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年假更吸引人的,是高效工作
让当代职场人特别纠结的两个字是什么?
领导在工作群里艾特所有人:开会。
仔细想想,让你感到恐惧的,真的是开会本身吗?不是的,其实你受不了的,是开会过程中的低效——低效冗长的会议,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以每周例会为代表的职场低效、无意义的东西,当代职场人实在受够了。
这些低效的东西,真的碍事
周一,经过一个周末的休整,你精神饱满地来到公司。这时候,往往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周例会。领导在白板上画着项目日程表,先到的同事在默默地玩手机。
已经过去十五分钟了,怎么还没开始?原来是在等那些“还有两分钟就到”的同事。
2019年6月14日,武汉,早高峰二环线上的车流如长龙。你已经在会议室里坐好,而同事还被堵在早高峰的道路上
好不容易人齐了,会议开始。同事们挨个汇报工作,如果遇到特别能说的“话痨”,一个人就能说上个把小时。例会终于散场,此时已接近中午......你突然发现,整个会议中和你有关的部分其实五分钟就能讲完。
这时的你已经从早上的“满血复活”开始“失血”……心态逐渐爆炸。
某医美平台的一位副总裁就曾提到,公司一旦组织大型市场活动,最头痛的就是没完没了的低效开会。
大型活动涉及跨部门沟通,然而,很多人出差在路上,想要找个时间通个气真的很难。“会议多时间长,参与人员不全,整理会议纪要和邮件来回同步很容易出现关键信息的遗漏。”
类似低效开会这类让你心态爆炸的场景,在团队工作中还有很多,比如,工作文档审核,甚至贴发票报销这些“小事儿”,都会让你感到崩溃。
2018年8月28日,天津,图中的年轻人经常加班,一般到八九点,有时候到十一点。职场中,为各种琐事加班才是最恼人的
呕心沥血写完了一个策划案,你把word文档发到群里,想看看各位领导有没有什么意见。一天后,策划案的文档被重新发了回来,跟在文档名称后的“第九版”触目惊心。
“照着这个再改一遍吧。” 但你打开文档,发现自己的策划案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怎么会连“审阅-修订”功能都不会用?你的修养让你克制住了骂人的冲动,只得逐字逐句核对文档不同版本,看看他们到底改了哪里。
前几天,公司的审批流程也让人抓狂。为了报销几张出差的发票,你一上午就可以达到日行万步的运动目标——先四处奔波找到直属领导,再凑齐几个其他部门主管的签字,接着找部门助理盖章,然后去找财务审批……
2020年8月2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是不少商务人士出差的选择,但很多公司的报销流程也是真的麻烦
结果财务指着报销单上的一处数字告诉你:“这少了个零啊,得重填。”如果你是新人,时间成本还得加倍:光是找出需要盖章或签字的人,就得打听半天了。
其实,当代职场人实际上个个都是效率青年,在工作上对效率的追求渴望,一点也不亚于对年假的渴望。
然而,每日沦陷于这些低效工作和杂事的时间,会让你逐渐丧失对工作的激情,职场竞争力逐渐被消耗殆尽,最终沦为平庸之辈。
职场的低效,都是从哪儿来的
那么为什么团队的工作,总是容易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
组织管理学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信息交流是前提条件。
信息交流的流畅程度,对团队的工作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是开会、执行,还是考核、审批,本质上都是信息创造、流转和分发的过程。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8日,日本东京,某公司员工在会议室开会
首先是协同的问题。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就是信息在不断流转的过程。
开会,是大家能够想到的最简便快捷的信息流转方式。但这种模式也会遭遇效率困境——当团队的成员数量庞大,开会就会是一个成本极高的事情。
开会人数一多,就会出现七嘴八舌、无端争论、发言被打断等问题。会议产生的无用信息过多,就会导致一场会的主题无限制地发散。到最后,大家过了嘴瘾,但丝毫没有解决问题。
更好的开会方式,是避免信息的无限发散。
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曾经提到,他在亚马逊提倡一种“静默开会”的模式。在开始讨论之前,所有的与会者必须抑制住自己的表达欲,先坐下来安静地读一份6页纸的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是为了给会议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前提,”在阅读完备忘录之后,与会者需要根据这份备忘录中的内容展开讨论,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擅自发挥。贝佐斯后来自豪地说,这是亚马逊做过最明智的决策。
2010年8月12日,英国伦敦,商务人士在伦敦皇冠假日酒店内的“草坪”会议室测试,这个会议室是用来进行激发创意的
组织目标不一致,也是团队低效的原因之一。
目标不一致,其实症结在于上下级难以信息互通。在很多公司,领导只知道订KPI,从来不和团队成员主动公布团队的目标:活来了派下去,让员工按时按量完成就行。
这就导致团队成员既缺乏团体大局意识,也无法和同事互相协作,只知道自己闷头执行。最后的工作成果,很可能就是白费功夫瞎忙活。
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一种比传统KPI更有效的目标管理系统,就能够解决上下级目标互通的问题。上到CEO/CFO,下到普通项目成员,都需要公布自己的OKR,以便所有人都可以在参考彼此的OKR之后,制定能够支撑彼此的目标,实现团队产出最大化的效果。
36氪CEO冯大刚就曾经谈到过OKR的优势:“当我们开始使用OKR以后,我和其他高管的OKR都会对外公开,同学们特别高兴,觉得我们做了一件很对的事情,而且他们知道怎么对齐,也知道别人在做什么……这种大家一切协作、透明的感觉非常好。”
2016年4月21日,郑州,员工正在用VR+技术还原场景。对于团队协作项目而言,信息的传递非常重要
知识的沉淀不足,对于团队协作来说也是致命的。
团队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对过往经验的不断沉淀。但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这些宝贵的经验就无法从一个人传递到团队,也无法从老人传递到新人。
最后,只会形成一种团队在“马不停蹄地接项目,也在前仆后继地走弯路”的低效结果。
文档,就是团队内部传递经验的一个好方法。
每次做完一个项目,后期的复盘和流程,都可以沉淀在线上文档里。线上文档可以插入表格、图片、思维导图、流程图,从各个角度,清晰明确地展示项目经验。线上文档还可以共享给全体成员,最后成为整个团队的财富。
这届职场人,要做效率青年
信息流动创造高效。在一些大型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线上协作平台的高效率优势已经初现端倪。
当抖音确定参与2021年央视春晚的20亿红包活动时,距离除夕夜已经只剩27天。而通常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四到五个月才能完成的大项目。
时间这么紧,规模这么大,庞大的信息流是个挑战。
抖音团队选择把关键信息整合在飞书文档中。红包项目中,大到项目的总时间表,小到某一个口播预案,时间节点,谁来执行,谁来负责交代地明明白白。
飞书的办公安排界面,把每个工作事项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为了提高开会效率,抖音团队还把会“开”在了飞书文档中。项目中所有能够想到的风险点,先由一个员工列一个文档,然后@其他同事补充。其他同事就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逐个补充上去——这可比开会效率高多了。
只用了27天,抖音就协调了1000多人,完成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在对效率的追求上,远不止字节跳动一家企业。
小米,是很多中国企业出海的样板。但志在全球化的企业,也都会面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的挑战。
比如,多语言的工作环境,导致沟通成本高。国内外使用的办公软件不一致,共享和传递信息困难。此外,还有时区的障碍:想拉印度、中国、美国、欧洲同事一块开个会,总得有人要熬夜。
在偶然和飞书团队沟通之后,小米引进了飞书,也实现了工作模式的变革。
飞书官网上的办公示例
小米就借助飞书,为全球的员工打造了统一的办公平台,让国内外的同事达成一致的沟通、协作体验。
飞书不仅提供了日历辅助时区等一系列功能,而且从产品能力上,为先进企业打造无边界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底层设计,可以支撑企业的各种个性化协作场景。
而对于每个效率青年来说,飞书创造的高效,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飞书的线上会议,可以自动加字幕,还能自动生成会议记录
效率提升只是结果。从根本上来说,高效协作是在激发“人”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
只有在办事流程上删繁就简,在组织方式上更加扁平,给予员工以平等的尊重和激励,而非以上下级的控制和命令,大家才能在愉悦的氛围内实现效率的增长。
这就是飞书能够提供给每个团队和个人的价值。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微信编辑 | 苏点点
内容编辑 | 陈 楷
图片编辑 | 简星星 王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