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清华大学得到的这份竹简,揭开了真相
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区交流一下!关注小编即可获得最新最有深度的娱乐资讯!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外界的关注,尤其是感情生活上,都会被媒体扒出来八卦。
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西周武王成功击败纣王,随后在进入了殷商的国都朝歌。根据史料记载,武王伐纣成功之后既没有抢钱抢粮,也没有抢地盘。他在得到胜利之后不久就带军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而且发生了让人更加惊奇的一幕,武王在已经死去的纣王身上先是射了三箭,随后又把纣王的头砍下来,紧接着在纣王的两个妃子身上也是射箭,砍头。这一举动背后是人们认为都是假的,但是后来出土的一批《清华简》上给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在《尚书》和《史记》中关于武王停留的两个月里面干了什么事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大部分记录都只是简单的说武王在这期间安抚了殷商贵族,还向箕子请教了治国之道,之后他就带领自己的军队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向天下表示偃武修文,不在用兵。但是在另外一本史书《逸周书》中却说道,其实武王在这段时间里面是非常忙碌的,他一边在搜寻逃跑的贵族,一边又派出自己的军队消灭殷商的盟友,等到他准备启程回岐山的时候,他的俘虏多达百万。他回到封地之后立即进行了献俘仪式和祭祀活动,现场肢解人数多达100多人,同时又杀掉了一大批商朝贵族,而且这些祭祀以及献俘仪式都是按照殷商法典进行的。这段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在2008年,清华大学得到了一批境外拍卖市场上拍卖的楚国竹简,这一批竹简被命名为《清华简》。而在这一批竹简中,记录了周文王在临终之前对武王的告诫。在这段话中,文王说到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就是舜帝得天下的故事。文王之所以告诉武王这件故事就是为了能够让他在将来伐纣的时候能够做到名实合一,不要给人以把柄。在文王的叙述中,舜帝恐惧谨慎,小心翼翼,“不违万姓之多欲”、“言不易实变名”,终于上应天命。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殷商的先祖上甲微报仇的故事。在历史上,殷商的先祖王亥被有易氏囚杀。这个有易氏可能是曾经的一个游牧民族,战斗力非常的强。后来殷商的后王上甲微向河伯借兵,进攻有易氏,随后成功地完成了复仇。在复仇结束之后他迅速的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归还了兵马。
这两件事情最后都在武王伐纣的战争中出现了,武王的击败纣王之后,并没有大规模的杀戮,也没有抢钱抢粮,而是把殷商的百姓交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且还给武庚一片土地让他带着自己的族人去居住生活。在回到了岐山之后,武王才想起了一件事情,纣王在道义上并没有缺失,让他昼夜难眠。他的弟弟周公旦的建议“贬从殷王受”,就是贬低纣王。可以看出当时的商朝可以说是非常强大,根基也是非常稳固,根本很难一次性铲除。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纣王变成了一个“听信妇人之言”的昏君的原因。
所以看到这里也就大致明白为什么周武王要在纣王的身上先用弓箭射了三箭,随后又砍下了纣王的头,原因就在于武王伐纣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先祖报仇。所以复仇才是这一次战争的关键所在,毕竟在当时,家事就是国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