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花鸟技法教学·第四章:禽鸟的基本技法
在传统的花鸟画中,鸟类被称为“翎毛”,我们通常也习惯地把翎毛统称为禽鸟,这是不确切的。事实上翎毛是禽鸟和畜兽的总称,“翎”系指鸟类,“毛”系指兽类。鸟类是工笔花鸟画的重要内容,而掌握鸟类的基本画法,是学习工笔花鸟画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节 禽鸟画概述
花鸟画,顾名思义是以花和鸟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传统绘画,表现了“花鸟世界”,“花香鸟语”的艺术境界。一幅有花有鸟的图画,从主宾关系来说都是以鸟为主,花为宾。尽管花卉在画幅中所占的面积较大,鸟所占的位置较少,但因为鸟是动态的,能展翅奋飞,善歌有情,充满了生命力,所以,鸟自然成为画中主体。鸟类羽毛华丽,生性跳跃,行动敏捷,为人们所喜爱、欣赏,尤其是观赏的鸟类,更令人爱怜.在花鸟画中,花与鸟的和谐统一,更使人们感到美不胜收,饶有情趣。
我国历代有许多擅长画禽鸟的能手,如王渊、八大山人画水墨禽鸟,边文进画百鸟飞鸣,林良画鹰,华画画麻雀,边寿民画芦雁,边鸾画孔雀,黄筌画珍禽,崔白、腾昌佑画鹅,等等。由此可见,我国禽鸟画的技法由来已久,而且历经擅画禽鸟的高手,积累了许多笔墨技巧,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如陈子佛是工笔画大师,他所画的禽鸟,正如丰子恺所说“他是取洋画技法中的优点来运用于中国民族绘画中。”所以,在他笔下的花鸟画,造型严谨,敷彩浓艳,富有装饰性,又有个人的独特风格,在画面上能充分表现出师法自然,气象万千,以工笔重彩,工笔冲染的表现方法见于笔端。还有潘天寿擅长画鹫鹰和八哥,尤其是他的鹫鹰,更使观者心胸开阔,荡气回肠。他画的雄鹰,造型夸张,笔墨雄健,不论是攫身侧目的鹰,还是劲翮凌云的鹰; 是昂首屹立的鹰,还是眈眈俯视的鹰,都充分体现了鸷禽刚正嫉恶的雄姿。在运笔用墨上,“天马腾空”,“气韵见力”、纵横驰骤、超豁豪放,集中地反映了他峥嵘壮阔、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另外,众所周知,徐悲鸿所画的禽鸟和畜兽,驰名当世。对所画的禽鸟,他十分注重外形的结构动态和内在的精神状态的刻画。公鸡在他笔下的形象,总是卓然而立,神采奕奕,雄赳赳,气昂昂,体现了气宇轩昂的气概。前人的丰富技法,自成体系,各有所长。而今,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前人的精髓,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要多观察,多实践,多创作,在生活中捕捉禽鸟的生动姿态,结合笔墨的运用和色彩的处理,灵活自如地表现于画之中,以求得完美而新颖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鸟的结构和习性
我们常见的鸟从骨骼到外形,其基本体态都是大同小异的,一般鸟的头部和躯干是两个卵形。鸟的外形结构均由嘴、鼻孔、眼头顶、耳羽、颈、背、腰、胸、腹、腿、内趾、中趾、外趾、后趾、小复羽、中复羽、大复羽、初级复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尾诸部分组成。
鸟类遍身羽毛,羽色绚丽,体态娇健,一般雄鸟比雌鸟更加美艳,善鸣啭,有的能仿声。再是,各种鸟类的毛羽和色泽区别甚大,公鸡,鸳鸯、鹦鹉、相思鸟以及雉禽的羽毛最华丽。喜鹊、乌鸦、乌鸫等鸟类的羽毛,全身黝黑,或间有白色、黄色或暗紫色。白鹭、白鹤、白鸥等鸟类的羽毛洁白,色彩单纯而明亮。寿带、锦鸡、山鹊的尾羽细长而华美,等等。
在鸟类中,头部外形特征也各有特点,如鸡的头顶有红冠,鹤有丹顶,孔雀头顶有冠羽,白鹭后头有几根细长的毛羽(称翻羽)戴胜鸟头顶有胜羽等。
自然界中各种禽鸟的身体形状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鸷禽(或称猛禽)中的鹰雕、鹫等,嘴勾曲,目凶威,爪尖锐,性猛悍,翱翔于云天,觅食小鸟、兔、鼠等。又如涉禽中的鹭、鹳、鹤等,嘴、颈、足均细长,栖息在平原水际和沼泽地带,涉水觅食鱼、虾之类。又如游禽中的大雁、鸳鸯、野鸭等,嘴扁平,足、尾较短,趾短有蹼,便于游水和沉浮。如雉禽中的锦鸡、银鸡、孔雀等,羽毛华丽,尾长,头部亦有冠,觅食谷物和小虫等等。
禽鸟在大自然中,由于飞、鸣、食、宿都有差异,所以它的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禽鸟欲飞时,先动尾部,颈部收缩,翅膀两肩上耸,再展翅起飞; 飞翔时,有的将足蜷缩于腹下,有的却将足拖长于尾下,为的是减少阻力。所有禽鸟在降落时,均先伸出二足,待站稳地面或抓住树枝后,再将翅膀收缩起来。有的鸟类善于鸣啭,有的叽叽喳喳地叫个不休,也有的发出高亢的鸣叫声,还有的引颈长啼。鸟在鸣叫与兴奋时往往探头翘尾,而垂头耷尾表示倦怠。鸟类在食宿方面,也差别甚大,到了夜间,一般的鸟类均栖息于草丛或林间,或在巢中休憩,唯有猫头鹰到了晚间,正是活动的好时机,有时开一眼闭一眼,凝视狡兔和鼠类的出没,以便猛扑过去,攫而食之。至于梳理羽毛,争斗等形态则更需要立足于观察加以创造与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鸟的特征与神态。
学习和从事花鸟画,对于鸟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须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写生能力,这是基本功的一个方面。画鸟,难度最大的是嘴、爪两个部分。当然,要画好鸟类的头部与动态结构,难度也较大必须加以重视。
第三节画鸟的步骤和方法
画鸟的步骤,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对静止的鸟一般可先画鸟头。头部画法先从嘴开始,鸟嘴由三条线勾出,有口线、上啄线和下啄线,画了嘴接着画眼睛,再点鼻孔。画眼圈,用上、下两笔勾、勒而成,后用浓墨点瞳孔(即点睛),并要注意透视的关系,画出目光炯炯有神的感觉。画完眼睛,接着画头部的外形,并出笔写背部,自浓至淡。再用浓墨画两翼及尾部。然后画胸部、腹部,最后补足添爪。
第二种:用没骨法先从背部着笔由浓渐淡。再用淡墨画胸腹,接着用浓墨画翼与尾。然后用较浓的墨画头部,勾嘴点睛,添足。
第三种:对飞翔的鸟,在空中相斗的鸟,展翅理羽的鸟,或展翅啄食的鸟,关键在于头、躯干、尾三部分的动势变化,所以,可由翅膀画起,然后补身加头添足。
这三种画鸟步骤,都可用来画工笔、兼工带写和大写意的禽鸟第一种画鸟步骤尤适用于工笔,第三种画鸟步骤,更适合于意笔。
画鸟的方法,主要有:
淡彩勾勒法(即白描淡彩法):先用铅笔淡淡勾出鸟的外形特征和结构动态,定稿后,用浓淡墨线勾勒鸟的外型,对繁复的羽毛,需简略概括地勾出轮廓线,然后着淡彩或白粉。如白鸽、白鹤、白鹭、鸡、鸭等,都可采用这种画法。对嘴、爪、头、背、腹等部分结构,可用黑、白、黄、青、灰等色彩微染。这种方法,也可画较浓艳的鸟类,但须根据鸟类本身的色彩,在勾勒后,平染一层灰的或黄的、赭的色彩,然后,在头部、尾部及其它部分用较重的色彩加以渲染。
工笔丝羽法:在勾勒的基础上,用较尖细的枯笔丝羽毛。根据对象的色彩,先用淡墨丝身为底,然后,用颜色丝身,从头、背到腹部和尾部,根据鸟羽的生长规律,一部分一部分地丝毛,最后用淡色罩染,以求鸟羽有整体感和立体感。
点染法:这是小写意的一种画法。用浓淡墨色,画鸟类的各部位,要求每个部位的墨色有变化、有层次、有韵味,并使其有整体感和浑厚感。画嘴可用三笔线画出,画眼只需一点,眼圈周围留白即可。然后用墨青、墨绿、淡墨等颜色画鸟的各部位。再用浓墨点翅加尾,足和爪,有的鸟身可用石青、石绿点虱,使其更为接近对象的色彩。如画喜鹊、麻雀、翠鸟等。
我认为要画好鸟,须先学习临摹前人的技法,掌握各家各派的画法,要多到大自然中观察和写生,了解鸟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掌握鸟的动态、特征。生活中的禽鸟是千姿百态的,活泼灵动的,只有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才能将各种禽鸟的形象和动态画得栩栩如生。
禽鸟写生的方法,一般以速写、慢写默记为多。作画的工具只需毛笔、铅笔、钢笔、木炭铅笔等。如果在动物园写生,以速写为好,因为鸟类的行动十分敏捷,所以要捕捉对象刹那间的动态,多观察,默记于心,然后下笔。有时也可以勾画出动态线或圈几个圈,作大体的描绘便可以了。若在博物馆写生鸟类的标本,可用慢写的方法,对一些局部如头、嘴、爪等,作详细的刻画,并仔细观察其生长规律和动态结构。不论是速写,默写还是慢写鸟类的千姿百态,都必须深人理解禽鸟的解剖结构,熟悉鸟类的骨骼和形体解剖,有了这个基础,在写生时就能灵活自如地画出千变万化的生动姿态。
[作者--樊萍]
樊萍,笔名宣廷,山东淄博人。先后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师从陈绶祥先生。曾任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中央民盟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画院副院长,山东省当代工笔画院院长。
樊萍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部级大型展览,并有30多次荣获艺术奖项,多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珍藏。出版个人著作8部,发表重要论文20余篇。其中近年来撰写的《试论述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品格》、《新传统画家的自我审视》、《黑白构象》以及《工笔花鸟艺术的精神投映与意境生成》等多篇论文引起了业界同行的广泛好评与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