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标准草书”达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于右任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代书法大家,有着“当代草圣”之美誉。他以“易写、易识、美丽、准确”为原则创立了“标准草书”,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创举。
于右任先生曾说说:“我之作书,初无意于共,始则鬻书自给,继则以为业余运动,后则有感于中国文字之急需谋求其书写之便利,以应时代要求,而倡标准草书。”
于右任创立“标准草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方块字的使用效率,方便国民书写,节省时间,发挥草书的实用功能,利国利民。于右任标准草书的特色是,寓巧丽于简约质朴之中,犹如茅台酒,看似清澈如水,品味则醇厚芳香,余味无穷。
于右任的书法生涯及其草书成就充分说明了“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标准草书同其他三种草书一章草、今草、狂草一样,都是能够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情、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而且,于右任晚年在标准草书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方面也是煞费苦心的。
他一反今草、狂草笔致,大量采用了笔断意连的方法,使每一个字笔画简易而能首尾相应,上下相通而点画留驻,神气凝乎中宫之内,或外满,或拱心,毫无支离分散之态。他在“字理”不失的原则下追求草书美,令净化的线条更纯粹、更神逸。他反复观察前代草书不美的症结,提出草书要“四忌”:忌交、忌触、忌眼多、忌平行。因为漫无限制地“相交”,损字之美丽的“行笔触”、“末笔触”,有绳萦蛇绾之弊的“圈眼多”缺少变化的“线的平行”、“部的平行”、・
都与美无缘。
于右任的“四忌”从正面看,就是在结字上追求“简净”、“险奇的美学观。“四忌”是对草书美的科学总结,是对传统的承继与创新。他晚年书写的苏轼《赤壁赋》,将其与历代的草书家划出鲜明的界限。首先我们看到的是行与行之间大量的虚白,“计白当黑";其次是字与字的意连笔断。细观每一个草字,笔画无滥交,无行笔触与末笔触,圈眼极少,以方求圆,奇正跳满,左右相让,没有线条的平行与板滞。行笔的提按,笔道的粗细,显示线条的节奏美、韵律美,中锋行笔,三折笔法,无不表现出笔势的跌宕、疾涩、力感、动姿。
人们大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认为于右任提出“标准草书”就会产生“一字万同”。其实这是一大误解。于右任晚年的草书既不是宋姜白石所提倡的魏晋人的“各尽字之真态”,也不是姜白石所批评的唐人之“一字万同”。他在整幅作品中往往从章法气韵的贯通照应出发,有意无意地把许多字加以纵向或横向夸张,使许多人胸中、笔下都不可能有的奇形异态产生于楮墨之间,做出了令人叫绝的创造。然而夸张、变形而能终归于和谐、自然,使作品光彩照人。
于右任在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创造了和谐统一,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美的追求、美学理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他的这些成就告诉我们:标准草书的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