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瓷器极峰制作,永宣瓷器!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盘

图源:故宫博物院

永宣瓷器的特点:

永宣时期,景德镇民窑的制瓷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对胎釉配方的改进,对窑温以及窑内气氛的有效控制,使瓷器的胎体逐渐趋于洁白坚致,洪武时期普遍存在的生烧现象大大减少。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釉面的呈色相对稳定,大多为白中泛青的亮青色,这种被称之为“亮青釉”的釉色,标志着明代青花配釉工艺的成熟,此后,亮青釉成为整个明代青花瓷器的基本色调。尽管永宣、成弘诸朝还出现过“高白釉”、“甜白釉”、“猪油白”等近乎纯白的釉色,但亮青釉一直作为主流贯穿整个明代。器物造型与洪武时期相比显得轻薄秀巧,器型仍以盘、碗类圆器为主,同时瓶、罐类琢器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永宣民窑青花的发色仍以深沉的靛青色为主,色调沉稳朴素,青料凝聚处往往出现下凹的黑褐色斑点。此外,民窑青花中也有少数色泽鲜艳明快的作品,但所占比例不高。

永宣时期,盘类造型特点: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盘

图源:故宫博物院

盘类的造型与洪武时期相比变化较大,折腰式盘已不再流行,撇口和折沿式盘成为主流。挖足的方式也与洪武时期完全不同,以前十分流行的圆涡形足和宽圈足已不再用,代之为大而矮的圈足。这时的圈足一般内墙平直,外墙内敛,底心平坦,个别器物底心中央仍保留有乳凸,但与洪武时期相比已经变得很小很小。由于烧造工艺的改进,部分盘类的底部开始施釉,不施釉的则为平整的细砂底。

永宣盘类的胎体比洪武时期轻薄,为了尽量减少底部的厚度,在旋削坯体时有意从盘心向下多挖一刀,使盘腹与盘底的结合部位形成一个浅浅的台阶,这种现象在永宣官窑和民窑中都很常见,俗称“月亮底”。同样是为了减少底部厚度,碗类的做法与盘类正好相反,它不是像盘类那样由上往下挖,而是在挖足时有意向上深挖一点,这种“挖足过肩”的现象在明早期民窑碗类中非常普遍。

明永乐 青花灵芝纹碗

图源:故宫博物院

与洪武时期相比,永宣民窑生产的瓶、罐类琢器不仅数量多,质量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造型仍以同时期的官窑器为样板,常见的器形主要有梅瓶和盖罐。此时琢器的胎体大多比较厚重,底部均不施釉。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图源:故宫博物院

青花彩绘仍保持明初流畅飘逸的风格,技法上愈发老练成熟。对于人物故事类复杂画面的构图,能够准确地把握经营位置和主次关系,人物之间相互呼应,整个画面显得充满生气。

永宣民窑青花的装饰纹样除延续洪武旧制外,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题材。如人物故事、狮子、麒麟、飞凤、鸟雀、月华锦、结带宝杵等。洪武时期流行的福字、寿字此时仍继续使用,但已由草书改为了隶书。永宣时期,官窑青花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些精美的作品也就自然成了民窑模仿的对象。而民窑虽然是以官窑为蓝本,但只用一笔点划的技法,因此舍弃了细部的刻画,全力去突出线条的美。可见民窑仿官窑只是模仿图案,在绘画技法上仍保留着民窑的特点。

明宣德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图源:故宫博物院

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作为瓷器纹饰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磁州窑,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上也有许多非常精美的人物故事画面。到了洪武时期,民窑青花上虽然也偶见人物图案,但均属大写意的简笔画,构图极为简单,永宣时期青花瓷器上的人物故事画面再现辉煌,不仅官窑器中有非常优秀的作品,民窑亦有不俗表现。

明代早期民窑青花简笔画中的人物小品并不太多,最为常见的是结带绣球、云气纹、兰石纹、水草纹等构图简单、随意性强的纹饰。

永宣民窑除了白釉青花外,还生产少量外翠青内青花、外酱釉内青花瓷器,这些罕见的品种造型规整,胎体洁白,青花色调深沉浓艳,在当时应属高档瓷器。翠青釉的釉色呈鲜艳的翠绿色,釉层肥厚,釉中可见密集的气泡。酱釉的釉色深浅不一,浓重的发紫红,浅淡的微微泛黄。

鉴定要点:

釉面:看瓷器上的釉面,虽然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十分相似,但这两者的釉面还是有区别的:永乐年间的瓷器釉面十分细腻。而宣德年间的瓷器更为肥厚,而且大多会出现桔皮釉。所谓桔皮釉,就是瓷器釉面上有小孔,这些小孔有如桔皮,并因此而得名。

釉色和釉料:永乐和宣德年间的瓷器,用釉十分讲究。例如永宣年间的青花瓷,上面就用到了一种被称为“苏麻离青”的青料,这种青料来自于波斯,发色蓝中带黑,色彩浓艳,但由于含有含铁量高,因此也会出现黑斑和黑点。

器型: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受到外来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出现了大量新的瓷器器型。例如天球瓶、宝月瓶、绶带耳葫芦扁壶、三系盖罐、波斯风格的执壶等。这些器型在清朝多有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胎料:无论是永乐年间,还是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质都很不错。但相比于永乐瓷器,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体会比永乐年间的更厚重,胎质也更为细腻。

底足:明朝永乐年间,工匠们烧制瓷器,一般是垫砂烧制,因此底足上粘上了不少窑粘,看起来自然非常粗糙,但如果将如此粗糙的瓷器进贡给朝廷,可是要惹上杀身之祸的,所以工匠们在烧制好瓷器之后会对底足进行打磨。而到了宣德年间,瓷器烧制工艺改善,底足也变成了釉底。此外,永宣年间的瓷器会有少量的火石红,这种火石红一般只出现在在胎和釉面交接的位置上。

纹饰: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上,不仅有山水人物、动物花鸟,还绘制着牡丹纹、菊纹、松竹梅等中国传统的植物纹饰,此外八角星、菱形、多角形、阿拉伯文等来自伊斯兰文化的纹饰也十分盛行。瓷器上的这些丰富的纹饰,也见证了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文章来源网络,侵权告知必删

(0)

相关推荐

  • 成化瓷器鉴定技巧及价值

    成化朝的官窑青花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但多数使用的是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点是青花颜色清淡典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 瓷器圈里还有"明看成化,清看 ...

  • 故宫博物院-瓷器24-明瓷-青花-洪武

    故宫博物院瓷器-第24期 本期继续介绍明代瓷器. 开始新系列,介绍明代青花瓷,故宫藏的明清两代瓷器最多,质量最高,原因众所周知.所以我们会多用几期慢慢介绍,请你细品. 明瓷"喜欢博物馆&qu ...

  • 谈“洪武窑”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玩古瓷的人,一听"洪武瓷",脑幕上立刻会呈现:乳浊状带奶白色的釉面,透明度差,颇有玉质感,青花的呈色偏灰或偏黑,或略带蓝意,晕散严重,胎体类似元朝窑器,比永宣时显得厚重.很多行内人 ...

  • 永宣瓷器鉴定要诀,熟记不打眼

    永宣瓷器鉴定要诀,熟记不打眼

  • 耿宝昌:永宣瓷器还傻傻分不清?这篇文章教你辨别,值得收藏

    古往今外,瓷器都算得上比较精贵的东西,曾有一度更是只能是作为皇室所用.瓷器在古时候外交出使所用,可以看到18世纪欧洲的皇室里面所用的瓷器都是中国进口的,贫民百姓家里根本找不到,足以证明一件瓷器的珍贵性 ...

  • 明、清两代皇家龙纹瓷器甄品,极美!

    清 仿石釉堆贴螭龙纹瓶 陈设品 高37.3厘米 口径5.4厘米 足径11.9厘米 瓶直口,长颈,圆鼓腹,圈足.颈肩部堆贴一螭龙,器通体施仿石釉,底足施酱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

  • 口沿一线灯草口:珍贵的永宣红釉瓷器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明朝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少卿的王世懋有<窥天外乘>一卷,该书记录作者见闻,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史料.其中有记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窑器的文字如下: &q ...

  • 浅谈元和明初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鉴定

    很长时间里我们对釉里红都有误解,因为从烧造起它一直是断继续续的. 釉里红跟其它瓷器不一样,首先它跟青花不一样,青花从元代成熟烧造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但釉里红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有好多时期它是不烧造 ...

  • 明初为什么有个空白期瓷器,空白期又是怎么回事?瓷器鉴定真知堂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话说明代官窑瓷器文物鉴定有两块一直属于高精尖领域,收藏研究者不多,目前还有很多未知之处. 一块是明初洪武瓷器文物的鉴定与研究,一块是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文物的鉴别与研究. ...

  • 极具历史价值的龙泉窑瓷器

    龙泉瓷器胎质坚硬灰白,釉层厚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北宋时期的龙泉窑多为粉青色,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多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 ...

  • 极简美学:宋代瓷器的文化之美

    宋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两宋时期,陶瓷的发展达到了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高峰阶段.宋代陶瓷形成了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审美文化,它们典雅含蓄.质朴内敛,极具东方文化之韵.这种审美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美学思想密 ...

  • 明洪武釉里红拍卖价格,市场行情分析,明洪武釉里红值多少钱?|明洪武|釉里红|青花|官窑|瓷器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了元蒙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在瓷器的烧制上,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在瓷局内设有行政机构和监狱等,并于开国之初在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