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简介

杨宝森

(1909~1958)

杨宝森的资料

中文名称:杨宝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09年10月9日
逝世日期:1958年2月10日
职业:京剧演员
代表作品:《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定军山》

杨宝森——杨派艺术的创始人

  杨宝森(1909年~1958年)京剧老生演员,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字钟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诞辰:1909年10月9日,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廿六日;逝世:1958年2月10日,农历丁酉年十二月廿二日,2时。

  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学余派(余叔岩创)。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十四岁登台。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出科后与筱翠花(于连泉)、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演出,以《失空斩》、《捉放曹》、《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杨家将》、《汾河湾》、《卖马》等余派戏为主。

  杨宝森的曾祖父杨贵庆工刀马旦。祖父杨桂云是清朝末年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著名花旦,其长子杨孝亭,艺名小朵,亦演花旦;次子杨孝方(毓麟),艺名幼朵,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中年因病退离舞台。杨宝森系孝方的长子,堂兄杨宝忠(孝亭之子)后来成为著名琴师。

  建国后,任天津市京剧团团长。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唱法、行腔自成一派,世称"杨派"。四十年代与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失·空·斩》、《击鼓骂曹》等。

 

杨宝森

  • 1909年10月9日  北京  中国
杨宝森(1909年10月9日—1958年2月10日),出生于北京,字钟秀,别号时斋,祖籍安徽合肥,京剧演员,工老生 [1]  。
1917年,杨宝森开始随父亲杨孝方学武生。1920年,在蒙师裘桂仙的介绍下,杨宝森开始在斌庆社科班搭班学艺,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戏园演唱京剧《朱砂痣 [2]  。1924年,首次南下赴上海演出,包括剧目《定军山》《汾河湾》等。1925年,因在上海连演三个月,导致嗓音极度疲劳,只得息影 [3]  。1929年,在倒仓息影五年后,嗓音开始逐渐恢复,并灌录了多张唱片,包括《七星灯》《马鞍山》等。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戏 [3]  ;11月,随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出。1939年2月,以京剧群戏《雁门关》受到诸多关注。1940年,组班宝华社。1942年,宝华社演出剧目《四郎探母》受到诸多观众观看,杨宝森也因此被选入“四大须生”行列 [4]  。1946年,参加“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演出。1951年,在上海为抗美援朝义演京剧《搜孤救孤》。1956年3月,宝华社被吸纳进天津京剧团,杨宝森任团长。1957年,天津市京剧团一分为二,杨宝森率一团赴山东巡回演出 [2]  。1958年1月28日,杨宝录制了最后一版京剧《文昭关》的录音 [5]  。
1958年2月10日凌晨2时,杨宝森因高烧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岁 [2]  。
在20世纪50年代,杨宝森在精研谭、余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地进行艺术创造,成就了以韵味取胜、从细微处体现旋律、细腻而不琐碎、耐人回味的艺术风格,世称“杨派 [6]  。
代表作品
明星关系

    人物经历

    不同时期照(2张)

    1909年10月9日,杨宝森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中。1915年,6岁的杨宝森由母亲王氏开蒙家教,后入私塾读书。1917年,开始先随父亲杨孝方学武生,后随名净裘桂仙习老生并练毯子功,同时也向陈秀华学习京剧《文昭关 [2]  。

    1920年,在蒙师裘桂仙的介绍下,杨宝森参加了武生俞振庭开办的斌庆社科班搭班。1922年,杨宝森在斌庆社科班学艺期间,得到教师陈秀华教授谭派戏,边学边演下表演得到很大进步,第一次公演是在吉祥戏园唱京剧《朱砂痣 [3]  。在斌庆社期间,还曾表演过《上天台》《断密涧》《南阳关》等剧目 [2]  。
    1924年5月,首次南下赴上海演于更新舞台,共演三月,计28出不同戏码,包括《定军山》《汾河湾》《游龙戏凤》《四郎探母》等剧目。1925年,因在上海连演三个月,导致杨宝森嗓音极度疲劳,回北京后不久即倒仓,乃至一字不出,只得息影,继续深造学习 [3]  。
    1929年,在倒仓息影五年后,杨宝森嗓音虽逐渐恢复,但仍不理想,在朋友的资助下,聘请胡琴手孙佐臣操琴,在蓓开公司灌录唱片《七星灯》《马鞍山》等唱片四张,后又在大中华公司灌制唱片《摘缨会》《战宛城》等十张唱片 [3]  ;同年4月,搭章遏云班,首次赴天津演出,挂二牌。1933年4月5日至5月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打金砖》等京剧,共50天,合作者有张艳卿、金少山、陈鹤峰等 [2]  。1934年,在北京正式搭班演戏;2月,参加荀慧生班,赴上海演于天蟾舞台,并在宝塔公司灌制唱片《上天台》等计4张,连前共计18张 [3]  。
    1935年,在北京应吴素秋邀请,合作演出一期,剧目有《骊珠梦》等。1936年5月,随陆素娟赴天津演于国泰大戏院;11月,随梅兰芳赴山东济南演于进德会京剧场。1937年2月,应金少山邀请,在北京演于华乐戏园。1938年,与南京程派名票高华于百代公司合灌唱片《桑园会》,计3张,操琴为黎秋觉、耿少峰 [2]  。
    1939年2月,随章遏云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二牌。演期近三个月,以合作京剧群戏《雁门关》受到诸多关注;9月,随宋德珠南下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二牌;11月,在上海加入王玉蓉班合作演出,演期一个半月。1940年,由上海返回北京后,组班宝华社挂头牌。先在京演于广德楼,以京剧《失空斩》《洪羊洞》等为号召,受到关注。后率领张丽君、王泉奎等人赴青岛、天津及东北奉天(沈阳)等地巡演 [2]  。
    1941年4月,在北京上演新排戏《摘缨会》;9月,在北京应程砚秋剧团邀约,参加“秋声社”,与程砚秋合作演出;10月,随程砚秋剧团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演期一个半月,与杨宝忠合作演出《红鬃烈马》《四郎探母》等剧目;同年,经杨宝忠和李华亭的策划,其组建的宝华社以京剧《四郎探母》打炮,由杨宝森领衔主演,但由于旦角及主要配演关注度低,只有一百多个观众,叫好不叫座 [4]  。
    演出剧照(6张)

    1942年,宝华社经李华亭出面主办,聘请侯玉兰叶盛兰李多奎茹富蕙哈宝山等演员参演,剧目仍为《四郎探母》,演出后受到诸多观众观看,杨宝森也因此被选入“四大须生”行列 ;同年11月,宝华社赴上海,与郑冰如合作演于天蟾舞台,演期一个半月。

    1943年1月,在上海首演京剧《伍子胥》;7月,在北京组班“瑞义社” ,赴天津演于中国大戏院,演出剧目包括《失空斩》《四郎探母》《骂曹》《洪羊洞》等;8月,再度南下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与李玉茹章遏云合作。
    1944年1月,赴天津演出京剧《伍子胥》;4月,赴上海演于黄金大戏院,挂头牌,合作者有李玉芝、姜妙香、梁慧超、王泉奎等,演出剧目包括《伍子胥》《黑水国》《打面缸》等  。
    1946年,应青岛回民组织筹备基金会邀请,携章遏云、李多奎、梁慧超等演于青岛永安大戏院;10月31日,在上海天蟾舞台,参加“全沪名伶盛大京剧会串”演出,剧目为《双姣奇缘》等,与梅兰芳周信芳言慧珠等人同台;11月,随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虽为梅挎刀,但有时排名并列,双挂头牌 。
    1947年1月,继续与梅兰芳合作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1月13日,与梅兰芳在天蟾舞台义演剧目《御碑亭》;1月15日,与程砚秋义演剧目《朱痕记》;9月,在上海中国大戏院参加杜月笙60岁生日演出,剧目为《法门寺》,合作者有张君秋、裘盛戎、芙蓉草等;10月,第二次参加梅剧团演于上海天蟾舞台 。
    1948年4月,第三次参加梅兰芳剧团演于上海天蟾舞台,演期50天  。1949年8月,与尚小云合作赴天津演出。1950年7至8月间,赴香港演于利舞台,与马连良张君秋等同台合作 。1951年11月,杨宝森剧团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共40天;12月24至25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为抗美援朝义演京剧《搜孤救孤》,与周信芳合作。
    1953年3月,杨宝森剧团演于南京中华剧场;9月,由山东转赴上海演于人民大舞台,首演京剧《秦琼》。1954年5月,在上海红都剧场演出一期,共40天,计45场,但上座不佳。1955年6月,杨宝森领导宝华京剧团再赴上海,演于人民大舞台,杨宝忠、杭子和伴奏;7月15日,在上海最后一次演出京剧《定军山》《阳平关》 。
    1956年3月,天津京剧团成立后邀请杨宝森入团,并把宝华社包括勤杂工在内的七十多人全部吸纳进天津京剧团,由杨宝森和厉慧良任团长 [5]  ;6月,举行三天建团公演,随后赴北京、武汉、上海等地演出  。
    1957年2月,天津市京剧团由上海回天津演出,杨宝森在天津最后一场演出京剧《奇冤报》。同年,由于杨宝森和厉慧良发生矛盾,天津市京剧团一分为二,杨宝森率一团赴山东巡回演出;7月7日,杨宝森向上级请求退团长期休养,经获准离开天津回北京养病;11月,在北京与程砚秋合录唱片《武家坡》 。

    1958年1月28日,杨宝森吸纳别家唱腔,在中国唱片社录制了最后一版京剧《文昭关》的录音;2月8日,杨宝森开始患感冒;2月9日下午,开始发高烧;2月10日凌晨2时,杨宝森因高烧引起急性肺炎逝世,享年49岁 。2月17日,首都文艺界为杨宝森举行公祭,治丧委员会成员有梅兰芳、马少波等人,骨灰安放在北京福田公墓  。

    杨宝森个人生活

    家庭

    杨宝森的祖父杨桂云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京剧演员,为“四喜班”的花旦。其长子杨孝亭,亦演花旦;次子杨孝方,长于武生,兼工铜锤花脸。杨宝森是杨孝方的长子,叔伯兄杨宝忠(杨孝亭之子)原是京剧演员,后成为一名琴师   。
    婚姻

    婚姻(4张)

    1931年,杨宝森在北京与常州旅京中医之女赵霞章结婚。1939年,因妻子赵霞章结婚8年未生育,夫妇两人在北京领养一女,起名杨文蕙,乳名小玲。1953年,妻子赵霞章因病去世。

    1954年,杨宝森与京剧演员谢虹雯结婚,两人育有一子名叫杨珉   。
    传人
    杨宝森的传人有程正泰马长礼梁庆云汪正华武正豪朱云鹏等  。

    艺术特色

    杨宝森的嗓音宽厚、圆润而又苍劲,韵味很浓郁。虽不擅长高音,但中、低音的音色很厚,音量很大。杨宝森力图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取得余叔岩所经达到过的艺术效果。由于高音有局限,他不易产生余派那样的“立音”,但他运用了种种技术手段,却在中、低音部分的回旋之中,产生了新的强烈效果,逐渐形成了杨派风格。其演唱富于弹性和韧性,在音收放方面很善于控制。因此,他的声音宽、厚、响而不笨重,能够相当灵活地唱好一些纤巧的小腔。
    杨宝森在唱腔唱法上,以曲折、深邃取胜。对于带有悲剧气氛的唱腔,固然特别擅长,而一些欢快、明朗的唱腔,他也唱得很有色彩,因而他的唱腔有多方面的表现力。他的演出剧目虽然基本都是传统戏,但他“老戏新唱”,对每一出戏的唱腔几乎都作过一番新的琢磨。在个别剧目中,他还谱制了不少新旋律,较大幅度地丰富了原有唱腔。他在演唱中经常采用“耍板”的方法,而且“耍板”的幅度较大、较明显。这个方法就是让本当落在板眼上的字不落进板槽内,达到仍然有节奏,同时又灵活多变的效果。在他晚年的演出中,还进行过某些更大胆的“耍板”试验。作为探索他并不一一肯定和保留,有时用过一、两次又放弃了,但他力图将板腔用活的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手段则层出不穷。
    杨宝森的唱腔节奏速度既高度稳定而又变化多端。他在“尺寸”处理方面,总的说是要求舒展,和余叔岩的要求紧凑不同,而舒展与紧凑又非对立。按照杨宝森自已的唱法,对一些余派唱段的“尺寸“也大多作过一番新的处理。例如《李陵碑》中的大段【反二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他在进一步发展前人的构思下,把剧中前面【慢板】的“尺寸”唱得比谭派唱法更快,而把后面【快三眼】的“尺寸”唱得比谭派慢一些。经他这一处理,这段唱腔真正做到了一气呵成。在唱段中,他多处运用了“耍板”的唱法,让节奏有变化。另外,还运用了一些他独有的技术手段,在某些戏词上装点了一种大幅度的“擞音”,单亮出去,使整个唱段的激愤情绪更为强烈。
    杨宝森的行腔很有力度,饱满而充沛,尤其是长拖腔,行腔时连绵不断,层层推进。在这种行腔里,他气息运用的一些特点,是从太极拳的用气方法中取得借鉴的,要求连贯均匀、自然圆活,给人以协调完整的感觉。他行腔中所运用的力是一种很自如的力、一种有节制的力,而不是拙力。

    杨宝森在字韵方面也高度讲究,他继承了谭、余这一大派系“用湖广音念中州韵”的传统,而且继承了余叔岩十分考究字音、字义的可贵精神。除了字音准确、清楚,而且各个辙口的字都润饰得很美。他对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精心处理。在行腔中,他把字音处理得相当适度,不紧不松,既美又圆,不变音走音 。

    杨宝森人物评价

    杨宝森是京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艺术工作者,他所走的艺术道路和他的艺术发展,给后人做出了典范,值得继承研究。特别是声腔上的创作,他是老生韵味派的新典范,创造性地继承了谭派、余派艺术的丰厚传统,又从博雅精深处再求发展,形成了高品位的杨派演唱风格(京剧演员叶蓬评)
    杨宝森是一位很全面的高水平的老生演员,在谭、余的传代作用中起着中坚作用。在他的表演中找不到坏的东西,他利用余的艺术来演他的戏。他能演的戏有百十出,水平均衡,都有很高的品质。他的扮相好,其唱腔纯正宽润,后人可以为法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京剧学者刘曾复评)
    杨宝森是一位寂寞、清贫的艺术家。古今中外,生前不被广泛接受,生活清贫乃至潦倒,死后却名声大噪的人并不少见,但杨宝森的悲剧命运却特别耐人寻味。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对于观众在21世纪认识、保存古典戏曲艺术似乎不无启迪 (京剧评论家柴俊为评)
    嗓音沙哑学麒派较易,而杨宝森竟用这种先天不足的嗓音来学余派,来唱那种循规蹈矩、有条理、有章法、只靠真斫实砍而无法偷工减料的横平竖直的唱腔,并且唱出了水平,唱高了质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应该归功于他用后天的过硬本领克服了先天的自然缺陷,显示了一个人经过不懈努力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北京大学教授、京剧理论家吴小如评)
    -
    (0)

    相关推荐

    • 四大须生 杨宝森先生与天津

      杨宝森艺事 赵绪昕 赵憬 杨宝森先生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是京剧老生中"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派艺术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较晚,此前以谭.余为号召,他搭 ...

    • 赏析:杨宝森《洪羊洞》中的“洪三段”

      杨宝森先生是"四大须生"之一的杨派创始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杨宝森.杨宝忠和杭子和三位先生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合作中,共同设计和创造了脍炙人口的"杨派"唱腔艺术, ...

    • 京剧“四大须生”的绝唱与归宿 下

      京剧"四大须生"指的是在中国京剧史上各自成派.影响深远.传人济济的4位京剧表演大师.在20世纪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 ...

    • 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剂量的一个常识的简介,分享给各位朋友。

      关于度量: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但是通过中医的学习会发现度量衡还是很混乱,半斤八两,那么一两是多少呢?还有论钱论厘的,有的说一小勺,有的说一小杯,有的说一小碗,你怎么弄?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 ...

    • 趋势丨蔗糖理想替代品——阿洛酮糖简介

      导语 作为蔗糖的理想替代品,阿洛酮糖是什么?有何特点? 文:中国食品报网丨欣文 图:Stockfood 我们曾分享过一篇关于甜味剂的解读文章,对甜味剂的优点及工业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世界范围内无糖和低 ...

    • 李默飞个人简介

      易学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古就充满了无限的神秘,一直是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学科.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都在易学上有突出成就,如谷鬼子.诸葛亮.袁天罡等名人.近当代更是涌现出数不胜数 ...

    • 冉龙清老师个人简介

      国际易学联盟副主席 四川易经协会名誉会长 中华易经风水学院常务院长 中国易经协会会员 四川周易研究院副院长 本人于五十年代中期出生于寺庙林立的大巴山中麓,其间多有大贤隐士深隐于此.上小学初中适逢&qu ...

    • 人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简介

      产品介绍 [注册证编号]:国械注准20173403239 [产品规格]:30人份/盒 [存储条件]:1.-20±3℃避光保存,有效期10个月 2.试剂盒在-16℃~8℃的温度范围内运输,运输时间不超过 ...

    • 迁移学习——入门简介

      一.简介 背景:现如今数据爆炸: 对机器学习模型来说要求快速构建,强泛化 对于数据来说,大部分数据没有标签 所以收集标签数据和从头开始构建一个模型都是代价高昂的,需要对模型和带有标签的数据进行重用 传 ...

    • 馆藏 明代著名画家,传世山水画作及个人生平简介

      明 沈周 纵193.8X横9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1427-1509)吴门四家之首.字启南,号石田,更号白石翁.长州人.世代隐居吴门.他凭借想象描绘庐山为他的老师陈宽作寿.在画法上宗学王蒙, ...

    • 木醋杆菌简介

      醋杆菌属(学名:Acetobacter)是乙酸细菌的一个属,其特点是能够在有空气的条件下将乙醇转化为乙酸.醋酸杆菌属包含有多个种.很多其它的细菌也能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乙酸,但醋酸杆菌属中的细菌只在这一 ...

    • SunnyUI 学习1.1——简介与界面布局的使用

      SunnyUI 学习1.1--简介与界面布局的使用 炎黄子孙__ 2021-01-01 14:59:26  3015  收藏 12 分类专栏: SunnyUI C# winform 文章标签: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