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材料分析题

1.《贞观政要论任贤》中唐太宗曾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说明他有重视历史研究为我所用的思想。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材料二:“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宗元鼎

材料三:“汴水通准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之

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河”分成哪四段?其中心在哪里?南北至点分别在哪里?

(2)材料二对此河开凿目的的认识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3)在对该河的评价上,李敬之与胡曾的观点有何异同?

(4)上述四位诗人对此河的评价最恰当的一位是谁?为什么?

2.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朝兴亡】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人才选拔】

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繁荣】

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数量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项

垦田面积增长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材料五: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4)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感悟】

(5)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府库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中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在位时期开创了哪一盛世局面?唐太宗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了哪一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3)材料三诗中描绘的景象被称为什么?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出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盛世局面给你的启示。

4.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

[和谐盛世]唐太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开元盛世”指的是谁在位时期的又一盛世?

[民族交融]吐蕃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唐蕃和亲”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民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开放交流]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非欧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创新进步]

(1)唐朝时期对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什么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什么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感悟历史]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说说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日本人怎么做呢?

(3)列举两项鉴真所传的道艺?

(4)唐朝,中外交往盛况空前。请你写出远赴天竺,取回真经的唐朝僧人是谁?

6.很多古代的诗词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唐)李商隐《隋宫》

材料二: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唐)罗隐《炀帝陵》

(1)以上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君王”的事?据材料一、二,分析这位“君王”落得材料三下场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杜甫《忆昔》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著名的盛世?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五: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唐)杜甫《无家别》

(3)材料五中的“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1.(1)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中心:洛阳;南:余杭;北:涿郡。

(2)不符合史实;理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作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是为了享乐。

(3)不同点:李敬之认为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胡曾认为隋朝大运河百害而无一利;相同点:两者都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隋朝灭亡。

(4)皮日休;理由:皮日休认为修运河功大于过,若无炀帝为己享乐而搞“水殿龙舟”巡游之事,开运河之举完全可以与大禹治水相比;他批评了把隋亡归罪于运河开凿的看法,充分肯定了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数百年后,人们仍依赖它通航的历史功绩;历史唯物主义者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1)隋文帝。

(2)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等;隋炀帝统治残暴,农民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

(3)科举制;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4)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5)统治者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让老百姓能吃饱穿暖,这样统治才能长久等。

3.(1)文景之治。

(2)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

(3)开元盛世;唐玄宗。

(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基础;统治者重视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广纳贤才,知人善任等。(符合题意即可)

4.[和谐盛世]贞观之治;唐玄宗。

[民族交融]藏族;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

[开放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创新进步](1)进士科;殿试;(2)曲辕犁和筒车。

[感悟历史]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与合作,实行对外开放。

5.(1)开明。“天可汗”。

(2)制度完备的。或先进的。派遣唐使来学习。

(3)佛经、医学、文学、书法、建筑。

(4)玄奘。

6.(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答出其中三方面的基本意思相近即可)

(2)开元盛世;唐玄宗;措施: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3)安史之乱;危害: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0)

相关推荐

  • 高三历史教案:《隋唐时期教案》教学设计

    [单元特征] 总体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始于581年隋朝建立,止于907年唐朝灭亡,历时320余年. 政治特征: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填空题

    二.简答题 1.公元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   为都城. 2.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选择题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1·山东济南市中区九年级期末质量调研卷·23)"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简答题

    解答题(共10小题) 1.隋文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有怎样的创新?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2.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水系?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历史意义? 3.小明说:"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课后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材料研读 <旧唐书· ...

  • 部编版历史八下第一单元课后题答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后活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 ...

  • 部编版历史九上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九上一二单元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7小题) 1.与"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相关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下图中的( )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 ) 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 2.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朝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宋朝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表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表中空格③的内容应是( ) 发明 影响 ① 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

  •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期末考前小测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期末考前小测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