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明十三陵千古风水之谜

1,明朝十六个皇帝为何称十三陵: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有说当和尚的,有说烧死的,总之下落不明,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朱祁钰即了帝位(景帝),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景帝朱祁钰被害,英宗不承认朱祁钰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提前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2,明十三陵皇帝排序:

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3,明十三陵的风水格局: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朱棣皇帝命江西廖均卿风水师在现在的北京昌平区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经朱棣亲自勘察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朱棣死后葬于此地。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在具体确定他们的墓址时,都有风水师参与点穴的。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放宽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尤其是长陵位于来龙的正脉,陵前6公里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有蟒山形成龙山、西有虎峪山作为虎山,位于天寿山南面相对而峙,温榆河与其它小河蜿蜒往东南方汇聚成一湖泊,解放后已建成十三陵水库,龙盘虎踞把守着十三陵水口,重峦迭章,如拱似屏,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墓。符合背靠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的四灵方位风水格局。天寿山主峰海拔700米,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坐北朝南而立,靠山雄伟壮观,左右护砂环抱,朝向南面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让人觉得作为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的传人,明朝初期的廖均卿风水师,把风水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中华风水文化极致的表现。

4,明十三陵风水真的完美无缺吗?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死于1424年,终年65岁,成祖是葬在明十三陵的第一位皇帝为长陵。成祖皇帝葬入十三陵以后,相继有十二为皇帝葬入十三陵,据笔者统计葬入的这十二为皇帝,其中只有世宗皇帝寿命达到60岁,神宗皇帝寿命是58岁,宪宗皇帝是41岁,其它九位皇帝寿命均不足40岁,人的寿命不足60岁为短寿之人,因为60年为一个轮回,所以古代有60还甲子之说。这说明了明十三陵的风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无论是专业的风水师,还是不懂风水的一般人,都认同明十三陵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什么这块风水宝地埋葬的皇帝多是短寿之人?这是专业风水师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自古以来有不少专业风水师对明十三陵的风水做过评论,但都是照本宣科,无非都是赞美,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明堂宽敞,绿水环抱等等。

5,中华风水文化的核心理论?

古代风水指的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是中华传统风水文化的核心理论:一龙指的是蜿蜒的山脉就像一条巨龙,风水师要沿着这条龙脉为福者选择墓地。山本静妙在动中,千里来龙,但看入首八尺,入首处水曲则龙生,水直则龙死,水聚则龙住,水去则龙行。有起有落,有粗有细,有曲有直,有开有合,起伏弯曲活动为真龙。来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从天而降,这是王侯葬地;来龙气势如巨浪,重山迭障,护卫重重,这是高官葬地。

二穴指的是以龙脉来选定坟墓的位置,山地龙脉隐伏在地中,在龙脉止聚的地方象手掌那样平坦,因此,山地龙脉点穴要选低处葬,也就是说山地龙脉要选脚葬大吉;葬在龙鼻或龙额上吉,葬在龙耳或龙腹上吉;葬在龙角或龙眼上凶,葬在龙口或龙的胸肋上大凶。

三砂指的是墓穴前面中明堂两边的护砂(左右辅山),左面龙砂要动,右面虎砂要静。龙虎二砂护穴不可忘,富贵有保障。缺一砂不美,缺二砂不葬。龙抱虎出知府,虎抱龙代代穷。

四水指的是墓穴前面的水有讲究,屈曲环抱为吉水,直冲斜射为凶水,水本动,妙在静中;吉水必是朝怀聚面,凶水必是瀑面冲心,反身割脚,漏腮淋头;财富多少看水神。

五向指的是坟墓的立向(也是墓碑的朝向)。过去坟墓立向,开始把圆周分成24等分即是24个朝向,搞得太繁琐,后来精明的风水师又把圆周分成12等分即是12个朝向,就是长生,沐浴,官带,临官,帝王,衰,病,死,墓,绝,胎,养。古今风水大师通过大量风水实例证明:沐浴,墓,胎,养这四个方位的朝向均为平向;衰,病,死,绝这四个方位的朝向均为大凶向;冠带,临官,帝旺这三个方位的朝向均为次吉向;长生方位的朝向才是最吉的向。点穴立向眼要明,阴水阳水要分清;阳龙顺行阴龙逆,八龙具宜向长生。立向的关键是如何收水和拨砂,风水师不会拨砂,祸事如麻;不会收水,百事见鬼。

6,解秘明十三陵皇帝为何多为短寿之人?

一是明十三陵的风水格局龙穴砂水四项均符合风水标准。再是通过测量得到以数据,长陵、献陵、茂陵、庆陵皆为坐癸山朝丁向;景陵和永陵坐寅山朝申向;泰陵和思陵为坐子山朝午向;康陵和定陵坐戌山朝辰向;德陵坐卯山朝酉向;裕陵坐丑山朝未向;昭陵坐亥山朝巳向。

前面讲了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是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用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去衡量明十三陵的风水策划,发现明十三陵的龙,穴,砂,水这四项的风水策划基本符合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只有在立向上违背了中华风水的核心理论,确切的讲一是没有立长生向;二是没有统一朝向,在同一家族,在同一墓地,立向不统一这是大忌。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了明十三陵的皇帝多为短寿之人,切记!十三陵皇帝多为短寿之人都是立向惹的祸,这也成为了十三陵风水的千古之谜。

(0)

相关推荐

  • 千尺为势,百尺为形-风水中的“龙脉”

    古代风水师对于能够聚集"生气"的山脉,有一定标准和要求,对背依的"龙脉"要求有气势,要群峰起伏的状态,并且要郁郁葱葱.生机昂然.古时对于"龙脉&quo ...

  • 龙穴砂水 龙脉诀 论六龙结法

    龙穴砂水 龙脉诀 论六龙结法

  • 我又寻点了一个安金小地

    我又寻点了一个安金小地 受一位好友之托为其寻龙点穴,我花了一个上午时间,堪选了一地推荐给他用. 把地定好位后,朋友问,兄弟,这个地怎么样? 我说,地还可以,你只要人不去杀人放火,安个金保平安是没问题的 ...

  • 明十三陵为什么选择在天寿山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成祖的徐皇后在南京宫殿内病故.成祖因有意迁都北京,所以下令将徐皇后暂时安放皇宫内,并于第二年派人前往北京郊区卜选陵地. 明十三陵 奉命卜选陵地的是礼部尚书赵羾.钦天监阴阳训 ...

  • 下午有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个阴宅风水实例。...

    下午有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个阴宅风水实例. 这个阴宅的坐向为丙山壬向. 单从阴宅的坐向看,来龙比较纯粹,没有阳龙驳杂其间. 但是丙龙可只是发财和食禄,并不发官贵. 而丙龙为离龙也为火龙,火龙和离龙的本性 ...

  • 一方首富施恒益大院风水之谜!

    一方首富施恒益大院风水之谜! 在我家乡广西横县,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宅院,因其曾是民国时期横州首富施恒益的私人宅邸,故被当地人称为"施家大院". 据考证,施家大院始建于1933年,19 ...

  • 山海关古代军事风水之谜

      2007年10月中旬,百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风水>摄制组,在山海关拍摄有关长城和山海关的风水纪录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探索龙脉走势,海潮流向和建筑布局.中国国际周易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

  • 金太祖陵风水之谜

    古代社会特别注重保护龙脉,普遍认为挖掘祖陵会导致王气外泄,龙脉受损,而金太祖陵却北陵南迁,三次下葬,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帝王陵"搬冢运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金国, ...

  • 水落坟出——揭开洪秀全祖上风水之谜

    " 诚如左宗棠所言,"太平军兴于嘉应,灭于嘉应". 乡间传说,洪秀全称王后,清朝国师追考到洪秀全祖居梅魁第,认为那里风水可出"王",清政府遂派兵斩断其 ...

  • 父为良医,吾为丞相——崔与之风水之谜

    " 崔与之不但是风水理论的积极探索者,而且是风水理论的自觉践行者. 南宋初年,崔与之父亲崔世明屡试不第,每叹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研究医学,行医于世. 经世致用, ...

  • 凤翔九天,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龙脉风水之谜

    公元690年,在中国为大周(女皇武曌)天授元年.论干支则为庚辰,属龙,距今1500多年了.1500多年,时间的确有些久远了.2007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罗马北部丘陵麦田中挖掘出一具建造于公元690年的 ...

  • 明 董其昌 邠风图诗卷 藏地不详

    董其昌<邠风图诗卷>,纸本,墨迹,纵28厘米,横159.7厘米,董其昌六十七岁时为赵孟頫<邠风图>所作诗,结构端庄,用笔厚重,可谓"笔势峥嵘.文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 ...

  • 吴君明诗词三题||作者/吴君明【唐风宋韵】第21期

    作者/吴君明(云南大理) 刊名题写/ 王 军 编辑制作/ 风 哥 七绝 . 登泰山两则(中华新韵) 一 谷雨时节绿意茏, 山峦湿润雾蒙蒙. 几度梦中游仙境, 如愿攀登峻岭中. 二 日近云低气势弘, 崎 ...

  • 高清!明 董其昌 邠风图诗卷董其昌《邠风...

    高清!明 董其昌 邠风图诗卷 董其昌<邠风图诗卷>,纸本,墨迹,纵28厘米,横159.7厘米,董其昌六十七岁时为赵孟頫<邠风图>所作诗,结构端庄,用笔厚重,可谓"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