【教子艺术】自信的“蝴蝶效应”
作者:王元华
人上了年纪,脑子生锈,运转就不灵了。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快三个小时了,一个字还没有敲出来。都是吃的好为人师的苦。
棋友上六年级的孙子写作文有畏难情绪,他要我开导开导他孙子。我说,你觉得写作难,你越怕它,你就越觉得难,关键是你要增强自信……小家伙刚被从手机游戏上拽下来,很不情愿听我唠叨,就狡黠地问:王爷爷,你能告诉我,自信是什么东东?你现在能写一篇谈自信的文章给我看看吗?我嗫嚅:“我现在还说不清……让我回去想想……”
我就这样被小毛孩耍了。
过去有个秀才娘子说,看你写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那是你肚子里有而我肚子里没有。我现在的情形却是肚子里有,但却便秘似的拉不出来。虽然我可以写道:“自信是远航的风帆、高飞的翅膀”,“自信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确信”……这些俗而滥的话,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能说服得他人?但是,要想写出能让小毛孩们不得不服的文章,却又是一片混沌,飘忽、杂乱的思绪难以捕捉,更难以连缀成篇。要把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模糊感受形之笔端,却不是容易的。
不过,不要急。我相信我坐在电脑前,最终也能够写得出来。这主要缘于我多年前当报纸言论主笔后所积累起来的写作自信。那时候,为了配合一些重要新闻事件的报道,常常晚上要在报纸付印前配发一篇言论,那样的急就章,我也从来没有让报纸开过天窗。
其实,不光我现在写文章,很多时候孩子们面对深不可测的无涯学海,头脑里也是一片混沌不清。就像童话寓言里小马过河,河水有多深?我能过得去吗?是如老牛说的,水很浅,还是如松鼠说的,水很深?小马要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既不是要问老牛,也不是要问松鼠,而是要问自己:我有没有这个能耐过河?
按照现在的混沌理论,面对混沌,我们通常会预测。像你周末要春游,希望晴天丽日,但老天不会听你的。这是“一级混沌系统”,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你炒房,尽管你一个人不可能要房价涨就涨,但却可能因为很多人要房价涨而涨,这就是“二级混沌系统”,会因为预测而改变。孩子们能不能学好功课,也属于“二级混沌系统”,很大程度就取决于他认为自己能不能学好。
所谓自信,就是心理学家班杜拉所说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比如,老师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看看有没有谁能解得出来?很自信的学生就觉得头脑中有个声音在鼓励他:这条题目我能做得出来呀,值得好好想想。他想啊,想啊,想来想去,还差一个条件,就能搭桥过河了。他在课上没有想出来,放学回家的路上想,吃饭时想,晚上睡在床上还在想,突然灵光一闪:差的那个条件不是隐藏在条件间的关系中啊!你以为你穿上黄马甲,我就认不出你吗?这时候,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另一个不太自信的学生头脑中也有个声音:哎呀,这么难的题目,我怎么可能做得出来?算了吧,不要白白浪费时间,牺牲脑细胞了。于是,他连尝试都没有尝试一下,就放弃了。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差劲,沮丧极了。他觉得很烦躁,连明天要交的家庭作业也不想做了,只想打游戏,来缓释心中的郁闷和焦虑。
别小看了有没有做出这一道数学题,强者越强的良性循环与弱者越弱的恶性循环,就是从这里分道扬镳的。正如“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谁知道,扇动一下自信的蝴蝶翅膀,会不会引起孩子头脑中一阵学习的风暴呢?
套用一句熟知的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自信,但常常百分之一的自信比百分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就像加满油的汽车离不开火花塞的启动。自信的孩子,会有较高的心理预期和更积极的学习态度,付出的努力较多;而不自信的孩子,只会有较低的心理预期和更消极的学习态度,付出的努力较少。
假如两个孩子同样都考了80分,心理预期高的孩子会觉得,我不应该考这么低的分数啊,前面容易的题目错了,我不应该犯那样的低级错误,最后一条题目虽然有点难,但如果再给我五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我是完全能做出来呀。看来我解题速度不够,以后我要多练。接下来,他会继续努力。而心理预期低的孩子会认为,谢天谢地,能考80分,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不可能再好了。前面错的题目是免不了的,而最后一道难的题目,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做出来的。于是,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努力了。
作者简介
王元华,好读书,不求甚解。廿年俸禄报社编辑、机关公务员,无足道哉。唯教中小学、大学十六七载,而师道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后伴女高考,深味家有学子之无奈、苦涩与辛酸,遂矢志潜心,探求教子之道,得窥堂奥之一二,有拾贝之欣然。
编辑:凌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