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俄土战争:三个世纪的不死不休和同归于尽的超级帝国

2015年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土叙边境被土耳其空军击落,令万里之遥的美国惊出一身冷汗:一旦俄土真的开战,北约内部的“共同防卫”条款将自触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好在一贯强势的普京大帝选择隐忍而埃尔加多又于次年6月主动道歉,这才令危机化解于无形。

点击加载图片

但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敢捋北极熊虎须之辈确实是少之又少,“国中土耳其”究竟是脑子抽风,还是天真到以为美国一定会两肋插刀呢?

二者都不是,将俄罗斯拖入群殴并肢解掉才是土耳其人的夙愿,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在历史上从来都有道不完的恩怨,说不清的纠纷,以及打不完的仗。

点击加载图片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叶卡捷琳娜二世

今天的俄罗斯和土耳其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过去还真的不好说,早在13世纪,莫斯科公国还只是罗斯十二诸侯中貌不起眼的一支,后来获取了替金帐汗国征税的权利而逐渐做大,并以团结东正教国家试图编织一个更大的帝国网,大约在同时被东方民族一路撵到小亚细亚的突厥一部建立了奥斯曼,后来成了伊尔汗国的小弟,总之都在给蒙古人打工。

点击加载图片

▲通过地图拟人化的俄土战争,整个欧洲都在沙俄铁蹄下瑟瑟发抖

再后来蒙古人式微,两边都翻身做主,奥斯曼迅速发展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超级帝国,沙俄的扩张则刚刚开始。到了十七世纪时他们的势力范围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接壤,一个孤独求败,一个朝气蓬勃,相同的却是扩张的野心,战争自是不可避免,只是谁都没想到会延续三个世纪之久。

点击加载图片

▲土耳其轻骑兵冲击波兰重骑兵队伍。

第一次冲突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挑衅,1676年,他们带着克里木鞑靼人及乌克兰统领多罗申科进攻俄国,彼时俄罗斯刚刚吞并东乌克兰,还处在消化不良阶段。奥斯曼帝国起初大获全胜,却未能扩大战果,俄乌联军于当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并在8月2日攻克奇吉林并生擒了多罗申科。此后围绕着奇吉林城和伊久姆鹿砦防线展开了多次攻防战,打得难分难解,劳师远征的奥斯曼人不得不在1681年1月签下《巴赫奇萨赖和约》,确定第聂伯河为两国边界,承认了沙俄对东乌克兰的占领。

点击加载图片

▲武器和规模逐渐升级

初露锋芒的沙俄一战逼平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其结果其实昭示双方此消彼长的国运。后来打打停停持续了两百多年,虽各有胜负,总的来说却是奥斯曼帝国一退再退,沙俄在第六次战争(1787~1792)中获取了梦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第十次(1877-1878)更是直接兵临伊斯坦布尔城下。若不是第九次(1853-1856)战争中英法介入并消灭四十万沙俄军队以及第十次铁血宰相俾斯麦强行修改割地条款的话,奥斯曼帝国怕是撑后面的故事了。

点击加载图片

▲俄罗斯心心念念的君士坦丁堡

总之,沙俄的连环脚将奥斯曼踢成了“西亚病夫”,这显然是一串狗咬狗的战争,若是俄国败了,这“欧洲病夫”的招牌也只好当仁不让。同时俄罗斯自诩为东正教老大,而曾经的世界之都君士坦丁堡此时却是木司令的老巢,一贯以“光复东罗马帝国”为己任的沙俄自然不肯就此收手。

另一个很现实的考虑便是,当年限于科技条件,北极圈的港口都用处不大,远东所获则解不了近渴,黑海的码头虽然重要,但那只是一个大一点的咸水内湖罢了,不要说勾连大洋,连去地中海都还要经过位于伊斯坦布尔城下的土耳其海峡。

点击加载图片

▲克里米亚和土耳其海峡

从地图上看,土耳其海峡是真正的咽喉要道,其对于沙俄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函谷关之于大秦帝国,或者马六甲海峡于种花家。所谓“得陇望蜀”,沙俄自然希望将城池和海峡一并攥在手里,他们在等待着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奥紧密抱团,英法不得不放下成见和宿怨选择与沙俄联手,这样一来奥斯曼帝国的站队就很尴尬了。

点击加载图片

▲史上最强战列舰阿尔库金号,曾改变过历史的走向

从内心而言,他们希望加入综合实力明显占优的协约国,却不想跟世仇沙俄成为战友,等到后来好不容易想通了,却惊讶地发现人家根本不搭理,英国人甚至毫不见外地征用了土耳其人花举国之力订购的阿尔金号战列舰。他们几次出访英法都得到一个答复--你去问俄国人吧,几次缘木求鱼令土耳其人倍感愤怒,加之德国人及时抛过来的橄榄枝,他们最终选择了加入同盟国一方。

点击加载图片

▲一战时的凯末尔

其实土耳其早就没得挑,后来解密的文件显示早在双方宣战之前英美俄便签好了对奥斯曼的瓜分协议,菜单上的名字哪会有什么谈判权呢?如此一来倒也好,俄土本就是世仇,索性各自站队甩开袖子再大干一场也算是“梭哈”了......于是一战的局部又被称为第十一次俄土战争。

谁都没想到,这场旷世大战竟然成了奥斯曼和沙俄两大超级帝国的绝唱。沙俄虽实力占优,却没料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人在亡国的威胁面前爆发了巨大的能量,加之主场作战,双方一时间难分胜负。而土耳其海峡一直被土耳其人牢牢掌控,自始至终也没有让任何物资通过海峡运抵沙俄,须知他们当年有四成的进出口都只有这一条通道。

点击加载图片

▲加里波利的海滩上留下了协约国四万多具尸体和永恒的阴影

为了“解救盟友”,英法在1915年组织了远征军试图登陆土耳其本土,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只好不了了之。随后耸人听闻的饥荒笼罩了沙俄,大家知道1917年10月17日也快到了,内忧外患的罗曼诺夫王朝选择继续军事施压并恫吓土耳其,而非回军平乱。

点击加载图片

▲沙皇一家的悲惨结局大家可自行搜索

于是乎一声炮响,扩张了数百年的沙俄帝国轰然倒地,新生的苏俄宣布退出协约国,土耳其人戏剧性的“赢”下了第十一次俄土战争。而他们的兴奋并未能维持多久,因为同盟国战败了,若非凯末尔横空出世,今天的土耳其领土怕是还要缩水不少,海峡和君士坦丁堡也会被划走,蹦跶的资本都没有。

点击加载图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刘慈欣

从1776年到1917年,沙俄与奥斯曼两大超级帝国整整鏖战了241年,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战,而同归于尽的结局似乎也冥冥中昭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真理,或许双方都没得选择吧,几个世纪前的世界如同暗黑森林,你不干掉别人,别人就会收拾你。于今日我种花家而言,或许“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古训更有现实意义,消停了几十年的边境,焉知不会有下一个跳梁者呢?

点击加载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1917年协约国十四国联合干涉苏维埃政权,帮助白军,即将面临瓜分的土耳其也派兵参与,一如他们在朝鲜主动加入“联合国军”。虽然只是以借海峡之利协助试图协约国后勤运输为主,其“鞭尸”的决心也可见一斑,只是苏俄顺利赢下了这场立国之战,也就是最终回合的第十二次俄土战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