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这部剧给上海“扎台型”!盛演9年而不衰

3月30日晚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剧目展演——大型原创沪剧《挑山女人》经典版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

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这部由宝山沪剧团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原创小成本沪剧盛演9年而不衰,巡演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拿下了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在内22个重要文艺奖项,累积演出场次达279场,观摩人数超过28万。

不仅于此,《挑山女人》逐年攀升的口碑指数更让这部优秀作品“跨界”获得各地方剧种青睐。据悉,迄今为止,该剧已被河南豫剧、广西壮剧、山西蒲剧、安徽黄梅戏四大剧种搬演、移植。

在正式演出开始之前,《挑山女人》主创人员和四部移植剧主演共同登台,发表感言,向经典致敬。

山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的蒲剧《挑山女人》主演闫海燕:“如果你问我什么是经典,我可能无法给你清晰的定义,在我看来,《挑山女人》就是经典,感谢《挑山女人》的主创团队,为你们喝彩。”

安徽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黄梅戏《挑山女人》主演刘丽华:“《挑山女人》的故事原型发生在安徽齐云山,我们能将《挑山女人》用黄梅戏重新演绎给安徽的老乡,非常有意义,感谢宝山沪剧团。”

广西戏剧院壮剧部的壮剧《挑山女人》主演哈丹:“艺术是相通的,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母爱也是相通的。非常感恩能移植《挑山女人》这样的好戏,这样的移植很好地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我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观众感谢上海。”

河南豫剧院三团的豫剧《挑山女人》主演史茹:“沪剧《挑山女人》不但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我们演员。感谢《挑山女人》编剧李莉的动人故事和主演华雯对角色的完美塑造,衷心祝愿《挑山女人》越演越好,越走越远。致敬经典,向经典学习。”

沪剧经典《挑山女人》第一代传承人金洁:“从老师手里接过这根沉甸甸的扁担,既幸运又惶恐,感谢老师对我的教导和帮助!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宝山沪剧团的支持!感谢广大观众朋友对挑山女人的厚爱!”

现场,沪剧《挑山女人》经典版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宝山沪剧团团长华雯、编剧李莉向各个移植剧种的代表颁发纪念奖杯。

《挑山女人》能以这样的方式走向全国,如种子般播撒在广袤的大地,让华雯欣慰又自豪:“一部作品能走多远,除了要经历时间上的考验,也要检查空间上的拓展度。《挑山女人》被那么多剧种相中,既是作品本身的魅力使然,也是对'上海品质’的肯定和推崇。我们也算是给上海'扎台型’了!”

据了解,此次演出是华雯自2016年以来再次登台演出,力求和主创团队一起100%还原《挑山女人》经典版,将原汁原味的沪剧艺术呈现给广大观众。

“几年前的小演员们已经长大了,但我们还是坚持没有换演员,因为彼此的配合度、默契度已经很高了,整部剧的总体表现也越来越成熟,希望这次能将《挑山女人》经典版完美还原,回报观众们的期待和支持。”

《挑山女人》根据齐云山女挑夫汪美红的真实故事改编,展现的是一个最平凡的母亲释放的爱的能量。
和如今很多原创的现实题材剧目,注重挖掘本土区域的英雄典型不同,沪剧《挑山女人》将目光辐射长三角,聚焦一个安徽的“女挑夫”。安徽故事上海来讲,既体现了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博大的胸怀,也凸显上海班底的精耕细作。

在创排之初,任谁也没想到,这样一出由区级剧团打造,既无大制作、也没大明星的、甚至至今都没乐队配置,仅以录音带伴奏的小成本制作能走南闯北盛演九年,还能数度受邀登上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助力沪剧这一地方剧种拓展全国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屡获大奖后,《挑山女人》也并没有停止它的巡演步伐,和很多以“博奖”为最终目的的戏曲作品不同,主创演职团队更看重如何延长这部剧的艺术生命力,以及进一步推广“上海品牌”的全国影响。

面对想要移植搬演《挑山女人》的剧团,华雯从未开口要过一分钱版权费,仅要求对方在说明书上写明“向上海宝山沪剧团学习剧目”即可。

在华雯看来,这是上海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契机,也是各地剧团对“上海出品”的信赖,这也体现了上海文化的胸怀。

回看沪剧《挑山女人》掀起的搬演热潮,亦是上海这一“戏码头”向“戏源头”转型的缩影。现如今,曾被冠以远东第一戏曲大码头美誉的上海,不仅是各大剧种争相竞艳的舞台,还是原创优秀作品的孕育孵化地,而“上海制造”不单是潮流导向标,也正向着品质保证迈进。

市委宣传部领导,市电影局领导,区领导陈杰、高奕奕、张义、赵懿、徐静等在演出前慰问了相关演职人员。

记者:李桃 宋凡强

编辑:刘旭

校审:余婧瑶

监制:颜佳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