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与滑坡工程治理》(第二版)一书中,把一切自然的与人为的岩土斜坡统称为斜坡。一般情况下,把一切由于工程建设而开挖与填筑的斜坡,称为边坡。滑坡通常指由自然原因引发的正在蠕动与滑动的自然斜坡,称为自然滑坡;另一部分滑坡则由于边坡开挖或填筑而引发老滑坡复活或自然滑坡的加剧而引发大规模滑坡,通常工程界把这种边坡列入在滑坡范围之内,称为工程滑坡。2 滑坡的十八大要素(注:这里单指完全发育的正在活动的滑坡,一般野外见到的滑坡不会是十八种要素样样具备)
1 滑坡体:滑坡发生后,与稳定坡体脱离而滑动的部分岩土体叫做滑坡体,简称滑体。
2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叫做滑坡周界。它圈定了滑坡的范围,在多个滑坡构成的滑坡区内,它可以是不同滑动块体的界线。3 滑坡壁:滑坡体上部与不动体脱离的分界面露在外面的部分,高数米至数十米,特大型滑坡也有高数百米以上者,坡度55°—80°,似壁状,故称为滑坡壁。在平面上它多呈圈椅状(环谷状、马蹄状),岩体滑坡中也有呈直线或折线状者。其中最上部高陡部分称为主滑壁,两侧称为侧壁。发生不久尚未坍塌的滑坡壁上常留下清晰的滑动擦痕。4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动擦痕:滑坡体滑动时与不动体间形成的分界面并沿其下滑,此分界面称为滑动面。许多滑坡滑动时在滑动面以上形成一层剪切揉皱结构被破坏的软弱带,厚数毫米至数米,称为滑动带。滑动擦痕是滑动面上动体与不动体间因相互摩擦而形成的痕迹,它指示滑坡滑动的方向。6 滑坡剪出口:滑动面最下端与原地面相交剪出的破裂口叫做滑坡剪出口,简称滑坡出口。在滑坡大滑动之前它表现为地面隆起、翘出,或建筑物被剪断,大滑动之后常被埋入滑坡体之下。
7 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体从滑坡剪出口滑出后伸入沟、堑、河道或台地上形似舌状的部分称为滑坡舌。国内也有称为滑坡头部(类似泥石流的龙头)的,由于滑动面反翘或滑坡体浅部受阻,该部分常形成垂直滑动方向的一条或数条土垄,称为滑坡鼓丘。
8 滑坡台阶和滑坡平台:滑坡体在滑动中因上下各段的滑动次序和速度的差异,在其上部常形成一些错台,每一错台形成一个陡壁,此称为滑坡台阶。宽大的台面叫做滑坡平台,有时该平台具向山缓倾反向坡,叫做反坡平台,是滑坡的一个典型地貌特征,尤其是沿弧形面旋转滑动的滑动。9 滑坡后缘:主滑壁与山坡原地面的交线称为滑动后缘。10 滑坡前缘:滑坡舌前部与原地面线的交线叫做滑坡前缘,其最突出的地点叫舌尖。11 滑坡洼地和滑坡湖:滑坡滑动后,滑坡体与主滑壁之间拉开形成沟槽或陷落成“地堑”状,相邻土楔向山反倾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称为滑坡洼地。当滑坡壁向外渗水或地表水汇集于洼地中形成渍泉地或水塘时,就成为滑坡湖。12 拉张裂缝与主裂缝:位于滑体上部因滑坡体下滑而张开的长达数十米至数百米、方向与滑坡壁吻合或大致平行的裂缝称为拉张裂缝,其中与主滑壁重合的一条称为主裂缝。13 剪切裂缝:位于滑坡中下部的两侧,因滑坡体与两侧不动体间发生剪切位移而形成的裂缝叫做剪切裂缝,它形成滑坡的两侧边界。14 羽状裂缝:滑坡体两侧剪切裂缝尚未贯通前,因动体与不动体间相对位移剪切形成的呈羽状(雁行状)排列的张裂缝称为羽状裂缝。15 鼓胀裂缝:滑坡体下部因下滑受阻挤压隆起形成垣垅(鼓丘),在其上形成垂直滑动方向的鼓胀裂缝。16 放射状(扇形)张裂缝:滑坡体下部因下滑受阻而形成的顺滑动方向的压张裂缝,在滑坡主轴部位大致平行滑动方向,两侧呈放射状(扇形)分布。在滑坡大滑动前,它先于鼓胀裂缝和滑坡剪出口出现,是抗滑段受压的标志。滑坡滑动后,滑体向两侧扩展也形成张裂缝,在舌部呈放射状分布,故称为放射状张裂缝或扇形张裂缝。
17 牵引性张裂缝:主滑壁以外因失去侧向支撑而形成的尚未滑动的断断续续的张裂缝,称为牵引性张裂缝。它预示着滑坡可能扩大或主滑壁可能坍塌的范围。
18 主滑线(滑坡主轴):滑坡体上滑动速度相对最快的纵向线叫主滑线,也称为滑坡主轴。它代表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可以为直线或曲线,位于滑体后缘最高点与前缘最远点的连线、滑坡体最厚、滑坡推力最大的纵断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