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拥抱你
很多人在QQ或微信里问我,怎么开始写诗的。我也回答过多次,甚至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详细说明曾经与诗词的渊源。但还是有人不满意,还是有人像我一样,凡事喜欢刨根问底。他们总想知道“那之前呢?”
这真是个复杂的事情,复杂到总有那么一刻让我觉得都无从说起。我经常由此问题联想到搞对象,情侣之间的感情可以是日久生情,也可以是一见钟情。若你一定要深究,到底是怎么开始的,往往很多人说不清。因为那很可能只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难以详细。
被问急的时候,我倒是很想把问题简单化:从小开始喜欢、闷头看、闷头写,后来好像居然成功了。如果过程真是如此,那也未免太平常了,过分平常才是最大的离奇。
无论事情怎么变化,“喜欢”绝对是第一要素。尽管有时可能这种情结的由来连你自己都未必十分清楚。说不上什么时候却被一个偶然事件触发了。
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寒假,参加了一个美术速成班。现在想来,绘画是不可能速成的,如同写诗一样,需要艺术技巧上的开悟以及艺术修养的日积月累。所谓“速成”,只是给你一个触发点、一个机会。如果碰巧,没准就在无意间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仅此而已。只是哪怕天赋异禀,能速成的也只能是艺术技巧,艺术修养不能速成。否则,天底下还有什么是不能速成的吗!?
艺术修养就像古董,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时光的打磨,才有价值才会发光。“速成”对于古董来说就是“做旧”,被“做旧”的古董看起来也很像那么一回事,之后它可能被贴上宋、唐先秦或西周的标贴,并且可能骗过很多人的眼睛。但终究经不起行家里手的推敲,能改变的只是外表,本质还是“上周”的。
这个比喻也适用于那些“善于”抄袭的人:假的真不了。在错误的路线上走得越久,猥琐的心灵被崩塌的危险系数就越大。不揭露不是因为你的伎俩有多成功,而是可怜你,毕竟活着都不易,何况你还要提心吊胆的活。更别说茫茫网海,大浪淘沙。真金尚且时时被掩去光芒,一颗靠钻营镀金来博取眼球的小石子,你能挺多久?
只不过,我去速成班却不是临时起意,打小儿就喜欢画画,逮着一本小人书就趴那临摹,不画到昏天黑地都不罢休。短短一两年时间就画了厚厚的一大本。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上天入地的神仙、打家劫舍的强人、魅惑的狐、凶悍的妖、至于水泊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隋唐演义里的英雄豪杰更是被使用各个“版本”临摹了好几个来回……而大观园里的别说男男女女,就是亭台楼阁、花花草草,只要见面的,几乎无一幸免。
一个月的时间,少年时期那股能把临摹搞得昏天黑地的劲头,终于被“发扬光大”。
一晃几十年都过去了,绘画班的很多细节,已经在滚滚红尘中消散殆尽。但是老师的一个“训诫”能被经常想起,原话能记住的已经不多,大意是:“画”是要有灵魂的,“灵魂”就是充满诗意……
当时的理解懵懵懂懂,甚至没有去对比我之前那厚厚的一大本临摹里,到底有没有“诗意”。
此外还能记住的,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结业式”。
那天,老师抱来一个半身维纳斯石膏像,他让每个学生对着维纳斯说一句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老师说完,下面就乱了,说啥的都有。老师一直皱着眉头,像在寻找也像在等待。
然后他开始点名发言,几分钟过去了,他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想要的答案。突然,他把目标转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我。
“……我拿什么拥抱你”我略加思索。
还没等老师回话,旁边一个同学插嘴:你说错了,应该是“你拿什么拥抱我”。说着,他站起来还把双臂背在身后,晃了晃肩膀,用以展示他的本意:维纳斯是没有手臂的嘛!就有很多同学跟着起哄。
老师示意他们安静后,面向我说,你重复一遍。
我就重复了一遍,老师缓慢的说,那你,有答案吗?
“崇敬如爱”我说。
那段时间,我正在看一本杂志,里面有篇文章是对一个艺术家的访谈录,“崇敬如爱”其实是对那篇访谈录的一个理解和总结。但是“我拿什么拥抱你”确是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以往看见的维纳斯都是书本里的图片,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真实的维纳斯像,尽管它不是原作,而只是一件“批量机制艺术品”。这并不影响艺术感染力的传递,“她”的美依然绝对,不可代替。
那一瞬间,我分明看见老师的眼神里有某些东西闪过。他转身在黑板上写到:我拿什么拥抱你——崇敬如爱
他说,这就是艺术该有的“诗情画意”。任何一幅画、一件艺术作品,都应该首先是一首诗,或者都必须能够成为一首诗。
他说,艺术就要含情脉脉,你画画,画就是你的情人;你雕塑,塑像就是你的情人……如果你画一个坛子,仅仅把它当做“坛子”去画,你的画永远不会楚楚动人……
接下去他又说了很多,都是用来佐证“诗意与美术,诗意与艺术的关系”只是当时用心不够,那番“慷慨陈词”多数已经无法复原。但是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用他的理论推衍出:写诗,诗就是我们的情人;或者,一首诗也首先应该是一幅画、一件“艺术品”。
只是直到目前,依旧无法准确揣测出“画坛子不能把坛子当坛子画”这么具有哲学深度句子的真正含义。
最后他说:“回答维纳斯”是美术班每期必答题,他已有的学生已经给出几百个答案,今天的这个无疑是最好的……
放学后,老师递给我一个纸条说,这是一个更好的美术老师的地址,让我找他去深造。
还说,绘画自是必然要求艺术技巧,最关键的还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被诗意滋养的心灵。
我打开纸条看那个地址,里面已经详细到了居委会和门牌号。是距离我们所在的小城几百公里以外的一个大城市。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眼前的苟且,放弃了画和远方。
老师说的“艺术的灵魂在于充满诗意”确是一直记得。我没有继续深造我的“画业”,却在若干年后鬼使神差写起了诗词,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诗意灵魂的延续”。
也许,能把这个短文算作对我关心和爱护的朋友们的又一个回答。
这,应该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