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2008年在校大学生课题论文《灾后中国居住行为模式——人类网状居住时代》,课题组成员:赵乔范 边瑞静 牛朝旭 葛军飞 潘艳玮 马伯乐,导师:周正。
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地震。前不久的汶川地震更是让我们记忆犹新,它造成了69222人遇难,374638人受伤, 1817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元的严重后果。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人员伤亡和损失?除了其震级大的客观自然原因以外,人类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小视的。假如地震发生在无人居住的空旷地区,还会有如此多的人员伤亡吗?假如地震发生在一片辽阔的草原或农场上,还会造成如此巨大的经济损失吗?毫无疑问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我们人类自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震之所以造成这么多的人员伤亡,是因为它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或者说是城镇地区)。加上部分地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救援战士和救援物资不能迅速到达,又进一步的加大了灾害损失程度和救援成本。(1)所有居住区都在确保不会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安全地区,这样就从根本上避免了人类遭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从这一层面确保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人类从此将不再遇到诸如汶川地震之类巨大灾难。其次,人们呈网状模式居住,网格内为现代化的大型农场,地势平坦,面积辽阔,足以满足当地人的避难需求。第三,各地区道路都呈网状布局,四通八达。即便是地震造成了部分交通设施的损坏,仍可以从其他方向将救援物资送往灾区,将灾区居民迅速安全的撤离。不会再出现像汶川地区由于地震损毁了居住区通往外界的唯一主干道,救援战士和物资都无法迅速到达而不得不空降的现象发生。在年初的冰雪灾害中,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数百万的农民工和司机朋友们不能回家过年的现象,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d.我国外出(去东南沿海地区)务工人员数目巨大,灾害导致交通中断,无法返乡。不得不紧急转移安置。e.我国交通主干道还过于单一,(南北干线主要有:铁路为京广线和京九线,公路为京珠高速)道路车流密度大,容易受阻。主干道一旦受阻,则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中断。f.部分受灾地区,位置偏僻、地势崎岖、地形险要,救援和抢修工作难度大,容易导致受灾居民和抢修人员的伤亡。b.交通道路成网状布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不会出现因一条主要通道受阻而导致交通中断的现象。c.各地人口呈网状均匀布局,密度不大,这样就避免了发生灾害时,受灾人口过多的现象。d.各地居民多在居住地附近就业,外出务工人员极少,不会出现年前大量人员集中返乡的交通繁忙现象。e.人口居住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灾害救援便利,灾后抢修损毁损坏设施的工作容易进行且有安全保障,避免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使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在二十世纪长江流域发生的三次大洪水中,1931年死亡14.5万人,1954年死亡3.3万人, 1998年受灾严重的中下游五省死亡1562人,且大部分死于山区的山洪、泥石流。a.人们都居住在不易发生洪水的安全地带,且居住区后面的河流可以有效的发挥泄洪功能,从而确保了人们不会遭遇洪水的威胁,而那些易发生洪水且人类还不能有效控制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其它产业。b. 如果意外发生洪水,由于网状居住模式下人口密度不大且交通便利,人们可以在洪水到来之前安全撤离。即便是洪水发生以后,救援团队和物资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到达,基本上能把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降低为零。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外,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也大大提高了其发生的强度和频率。它们造成的危害的人为成因和地震基本类同。人们居住在不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安全地带。让原有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常发的地带以自然状态存在,不仅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为地质学家的考察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科学的进步。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网状居住模式下:
a.人们居住区的环境优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以及卫生质量都普遍提高,大大降低了瘟疫的发生概率。
b.即便是意外发生瘟疫,由于各地人口密度均等,人们居住呈网状模式而不是大规模的区域聚居;人口的流动(包括瘟疫的传播)都是沿着网状的交通道路而不是以某一点开始迅速向周围扩散。这样就可以从交通道路入手迅速有效的控制传播路径,寻找传染源。从而大大的降低了瘟疫自身造成的危害和控制消灭瘟疫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