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劳模”的松柏与家乡的白杨树

全文共 2582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作者:张国印

编辑:小愚

  说到树,必须提到一个人——全国林业模范袁士珍,人称“袁劳模”。

“袁劳模”是君子口村人。君子口在我村南边,两村相距十里远。“袁劳模”一生有追求,有奉献,有成就。一九八一年因病逝世后,县政府在君子口南山坡上立起一座纪念碑,高度赞扬了袁老的一生:

立志造林,征服穷山恶水;

不图虚名,艰苦创业终身。

那时我在新店子公社(君子口属新店子公社辖管)机关工作,有幸参加了简单且又庄重的立碑仪式。我也曾到过他家,见过他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国事活动及赴朝慰问团的大幅照片,为他的人生辉煌所震憾所感动。三十六年后的今天,那块碑依然矗立,每次路过,我都会不自觉地向碑瞭望,投去敬慕的眼光。

  下面是《遵化县誌》在英雄模范篇中对袁士珍的记载,摘录部分以饷今人:

袁士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只读几年书便辍学务农。

  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惨遭日伪军践踏。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并于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担任村办事员,并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民兵同日伪军进行斗争,并领导村民绿化荒山野岭。

  建国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把全部精力投入绿化事业中。君子口村周围高山林立,多属石灰石,草木难以生长。开始,他用山下十几亩好地养起成片苗圃,育出树苗后移栽上山。但栽后两三个月,幼树大都枯死。在困难面前,他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体会到沃土育出的幼苗不适应山上土质,经不住山风抽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创造了上山育苗就地移栽的新方法。他在山坡上开出许多小片苗圃进行育苗实验。次年,移栽果然成功。他这条经验,后来被写进我国林业大学教材之中,名为“山地小片育苗法”。

  1950年9月25日,袁士珍出席了全国工农兵模范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国庆观礼。1955年——1963年,袁士珍连续当选为一至五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袁士珍担任山旗农业合作社社长,带领社员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经过20多年的的辛苦劳动,君子口村的山上山下,松柏成林,村前村后,果树成荫。同时,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技术向全县山区推广。

  196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乘直升机去沙石峪参观,途经君子口上空,连声赞扬这里“绿化的不错”。

  1971年袁士珍在中共遵化县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委员。

  ……

  袁士珍,一生痴迷于树,育苗植树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在常人看来已至“走火入魔”。他“怒斩芦花鸡”的故事流传甚广。育出本地树苗,是君子口人的迫切心原,袁士珍更是苦苦探索,多年实践。一次育苗实验时,树籽出芽展绿,生机与希望再次展现,又一次快要挣脱失败的魔咒,使他孩子般乐不可支。可第二天一看,苗圃被鸡毁成一片狼藉,幼芽散翻畦内。被捅了儿肝的他,抄起把菜刀便追鸡而去,可叹那只芦花鸡,跑了漫山遍野,却最终死于刀下,胃里的种子被扒出……

  在袁士珍带领下,经过村里老少多年努力,君子口的荒山丘岙终于披上了绿装。

  如今,“袁劳模”虽然离世几十年,可他的生命依然像君子口的松柏一样,漫山遍野,四季常青,恣意茂盛,经年延续。他为树而生的执着与奉献,在倡导绿色,渴望环保的今天更值得人们敬仰、学习和发扬光大。

  什么地方栽什么树。山区植松柏或果树,而平原栽植的树种却要多杂。五六十年前,我村农家院内院外,凡稍有空闲,便会栽上一棵两棵树,闲地大的会栽更多的树,成了片树林。有榆树,有柳树,有槐树,有杨树,另还有些杏树,桃树,桑葚,柿子树等。这些树的品种属于本地,不论是生长周期还是挂果量都嫌长或低。

到六十年代有了外来的杨树品种,且几乎都栽在了村外。有白毛杨,北京杨,加拿大杨等。随着植树造林口号的年年响起,杨树便多起来,河边沟边,田头路边,洼地荒滩,排排片片杨树站立,尤如卫士般守护着河流田川,春夏染绿泼墨,秋飘金黄落叶,冬日迎风飘雪,是一道四季不败的风景。高处俯瞰,田地庄稼被杨树线一般网格化,网格或长或短,或直或弯,都紧贴着田头河沿,标示般把大地上的景观镶嵌进自己的怀抱,用自身的秀丽把一切又带进了风景。

有了杨树,土地多了绿色,有了杨树,旷野不在呆板,即使于寒冬也少了许多萧瑟与荒凉……

杨树给人们带来了憧憬,带来了田野中新鲜的呼吸,带来了别样的感受,试想,默行在阡陌或浑汗于田禾,一抬头,迎面是排排行行的杨树,挺拔矗直的躯干带着一身浓绿的叶子直指云天,树下是一片荫凉,有微风在吹佛,树叶慢慢动着,风本无形,过物而影动,人心被轻轻一碰,那一瞬间的触动会变成细小的清流涌遍全身。棵棵树干俊朗飘逸,枝杈粗细相间相长,片片叶子筋脉清晰瑰丽,树行、树林令广野田畴立体起来、生动起来。杨树改变了村野,家乡美丽了许多。有如“袁劳模”的松柏绿美了君子口的重山峻岭……

  杨树还有诸多的好处。生长周期短,成材快。十年八年即可伐木换茬;用途广,可架房起屋,可为囤底货托,亦可钉包箱或加工胶合板;树杈树根树叶为上等薪柴,随便往灶堂一扔,一根火柴就会令锅底下火苗升腾,一团明亮,继而米粒生香。杨树没一点可糟踏的东西,在村人眼里浑身是宝……

  如今,“袁劳模”的山村,漫山松柏仍在,四季葱笼叠翠。我的老家杨树还在,只是少了,在南河北河两岸生长着,阡陌间就稀疏了太多。大片的田野更少见了小麦玉米庄稼,取代的是各种颜色的绿化树木,远望去,高高低低错落于天地间,已然成了绿化苗木的基地……

  (本文节选自张国印的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作 者 简 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幼始喜欢读书,继而迷恋文学。读书、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稿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君子口:一个红色文化引领的特色村庄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万广宝)出遵化市区,沿112国道南行35华里,突遇两座高山东.西对峙,俨然两位尊神站岗一般,形成一个自然的山口,这便是遵化的南大门--君子口. 君子口名称的来历颇有意思.据& ...

  • 树木名称里的汉字学问

    3月12日是植树节.每年这一天,人们或亲手种下一棵棵小树苗,或在互联网"云植树",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绿色家园. 松.柏.杨.枫--这些汉字不仅表示不同的树种,还体现出深刻严 ...

  • 家乡的杨树

    家乡的味道,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味道,你一闻到它就会想到童年的回忆,它带你回到过去,看到了你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样子.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的杨树,我家的旁边便有一片杨树林,没到夏天知了开始鸣叫晚上我们村的人便老 ...

  • 谨以这组图片祭奠袁隆平院士,家乡九江人民永远挂念您!

    谨以此摄影报道,对袁隆平院士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摄影报道原载2004年10月11日<九江日报>) 袁隆平回家啦! 带着深深的乡愁.带着殷殷的眷恋.带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带着夫人邓则.儿子定安 ...

  • 袁隆平曾多次回家乡江西,留下这些珍贵影像

    5月22日中午13时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传到家乡江西九江德安县,家乡人民悲痛万分.德安县委县政府今天发去唁电,对袁老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致敬袁 ...

  • 家乡德安青年悼念袁隆平院士,他还要告诉孩子的孩子,谁是袁隆平

    编者按: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消息一出,社会各界集体沉痛哀悼!没有人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没有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 同样,这个消息传到隆平院士家乡江西九江德安县后,家乡人民更是悲痛万分,广大市民也 ...

  • 江西:家乡人民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5月22日中午13时07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消息传到家乡江西九江德安县后,18万德安人民悲痛万分,自发前往袁隆平院士雕像前敬献鲜花,表示沉痛的哀悼. ...

  • 【远方·天籁天·精品推荐】 广东 《 家乡真秀美》 作词: 陈敬国 作曲 :陈敬国 演唱:袁渊

    欢 迎 关 注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作词:陈敬国   作曲 :陈敬国   演唱:袁渊 家乡真秀美 层层叠叠显示高山的雄伟, 弯弯曲曲透着河道的秀美. 花花草草散发生态的芳菲, 庭庭院院 ...

  • 探索家乡文化系列-寒亭北张氏双古松柏

    很早就听说寒亭北张氏村有两棵古老的松柏,一直想去看看.天气渐暖,周末无事,比较适合晨骑.早晨七点出发,沿着白浪河西岸,经过西贾庄,龙爪树村,拐到东岸,过了杏冢子村,继续往北,到达禹王北路(北外环),一 ...

  • 【大家说·自圆其说】袁益民:家乡词(之一)

    老家那个村子实在没有什么根底. 这样说吧,即使健在的最年长者,能说到爷爷辈在这个村子的往事,就了不得了.我估计,在这一带定居的,六七代人左右,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在我家这个村子东北方向不到一公里,有一 ...

  • 【荐读】《大漠有大爱》|袁华年:家乡人文历史素材是我们创作的根基

    原创作者:袁华年(骆驼先生)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家乡人文历史素材是我们创作的根基 推荐阅读书目:<大漠有大爱>--"国家的孩子"在阿拉善推荐人:袁华年(骆驼先 ...

  • 文学原创 ·《家乡的清晨是温馨》作者:袁大庆

    家乡的清晨是温馨 作者:袁大庆 在外漂泊了多年,如今我已回到了我那可爱的家乡,这里有我的亲人,我的故交,是我一生依恋的地方.家乡的清晨是晨练者和晨读者的天堂,家乡的清晨是一幅慢慢展开的温馨画卷! 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