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器之道 | 带您认识古代敦煌的饮食器具(二)
2021-03-24 10:03
勺子 勺子之“勺”,多写作“杓”,可见为木质。
榆林窟第25窟中的樽和勺子
莫高窟第236窟斋僧图中的樽和勺子
勺子的用途有两种,一是作为餐具,用来盛饭舀粥调醋酱,水勺则用来舀水;二是作为酒、油等液体饮料和调味品的取用工具;三是作为量器单位,“十勺为一合”。
用来盛饭、盛粥、舀水的勺子没有固定的规格,而作为量器的勺子则有固定的规格。
不同的文献数次记载“大木勺”“大水勺”,可知有一种常用来舀水的勺子。
作为量器的勺子,经考证,容量相当于一升,它的形状当然与今日的勺子不同,是一种打酒、挹酒的器具。
壁画中也多次出现了一种曲柄勺,在斋僧图和婚礼宴饮图中,都显示在一个鼓腹、三脚、敞口的器皿中。在魏晋砖墓壁画中,它是酒樽;在敦煌壁画中,它有可能是酒樽,也可能是盛子,用来盛粥。
魁子 在文书中写作“槐子”,常与碟子、盘子、摞子、碗等记录在一起,可证明是一种餐具。“槐”当是“魁”的异写。
“魁”是古代的一种饮食器具。在河南灵宝东汉墓所出的陶案上就有“魁”。有把,从其形状上看,有点像今天的“马勺”,但底是平的,当是食用粥及其他汤饭时的餐具,因为有把,可以避免烫手。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妇女手中的魁子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上,有一个女仆,手中所拿器具,从其形状判断,应该为“魁”。
容器
盆 功能比较多,不仅是日常的用具,而且也充当粮食或食物的容器。
其可以装油、食物等,主要的作用似乎是装水、洗脸、洗头等。在榆林窟壁画中发现了用盆来装收获的葫芦的画面。
敦煌的盆的容积有3斗、5斗、6斗、2石的,也有更小的。
莫高窟第146窟中的木盆
盆的质料主要以木头为主,反映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比如莫高窟第146窟的木盆,其形状显示就是一朵覆莲和仰莲。也有一些盆的材料为铜质。
瓮 一种腹部大、口相对小的陶器器皿,敦煌人用来装粮食、装油、装酒和盛饭,大小不等,因此,也可以说它是食器。这是敦煌人应用最广泛的器皿之一。
大的瓮用来装粮食,称作“干瓮”。小一些的瓮用来盛粥等汤食。另有一种瓮用来装油和酒。装酒和油的瓮又是一种量器,用来衡量液体的容积。敦煌的1瓮酒等于6斗,4角等于1瓮,1斗等于10升。
莫高窟第61窟中的制陶图
瓮的质料有陶和木两种。陶质的瓮在敦煌就有出产。上图中瓮匠右脚在蹬底下的木轮,使其旋转,左手扶一个成型的瓮,右手拿一个木质的敲打锤在加工。
瓮在敦煌是使用最频繁和用途最广的器皿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就在当地制作,价格便宜,而且瓮作为酒、油等流体食物的贮存器皿,它的鼓腹撮口的特点,便于装液体类饮食,容易保留食味且不易进灰尘。
罐子 一种常用的工具,有木罐,也有陶罐和铜罐,以铜质为多,其次是木质;其用途除了盛东西外,还可以用来浇水洗澡,也可以用来提送食物、装油。
莫高窟第23窟中田间小憩、吃饭图
上图中,耕地的牛正在休息,田头三人正在小憩吃饭,中间放着一个送饭的罐。
酒具
瓮 一种撮口、细颈、鼓腹的容器,不仅是粮油的容器,也是酒的容器,能保持酒的醇香,而且容量大,卫生。
莫高窟第290窟中的瓮
敦煌人酿好的酒均装在瓮中,一般每瓮容量6斗。酒店也用“瓮”来标志酒的数量。
和“干盛瓮”不同,装酒的瓮在制作时要加釉子,以防渗漏。
樽 又写作“尊”。樽是传统的酒器。主要用来盛酒,以向酒杯中注酒,历代形状各异,敦煌祁家湾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圆柱形陶樽,和嘉峪关魏晋墓葬砖画中的樽形状相同。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樽和曲柄勺的图像
敦煌的樽以木质和陶、瓷质为主。上图是两人对食的画面。中间有一案,案上放置有樽,里面有一曲柄勺。
杯 敦煌佛爷庙湾西晋墓、敦煌祁家湾西晋十六国墓葬中曾出土了不少用陶器制作的双耳杯,说明敦煌很早就已生产酒杯。
莫高窟第116窟中的酒杯
莫高窟第14窟中的酒杯
莫高窟盛唐第116窟婚宴图中也有一个敬酒的饮酒器。莫高窟第14窟主室南壁壁画上的酒杯等,都说明敦煌流行着一些形状各异的饮酒具。
食床、食单和坐具
除了餐饮具外,其他进食辅助工具是为了更方便、舒适、快捷和更优雅地完成饮食的最后一道工序的必需品之一。
食床 用来盛放餐饮具、食物和人们凭倚进食的家具。从早期的卧具——榻床——演变而来。
莫高窟第159窟中的食床
食床大体上有三种:一种几乎完整保留了早期的式样:宽大、低矮、圈足、壸(kun)门。
另一种和当时的书案差不多,长方形,已经比较高,以适合人们垂腿而坐。其支撑的足有传统的圈足,也有新式的四条腿。壁画上大多婚宴图中就是这样的食床。
还有一种就是“方食床”。它应该就是后世所谓的炕桌,是一种家庭进食的小餐桌。
坐具 早期,人们进食时往往“席地而坐”,实际上是席地而跪。这种进食方式在魏晋时期的砖墓画中还看得很清楚。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跪坐饮食图
上图是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像当中的一幅宴饮图,两人跪坐,中间是一个圆形食案,上有酒樽和曲柄勺,女仆手持小盘,上有耳杯。
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女主人进食图
上图是一个集体宴饮场面。四人席地对坐,中间有一食案,上有酒樽和曲柄勺。
到了唐五代时期,随着食床的升高,出现了由榻床演变而来的高而宽的坐具,人们开始垂腿而坐,大部分的饮食场面都是垂腿坐。
莫高窟第113窟中的婚宴图
上图是莫高窟第113窟婚宴图。从中可以看到人们的坐姿很随便,有垂腿坐,也有跪坐。
莫高窟第474窟中的婚宴图
这是莫高窟第474窟婚宴图。其中右边的女宾是跪坐。坐具则是一种宽大的坐床。它就是后世条凳的前身,也由榻床演变而来。
来源:敦煌书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