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确认时庄遗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粮仓城邑”
发布时间:2020-12-11文章出处: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王胜昔 王泉林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遗址考古工作开展以来热点频现,成为众多考古研究专家关注的焦点。近日,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20多家研究机构的50多名国内权威专家学者齐聚淮阳,参观时庄遗址的发掘成就。时庄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粮仓城邑”,众多专家一致认同该遗址为距今3700年至4000年的断代判断和基本为仓储功能遗址的结论。
时庄遗址勘测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南部的近3万平方米区域内,发现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区域内有各种形制的长方形、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台地之上。在时庄遗址发掘现场,形制各异的遗存,让众多考古专家、学者兴致勃勃。经初步判断,可能是古时的粮仓,是整个先秦时期罕见的粮仓建筑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时庄遗址是重要的考古发现,多学科合作在这样的发掘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时庄遗址是城址与村落之外的另一种类型,就是仓储聚落,为我们了解龙山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根据大植物遗存浮选和植硅体的鉴定,把时庄遗址与周边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研究相结合,并放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探索。
周口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传说炎帝神农初都于陈,教民稼穑,播种五谷,淮阳区至今有“五谷台”。时庄遗址城址中心发现一座连间房屋,房屋周围散布28座仓储建筑遗迹,根据堆积物,推测应为粮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表示,此处正是集中存储小米和黄米的地方,建筑结构的本身和我们在现实中见到的粮仓建筑形制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绝水层,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这些都符合粮仓防潮的特性。
如果是作为专门的仓储机构存在,那么这么多粮食的来源是哪里?用途又是什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表示,农业时代发展的历史和周口作为农业生产基地的历史,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推演,这应该能为时庄遗址未来的阐释和展示提供考古学方面的证据。在农业时代,至少在时庄遗址,国家粮食的供应地已经存在,那么一旦粮仓的论断被证实,豫东粮仓在4000年前就应该已经存在了。
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少青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28座粮仓是巨大的公共储备,应该只能服务于祭祀和战争这样的重大公共活动。在周口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生部落战争存在很大可能。如果在周边能够找到大的祭祀场所遗址,这一猜测就能被证实。深入研究“粮仓城邑”的用途,对于研究中原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记者:王胜昔 通讯员:王泉林)
(图文转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11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