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味道最出神入化的面,只卖7元一碗。
一碗好吃的重庆小面,是有魔力的。
放眼全国的面,少有这样一碗素面朝天,甚至一点点荤腥浇头都无,只凭借功力高超的调味神技,山呼海啸般席卷天下的。
很简单的数字可以证明——据统计,单单重庆这一座城市,就有 8.4万家重庆小面店,日均卖出1260万碗小面。这个数字,远超任何火锅江湖菜。
竞争如此激烈的重庆小面江湖,小面千店千味,尽管没有“最正宗”一说,但各有各的好吃。
它更像是野蛮生长、又自成体系的一碗功夫面。所有的小面老板,都有自己的一套自洽的佐料心法。
大家唯一认同的是标准是:这佐料要复杂,也要带着平衡。复杂体现在数量上,十几种佐料齐上阵,口感一下子就饱满了;平衡体现在味型上,麻、辣、咸必须一一到位。
这佐料心法初看是玄学,但总有些秘诀,能以一种无法言传的形式,代代流传。所以在重庆,好吃的小面店,往往是父子、师徒相承下来的产业。
今天,我们就来吃7家流派不同的重庆小面神店。
这7家传奇面店,或是小面江湖里的鼻祖,影响深远;或是自成一派的新潮作风,全重庆也只能找到这么两三家。
吃面之前先来说一说:
小面的基本法
2013年到2015年,一些关于重庆小面纪录片的播出,让这碗面突然走红,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席卷全国。
也正是这些快速扩张,技艺未经锤炼的小面店,误导了无数外地朋友,让他们以为 小面=肉末酱+脆豌豆+辣子面,可能还飘着几块泡椒鸡杂。
实际上, 一碗拿得出手的重庆小面,绝不是这么简单的调料叠加法:
辣椒要用油辣子;花椒要磨得细细的花椒面;腌菜得是涪陵榨菜,再加宜宾芽菜,还得是切得均匀的颗粒,得出两种不同的发酵鲜。
直接用蒜会被嫌弃,要用蒜水,才能增蒜香而不抢味;猪油不能少,那可是小面里唯一的荤味,用一点浑厚油香,点亮全场。
此外还有盐、味精、酱油、葱、姜、花生、芝麻酱、花生酱等等……一碗小面,简直集中国调料之大成!
并不是调味放足了,这碗小面就能好吃了。放佐料的顺序、多少,又是能再写上整整一篇文章的门道。
的确难能找到另外一碗面,舍得在佐料上下这么多的心思与功夫。
打好了佐料,你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发展其他流派:碗杂面、肥肠面、牛肉面,以及 更少见一点的郡花面、豆花面和抄手面等等。
从广义上来说,它们,都是重庆小面。
原教旨小面里的掌门级别:
20年,稳定平衡,开山立派
在重庆的小面版图里,金岛花园是难以忽略的一角。
好几家小面名店都开在这里,但名声最响的,要数赵伍。从这家神店里出来的徒弟,各个都开了 厉害的店,江湖人称“赵伍派”。
其他小面可能麻的你嘴打颤,辣的你掉眼泪。但在 赵伍这里,你能感受到小面的 微妙平衡,所有风味都是轻轻柔柔地展开攻势,像是一击正中要点的化骨绵掌。
赵伍作为门派掌门,自然有绝招在手。
面上看着,是师傅左手稳稳地擎着搪瓷盅,右手上下抖落,把料悉数兜进盅里。快、准、狠、稳,出手就是武林高手的作风。
但赵伍的大招,在于用纯菜籽油炒制再手捣的辣椒。
这一步相当耗费功夫。辣椒不能剁得细碎,更不能磨成粉。要通过手打来保留颗粒,同时激发出辣椒最大程度的香气。
至于具体用的是朝天椒、二荆条还是大红袍,又用了多少比例,那就是拜师才能学的门道了。
吃赵伍的面,辣是一种多感官的体验。
用筷子拨拢面条,将底下码得足足的佐料翻腾上来。还没吃,鼻腔已经溢满了辣的香。嘬嘬筷子,鲜得掉舌头!
吃面,不能吸溜,一定要慢慢咀嚼。感受依附在面条上的佐料风味,麻辣咸鲜轮番上阵。
面在汤里浸泡越久,味道越发重,但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麻辣而不燥,鲜咸而不干。所以不推荐你点微辣,很容易破坏整个味型的平衡。
2两小面,吃完酣畅淋漓,好不过瘾!
除此之外,赵伍还有不少小招: 免费的招牌骨头汤,加葱配面,绝了!还有隔壁阿姨 现煎的荷包蛋,热乎乎,油爆爆。
赵伍徒弟们开的店,都一起扎根在金岛花园这一片。其中两家 平源和温馨缘,更是并排并地开门做生意。
它们用的都是 搪瓷盅,专做小面和碗杂, 口味是相似的 风格,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温馨缘更突出麻辣,平源着力于鲜咸。
不过钟爱这一派的,还是最爱赵伍的面。
即使开了分店,赵伍依然严格守着配方和做法,老店由本人坐镇,新店交给儿子。两家在口味上基本无差,两点就都收摊了,还一直保持着每年8月放一个月的高温假。
赵伍门派的掌门人赵五,中途曾短暂地退休过,后来又回来做小面了。于他而言,这已经是一生的事业,离不开,也舍不得离开。
碗杂、牛肉、肥肠
小面浇头最主流的三大派
- 碗杂面代表:晓小面
在重庆遍地是开了十几二十年的小面店。但这家才开7年的后起之秀:晓小面,硬是以一碗豌杂面,在江湖闯荡出名声。
老板常年光着膀子套黑围裙,再配上大金链子和花臂,让下面的动作变得野性十足!
老板娘的功夫,是 超强记忆力和超快手速。
生意再忙,都清楚记得每个客人的细碎要求:小面还是米粉,碗杂还是牛肉,微辣还是多辣,加不加煎蛋,多不多青……
店里的煎蛋也是现煎的,值得加!
记得清,打得更利落。最后落到客人手里的,是完全符合心意的一碗小面。
它家做的是 糊辣派 豌杂面 。
先说这糊辣派,是指煸炒中不加油,任由猛火将辣椒煸香, 带来一种独特的焦香,相较于香辣,更多了一丝悠长回味。
但它对火候要求很高,稍微过火就会苦。晓小面这碗,就是标准示范:焦香澎湃,即使 吃到后面也不会泛苦。
再来说说豌杂(豌豆+杂酱),这是重庆小面最常见的浇头。
重庆人对豌豆的要求,就是 耙烂。将豌豆和骨汤一起,用高压锅压得透透的,只保留颗粒的外壳,内里要变成绵软细腻的豆蓉才行。很多店,要么没压到耙软,要么不够均匀, 晓小面难得每次都接近满分。
配上肥瘦相间、油润饱满的杂酱,成就了一碗怎么都吃不腻的豌杂面。
碗杂要吃“干馏”,最重要的一步是“豁转”。
这是属于重庆小面的黑话。
“干馏”指不加汤汁的面,“豁转”则是吃小面前的仪式感——将上层的碗杂与下层的佐料,乾坤大挪移;在这个过程中,豌豆蓉成为粘合剂,让调料服服帖帖地裹上每根面条。
吃碗杂面的节奏感,是会上瘾的:入口满扑扑的焦香,辣度不高,但随时能嚼到糊辣壳,麻得相当过瘾,这时,碗杂恰好缓解了一部分麻味,又能继续伸下一筷子。
喜欢吃辣的,还可以尝尝他家的肥肠米粉。
肥肠选的部位很特别, 都是葫芦状的一截,只保留了外侧薄薄的一层肠衣,嚼起来弹嫩清爽,不至于太肥腻。
提前用辣油烧制,辣味早已渗透进了每个孔隙中。配上软糯的长寿米粉,浸泡在汤汁里,相当吸油吸辣……
- 牛肉面代表:火仙牛肉面
关于牛肉面的传说,一定离不开一个人,江湖人称“大眼镜”,是原十八梯眼镜面的老板。
多少牛肉面店,都是从眼镜面走出来的。 在大眼镜走后,眼镜面的水平再不复当年。幸好,又有人复原出了它的味道,那就是火仙牛肉面。
火仙牛肉面的老板,是大眼镜的侄子,原来在店里专门负责打佐料。
如今出来开店,从挑牛肉到做牛汤,都一一遵从了大眼镜的教导。
火仙每天只卖200碗牛肉面,差不多中午就卖完了。到了下午,老板就会坐在店里,亲手处理鲜牛腱子,从剃筋到切块,不厌其烦。
处理好的牛肉,将海椒、花椒一同爆炒,加入豆瓣酱后再放一个装满香料的袋子,最后加牛油,用文火慢慢炖煮,炖到香软、入味为止。
光喝牛肉原汤,就已经够醇鲜麻辣了,唇齿留下浓浓的牛油香,就像在吃牛味更浓更鲜的牛油火锅啊!
外地朋友来店里,老板会主动问一句,要不要少辣少油。
每碗牛肉面里,除了原汤,还会码上4块豁大的牛肉,必须是2块带筋,2块去筋的。带筋牛肉回弹有力,去筋牛肉酥嫩耙软。每一块的鲜味都相当浓郁,不止是卤料的香气,还有牛肉本身自带的新鲜牛香。
至此,这碗面才完成了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是面和配菜的加持。
一般小面用的细面,配这扎实的牛肉,太软了,撑不起来。所以火仙专门定制了棒棒面,粗、圆,劲道,吃着嚼劲十足。
为了搭配面条,菜也特别用了口感爽脆的包包白(牛心白),带点甘甜,很解辣。
一般细的小面会配藤藤菜(空心菜)。
最后,喝一碗自家熬煮的豆浆,解腻、解辣。仿佛又回到了原来的十八梯上,坐在梯坎儿上,头埋进碗里吃完了面。
- 肥肠面代表:高胖妹
来重庆,自然不能忘了小面圈子里的明星:高胖妹面庄。尽管褒贬不一,但它是绕不开的一家店。
原本叫胖妹面庄,但盗版太多了,老板就把自己的姓拎出来放在了前面,让大家认准这家。
重庆那么多小面,唯独胖妹走出去了。开到北京、上海的胖妹,动辄排起了一两个小时的长队,全国有上千家店,是胖妹的徒子徒孙开的。
最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坐拥千万资产,胖妹本人却依然扎根在总店里,勤勤恳恳地出品着每一碗面。
旁边帮衬着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新学徒。
来胖妹,点的最多的是一碗筋品牛肉肥肠面。
通常红烧肥肠,会将油脂剃得干干净净,它则保留了内层的一点油脂,吃起来又韧又润,又厚又肥。
一口下去,还没咬断,已经飚出汁水来了。
胖妹并非肥肠专门店,但处理时下的工夫,一点也不比肥肠名店少。
新鲜肥肠经过反复搓洗,吃起来一点异味也没有。再加上香料和辣椒的炖煮,红油深深地浸润进肥肠的肌理中……
至于牛肉,用的是带筋的部位,火候掌握同样了得,肉的部分已经耙了,筋却依然保留着弹糯感。
牛肉肥肠双拼的浇头,和柔软的碱面形成对比,互相成就。
比起其他专精某道浇头的小面店,胖妹是个全能选手:拆开来吃,肥肠面和牛肉面,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简简单单打一碗小面,也麻辣鲜到位。
它家小面做的是宽汤红油风格,很霸道,油大汤辣,像极了在火锅里捞面的感觉。即使是微辣,也能辣的你嘶哈嘶哈,吃完,仿佛从发丝到衣服都能染上香气。
这也许就是它在外地走红的原因:吃一碗面,像是打上了飞的秒回重庆。
这几家店不走寻常路
在小面江湖里自成一派
在重庆,小面的表达从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以下几家店就另辟蹊径,做出了新潮的风格,在重庆小面江湖里闯出名头。
- 二娃郡花面
这家面店只做夜市,连个正式门面都没有,找了个楼道摆上排桌子就能营业。
比起佐料,更夺人目光的是一大捧红亮亮的灯笼椒郡花。
所谓郡花,就是 开了花刀的鸡胗。这种食材,对鲜度和处理要求都很高,冷冻货,口感就不够脆;即使用的是鲜货,处理不好也会有异味。
二娃的 郡花,就能做得又薄又脆。和灯笼椒一起爆炒之后,油辣都浸润透彻了,吃起来是满满的江湖气。
生意好,食材流通速度快,总能吃到新鲜的郡花。
一大勺郡花盖在面上,像极了重庆江湖菜和小面的结合:辣椒才是真正的角儿,吃的时候要在辣椒里找肉,要用辣椒来下面:)
它家的荷包蛋,也相当野蛮,比搪瓷盅还大出一圈!
- 吴记豆花面
这家自成一派的豆花面,有说是改良了遵义豆花面的,也有说是融合了重庆豆花饭的。
但和二者都不太一样。它的底下是小面的佐料,再将水汪汪的豆花和香菇杂酱一同舀在面中央。
豆花和原本重庆豆花不同,它 更柔软,筷子轻轻一碰就能碰开。
所以这碗豆花面,吃法很讲究:筷子勺子举头并进,一同从中间将面轻柔地拨上来,让豆花颤颤巍巍地环绕在碗边;切不能一股脑地将豆花和面打散了嚯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豆花面的妙啊。唇齿间,柔嫩与劲道互相交织,辣都变得自带温柔滤镜。
- 聚园面庄 抄手面
重庆的抄手和面,往往各自为政。在这家店里,你能同时吃到抄手+面的碳水组合拳。
抄手个头大皮子韧,里头的肉馅塞得满满,光点一碗抄手就能吃个半饱,再配上粗圆的棍棍面,是拳拳到肉的扎实。
融合抄手与面的灵魂,是杂酱!它家的杂酱很有特色,不是常见的软烂派,而是紧致鲜咸的。在抄手面上㧟上一大勺杂酱,拌开,能感受到鲜辣饱满的攻势。
对了,它家的卤鸡腿也是招牌。卤得油光发亮,整个皮子都浸润的深红的卤汁,一咬就酥开了。
* * *
重庆小面,“小”体现在份量不大、价格便宜、配料简单。但一碗小面,又可以集中国调料之大成,在3D重庆的梯坎儿里开出数万家。
每个重庆人心中,一定都有那么几家自己私藏的小面店。
👇这是我心中最爱的7家小面店,来评论区说说你最爱的那一家吧~
文 | 陈一日
编辑 | eimo mmr
图 | 阿欢 Cl₂ eimo
后期 | Yuki
设计 | 丘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