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六上穹窿山(游记)
近日,阅读《吴江日报》休闲旅游版,其中有文章提到“乾隆六上穹窿山”的典故,故撰此文分享穹窿山的一些故事及传说。
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从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开始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苏州穹窿山,留下不少事迹和传说。据史料记载,乾隆六下江南与其皇祖父康熙六次南巡大不相同。康熙轻车简从,乾隆却大讲排场,仅搬运乾隆及大批随行的宫妃、太监、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的衣物器具就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夫役近万人。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等地运来著名泉水。穹窿山上有一条山路名“乾隆御道”,乾隆上穹窿多次走过这条路,故名御道。其间有一“双膝泉”,说乾隆上山口渴,见此泉水清澈,便蹲下身来双手掬泉而饮,留此双印,故名“双膝泉”。你相信吗?后此传说又演变为乾隆一再下江南是为寻找亲生父亲,在此跪拜留下膝印,故名“双膝泉”。
穹窿山上的上真观是道教圣地,是道教茅山派尊为祖师的三茅真君的行宫。乾隆每次到穹窿山都要到上真观祈福。至今上真观还有乾隆第二次(1757年)到穹窿山亲手栽种的一棵玉兰树,至今树龄已有264年,我在上真观见它仍然花叶繁茂。上真观有一望湖亭,是眺望穹窿湖光山色的绝佳处。乾隆每次都在这里观看太湖的烟波云海,秀丽风景,并即兴题诗,留下多幅墨宝。上真观为此镌刻石碑,立在望湖亭内,因而望湖亭又称“御碑亭”。
御碑亭中的石碑前后左右都刻着乾隆到穹窿山所作的诗句。正面刻着乾隆第二次到穹窿山所作的诗《穹窿山望湖亭望湖》:“震泽天连水,洞庭西复东。双眸望无尽,诸虑对宜空。三万六千顷,春风秋月中。五车禀精气,谁诏陆龟蒙?”诗中流露出乾隆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石碑背面刻的是乾隆第三次(1762年)到穹窿山作的诗《穹窿山上真观》:“见说古由钟,乘闲陟碧峰。具区眼底近,可以畅心胸。”乾隆第一、二次都是坐轿子上山的,第三次是沿山道走上来的,故说“乘闲陟碧峰”。具区(指太湖)两句,再次抒发他喜爱山水的心情。碑左侧刻的是乾隆第四次(1765年)上穹窿山作的诗《穹窿上真观》。其中“太湖万顷在襟袖,穹窿亿丈凌星辰”二句,是他第三次上穹窿为上真观所作的对联。三年后又把这两句用在诗中,说明他对这两句还是比较欣赏的。碑右侧刻的是乾隆第五次(1780年)到穹窿所作的诗《穹窿上真观乙酉作韵》。乾隆用毛笔书写的这些诗,端庄雅秀,在清朝帝王中堪称上乘。
穹窿山上有道教的上真观,也有佛教的拈花寺。乾隆六上穹窿山,后三次只去上真观,不去拈花寺。为何厚此薄彼?他为求释道之间的平衡,也为拈花寺留下了诗句。如第五次写有《过拈花寺不入寄题》,诗中说因急着要去邓尉山,所以不入拈花寺。第六次(1784年)到穹窿山作《寄题拈花寺》,诗中之意“到即不点,点即不到”。意思是我已为你写诗,就不去了。
穹窿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地面积有两万多亩,其中有六百多亩为原始性、自然性、多元性自然保护区。其间苍松翠柏,林木深秀,更有潺潺泉水犹如洞箫呜咽,景色甚美,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没有去过的朋友可不要错过了。
图为穹窿山景区一景。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