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承接叙述题究竟如何“接”
承接叙述题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片段阅读题型中的其中一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承接叙述题吧。
一、承接叙述题型特征介绍
承接叙述题要求考生根据写作思路合理的推断下文内容。侧重考查考生对于文意推断能力。
二、根据问法,识别承接叙述题
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叙述的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作者接下来最不可能讲述的是?
总结:当我们看到“接下来”的字眼时可以识别出是我们的承接叙述题;提问会出现“最不可能”否定性问法,需要关注。
三、承接叙述型题如何“接”
(一)尾句分析
这类题型其实技巧型很强,抓住了方法就能够轻易的“接”下去。既然是承接叙述,也就是判断作者接下来要说什么,那么跟下文相关性最强的尾句就很重要了,所以这种题目我们一定要关注尾句。尾句可以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所以第一个解题方法就是要关注尾句。尾句分为两种类型:(1)尾句提出新话题:后文继续阐述话题;(2)尾句提出问题:后文分析或者解决问题。
例题:
1.蚯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做出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也被认为是地球上的“第一劳动者”。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它的生命活动在土壤物质生物小循环中必不可少。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的是:
A.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
B.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C蚯蚓对土壤的改造
D蚯蚓的生活习性
解析:文段围绕蚯蚓对土壤的作用展开论述,尾句话题谈论的是“它对土壤的改造,它在土壤生物小循环中必不可少”,根据前文可知,“它”指代的是“蚯蚓”。也就是文段尾句的核心话题是“蚯蚓”“土壤”,接下来应围绕“蚯蚓”“土壤”这两个话题进行论述。只有C选项符合。A项没有话题“蚯蚓”“土壤”,B项未提及“蚯蚓”,D项未提及“土壤”。
(二)行文脉络分析
但是有些文段例如总分、并列,仅仅关注尾句可能得不出下文,就需要第二个方法也就是对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分析了,行文脉络分析也就是通过分析行文确定文章的写作趋势。
例题:
相对于影响范围较小、较方便找到污染源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往往是跨地域的工业污染、汽车排放乃至烹饪油烟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气因素共同造成了雾霾等灾害性天气。这就很难将某天的雾霾归因于具体的哪个、哪几个企业的污染,那么受大气污染损害的公民该向谁索赔?又如何抗辩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气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么结果就是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不能起到震慑污染企业的作用。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
B.如何规制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
C.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法律依据
D.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目前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尾句通过反面论证提出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是没有效果的,也就是说不应该这样做。所以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衔接该思路讲述怎样索赔才是正确的做法。A项“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与文段思路一致,B项中“规制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与文段话题不一致,文段说的是“如何索赔”,C项中“法律依据”文段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D项中“困境”为前文论述过的内容,下文不会再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