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勾践称霸,功成身退,发家致富,范蠡可谓是人生赢家

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屡次交战。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伤重身亡,留下遗言,让太子夫差报仇。

夫差继位为吴王,日夜练兵,将要报复越国。越王勾践打算在吴国发兵之前先进攻吴国,大臣范蠡劝谏不可。越王勾践不听,心意已决。

吴越交战,越国败于夫椒。勾践于是以五千残兵固守会稽,夫差紧追不舍,围攻会稽。

危急时刻,勾践向范蠡问计:“寡人不听你的话,以致于此,如今该怎么办?”

范蠡建议勾践向吴国求和,并献上厚礼,若吴王不准,也可以委身为奴。

勾践同意了,于是让大臣文种前往吴国求和。文种跪着行走,向吴王夫差乞求说:“勾践请求做大王的臣,妻子做大王的妾。”

夫差打算许诺,大臣伍子胥劝道:“上天将越国赐与吴国,大王不要答应勾践的请求。”

文种回去回报勾践,勾践以为事情不成,打算杀掉妻子,焚烧宝器,和吴国决一死战。文种劝阻说:“吴国太宰伯嚭贪财,可以利诱他,让他为我们说话。”

伯嚭因此劝说夫差:“越国已经臣服,若赦免勾践,对我国有利。”

夫差打算许诺,伍子胥再次劝谏,夫差不听,于是赦免了勾践,并撤回军队。

勾践返回国内,卧薪尝胆,常常自勉:“你忘了会稽之耻么?”

勾践亲自耕作,生活简朴,与百姓同苦,想让范蠡治理国政。范蠡认为自己擅长军事,于是推荐文种治理国政。于是勾践将国政委托给文种,派范蠡去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放范蠡回去。

勾践自会稽归来,忍辱负重九年,安抚国民,国民都想向吴国报仇。

文种对勾践说:“吴王骄傲自大,可以向吴国借粮来试探他。”

于是越国向吴国借粮,夫差打算答应,伍子胥劝谏不可,吴王不听,于是借粮给越国。

伯嚭被越国利诱,于是向夫差进献谗言:“伍子胥残忍无情,大王若不防备,伍子胥必定作乱。”夫差因此赐死伍子胥。

勾践问范蠡:“吴王已经杀了伍子胥,吴王身边阿谀奉承者众多,现在可以伐吴么?”

范蠡回答说:“不可。”

明年春,吴王夫差在黄池和诸侯会盟(确立霸权),带走了全国精兵,只有老弱病残和太子留守吴国。

勾践又问范蠡伐吴可否,范蠡回答说:“可以了!”

于是勾践率领全国精兵伐吴,大败吴兵,杀了吴国太子。吴国向夫差告急,夫差正与诸侯会盟,害怕世人知道,于是保密此事。

会盟结束后,夫差向勾践送上厚礼求和,勾践自认为不能一举灭吴,于是和吴国讲和。

其后四年,越国再次伐吴。吴国已经衰落,精兵早已经死于伐齐、伐晋之战,于是越国大败吴国,围困日久。

三年,吴兵战败,勾践于是将夫差围困于姑苏山。夫差派臣子公孙雄向勾践求和,说:“当初我将你围困于会稽,赦免了你的死罪,如今我被你围困于姑苏,你也会赦免我的死罪么?”

勾践不忍心,想答应夫差的请求。范蠡劝说道:“会稽之事,上天将越国赐与吴国,吴王不取。如今,上天将吴国赐与越国,越国可以违逆天意么?况且大王励精图治,不就是为了灭吴么?谋划二十二年,可以放弃么?况且上天所赐,不取,反而受到灾殃。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大王忘了会稽之围么?”

勾践还是不忍心,派人对夫差说:“我想将你安置在甬东,给你一百户人家。”

夫差道谢说:“我老了,不能服侍大王!”于是自杀。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殚精竭虑二十余年,最终灭吴,报会稽之耻,又发兵北上淮河,号令中国,尊崇周室,辅佐勾践成就霸业,因此范蠡做了上将军。

范蠡回到越国,认为树大招风,况且勾践为人,可与他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于是范蠡写信给勾践:“臣听说君主受辱,臣子应该以死谢罪。当初大王在会稽受辱,臣之所以不死,是为了报仇雪恨。如今已经雪耻,臣请求一死。”

勾践说:“寡人正打算将国家分给你一半,你不答应,就杀了你。”

范蠡回复勾践说:“大王尽管行使命令,臣跟随心意。”

于是范蠡带着金银珠宝,和家人仆从渡海离开,最终没有回来。于是勾践下令将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渡海来到齐国,给文种写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可与他共患难,不可共享乐。你为何不离去?”

文种受到书信,称病不上朝。有人进谗言,说文种将要作乱,勾践于是赐死文种。

范蠡在齐国变更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经营家产。不久,范蠡家产达到几十万。齐人听闻他是贤者,请他当宰相。

范蠡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是平民的最高成就。长久接受尊名,不祥。”于是返回相印,散尽家财,身怀重宝,偷偷来到了陶丘。

范蠡认为陶丘是天下中心,交通发达,可以致富。于是范蠡自称陶朱公,经营商业。不久,家产达到数万。范蠡三次迁徙,名闻天下,最后老死于陶丘。

参考资料: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十七史百将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