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活在甄嬛的阴影下,同父异母却只能做丫鬟:一生不被看见的人,该如何找回自我?

最近,我重温了一遍《甄嬛传》。这部剧已经播出10年了,再回头看这些角色,让我最有感触的,倒不是甄嬛、沈眉庄或华妃,而是那个浣碧。当年剧正在热播时,有很多人不待见浣碧:“她有些小阴谋,城府深,和甄嬛不是一心。”“无论做丫鬟还是侧福晋,从头到尾自私自利,只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浣碧太贪心了,妄想吸引皇帝注意力上位,那个'大猪蹄子’还不是看不上她……”

如今再看,浣碧只是一个想要被看见,却一生不得重视的可怜人。剧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浣碧被甄远道收作义女,出嫁前内务府送来三个名字供她选,分别是玉隐、玉沁、玉乔。最后,她选了玉隐。而“隐”字,确实是浣碧的半生写照。

丫鬟的命运,小姐的心气浣碧一出场,便是甄嬛的贴身丫鬟,但她的行为总是“不合时宜”。比如第一次出场,她和甄嬛、流朱一起去庙里祈福。同样是丫鬟的身份,流朱穿着粗衣很朴素,浣碧则穿着绸缎更华丽,和甄嬛的穿着很接近。

后来,安陵容入选到甄府借住,还将浣碧误认为是甄嬛的妹妹。除了外在的穿着,浣碧的身体语言也很有意味。进宫之后,有一次甄嬛落座于榻上,流朱坐得比甄嬛矮一截,浣碧则坐得与甄嬛同高。甄嬛累了,给自己捶腿,流朱也帮着捶。浣碧则视而不见,在一旁自顾坐着休息。在流朱的对照下,浣碧显得不知轻重、不守本分,丫鬟的角色做得很不到位。

但这种丫鬟角色与实际穿着、行为的“不匹配”,恰好是浣碧内心矛盾冲突的外在呈现。浣碧很早就知道,自己是甄远道的女儿,与从小锦衣玉食的姐姐流着同样的血脉。只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是罪臣之女何绵绵,便见不得光,只能在甄家隐瞒身份,为奴为婢地生活。但她内心不平衡的那一面,又会认为自己也应是甄家的小姐。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是需要身份认同的。它是每个人自身的心理模型,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甄嬛和流朱的身份认同很稳定,一个是小姐,便踏踏实实地做小姐,学琴棋书画,承担家族的责任。一个是丫鬟,便本本分分做丫鬟,照顾甄嬛,忠心护主。

这两个人,内心没有太多冲突,令人相处舒服。但唯有浣碧,裹挟在小姐和丫鬟的身份角色之中,充满了混乱和矛盾。有的时候,她与甄嬛平起平坐,企图引起皇帝注意。有的时候,她又是忠诚的,在甄嬛落难时伴随身旁,吃苦受罪。她的生命能量卡在“丫鬟——小姐”这两个对立的身份摆荡中,不仅呈现出自我意象的不连续一致,同时也让周围的人感到矛盾和别扭。

“不被看见”是她悲剧的根源父亲甄远道虽然在物质上给予了浣碧足够的关照,以至外人都将她误认为是小姐,但实际上浣碧内心的“创伤”得不到补偿。浣碧自卑且敏感,自我价值很低,很多外界不经意的刺激都能戳伤她的自尊心,比如非正红色的嫁衣。这与她被家族排除在外,息息相关。首先,她的出生得不到父亲及其家族的承认。

她的存在不被认可,甚至还成了父亲道德污点的证明:背离了原配妻子,视为不义;和罪臣之女的私情,更是不忠。

这两个标签,足以让儒家观念厚重的父亲抬不起头来。而否认她们母女的存在,也让父亲充满了罪恶感,这是否认事实真相需要承担的后果。这份罪恶感,可能也成为了父女之间的一道隔阂。其次,父母两个人的情感得不到承认。甄嬛曾对皇帝说明父母之间的深情,“父亲的喉疾是母亲每日最牵挂的。幸得母亲在家悉心照顾多年,才有好转。”皇帝赞许说,“你父母伉俪情深,所以生出的女儿才如此温婉多情。”甄嬛是那个在父母爱情的滋养中成长的孩子,自信且自爱。反观浣碧父母的情感,则难以启齿,她的出生就带着“原罪”。哪怕父母是真心相爱,母亲甚至取了“绵绵思远道”之意,将名字从“碧珠儿”改成何绵绵,也无法改变什么。母亲是一个无法公开的情人,自己是一个无法公开的女儿,还有一个没有资格喊出口的“父亲”。这是她一生需要背负的伤和痛。后来她抓住一切机会吸引皇上的注意力,又费劲心机嫁给果郡王。

与其说这份“不甘心”是为了上位,不如说她竭尽全力所做,都是为了让自己和母亲被父亲家族接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

家庭排列大师海灵格说过:凡是被排除的、人格中被排拒的面向,都需要得到注意、被接纳,在心中得到一个位置。

“只是渴望被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看到啊……”,是她一生的夙愿。

但作为一个私生女,她的身世、过往、身份都被隐藏起来。不管她如何努力,依旧不被认同、常被忽视。在家庭中,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以想要向外拼命抓取。而这,也成为她一切“悲剧”的根源。

与甄嬛的“竞争”,重复失败如果抛开主角光环,站在浣碧的立场,就会体验到一种令人绝望的“荒凉”。浣碧这一生所求,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求得一个身份归属;二是求得异性的爱和关注。她最后总算是成了甄远道的义女,勉强有了一个“小姐”身份。但在她向外索求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强大的竞争者,就是甄嬛。甄远道虽然知道,甄嬛和浣碧都是自己的女儿,但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截然不同。甄嬛进宫前,他对甄嬛说,“为父不求你大富大贵,宠冠六宫,但愿我的掌上明珠,能舒心快乐,平安终老。”

而对于浣碧,他只是将她托付给了甄嬛,对婚姻嫁娶方面不作为,称“那只能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面对浣碧,他确实不像对待甄嬛那般视为掌上明珠,堂堂正正地疼之,惜之,爱之,护之。被父亲如此明显地区别对待,浣碧怎么能不寒心?而在皇帝心中,浣碧不过是甄嬛的附属品,属于抬不上桌、入不了眼的女人。开心的时候顺带夸几句,不开心了骂不得甄嬛就拿浣碧出气。在皇帝那里,她也无法得到期待的关注和疼宠。浣碧深爱果郡王,也许这份情感不比甄嬛浅。

但是,她哪怕嫁了这个男人,也无法得不到他的心。因为果郡王从头至尾心里装的都是甄嬛,痴情到愿意为甄嬛生为甄嬛死。亲情、爱情、身份、价值,浣碧竭尽全力追求,却无一得到。这叫人情何以堪?在与姐姐甄嬛的比较中,她处处落败,自尊和价值被碾压得很低。她的命运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个被惩罚的弗弗西斯,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向山顶,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一个是不断循环的“得不到”,一个是不断重复的“竞争失败”,让人心疲力竭,又心生绝望。果郡王死后,浣碧撞棺而亡。

是悲伤,是殉情?还是愤怒、挫败,彻底的绝望?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做好自己,拿回命运的主动权

《甄嬛传》的片尾曲唱到:“得非所愿,愿非所得,看命运嘲弄,造化游戏。” 很多时候,我们像浣碧那般,被命运赐予了一手不怎么好的牌。我们有无数理由怨恨命运的不公,但你想仅仅停留在此处吗?重要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你想朝哪个方向去。是怨天尤人,还是温柔待己?你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往自己生命向往的方向。1、你可以深入地了解自我。

去察觉到自己的局限性,身份认同的混乱,被家族排除在外的自卑,无法识别的低自我价值……

这需要你有一份很深的洞察力和觉察力,将内心的黑暗面,从潜意识的冰山里带出来,然后一一面对。这虽然很艰难,也许会让你感到不安和恐惧,但能让你坦诚地面对自己,看见更大的真相。2、你可以在心理层面自我成全。去认可自己的身份角色,承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去接纳自身、父母以及成长环境的局限,在此基础上规划接下来的人生。这不是认命,而是一种臣服。臣服是让我们不再较劲,而是可以更整合地去应对问题。3、你还可以在现实层面去积极地推动。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身份的认同,家族的认可,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这个目标出发,其实有很多种途径。

我们不一定要依靠外界的给予,而是可以通过自我成长来满足。把过去看成你命运的一部分,心怀去往一个美好地方的向往,你会拥有强大的力量。毕竟你是谁,有着怎样的自我价值,匹配着怎样的自我自尊,本来就是你说了算。

策划 | 江枫

编辑 | 艾米

主播 | 有声书主播,喜马拉雅搜索:主播宁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