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都在临仿,却成了晚明四大书法家。
书法是传统艺术,传统在于传承,天下书法一条路,就是说学书都要师法古人,临摹经典。书法史上有很多的书家即便是成名成家了还依然临摹,严格意义上说是临仿,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都是临仿高手,也都是从古人哪里化出,他们不仅临仿还造价,据说存世的古人书法有很多事米芾临仿的,非真迹。而董其昌一生都在临仿。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书画兼擅,晚明四大书家之一,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其书法引导了明末清初乃至其后近两个世纪的书法主流。
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法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诗帖是其中重要部分,从王羲之父子到欧阳修、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从五代杨凝式到末四家苏、黄、米、蔡;从元赵孟頫到明诸家,无所不学。人都有一个心结,可影响一生。董其昌倾其一生临古,就是因为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倒成了好事。据研究者说是缘于青年时代“初试科举受挫”的经历。今天来说就是字写的不好,不仅卷面分没拿到,本以为可夺魁,出乎意料屈居第二。他心说: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画禅室随笔》)
董氏习书从唐开始,初学颜真卿《多宝塔帖》,后学虞世南,后上追魏晋,学钟繇、二王并吸取唐李邕、徐浩,五代杨凝式,送米芾各家。又据其所撰《墨林项公墓志铭》一文中记载:
“忆予为诸生时,游槜李,公之长君德純,实为夙学,以是日习于公。公每称举先輩风流及书法、绘品,上下千载,较若列眉。余永日忘疲,即公亦引为同味,谓相见晚也。”
因为仕途上的挫折,让董其昌成为伟大的书法家,又因为结识以为大收藏家,让董氏阅尽书画精品无数。年轻的董其昌观摩项元汴所藏书画,使其眼界大开,得以深研古代名家书法真迹,特别是晋、唐墨迹,对其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又成就他书画鉴定家的地位。
董其昌临《兰亭序》局部
董其昌认为学书必须临古,“学书不从古人必坠恶道”是他注明的一个论点。(董其昌《容台别集》)要掌握古代书法家的技能,临仿是惟一的途径。董其昌一生临仿古代著名的法帖从未间断过,数量也不计其数,他自己曾发出感慨“未知一生纸费几何?笔退几何?”(董其昌《容台别集》)曾经临写过的主要作品有东晋杨羲的《黄庭内景经》,王羲之的《兰亭》《官奴帖》《霜寒帖》《行穰帖》,王献之的《十二月帖》《洛神赋》,虞世南的《汝南公主志》,褚遂良的《西升经》《枯树赋》《摹兰亭序》,颜真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裴将军诗》,怀素的《自叙帖》《客舍帖》,《临柳公权兰亭诗》,杨凝式《韭花帖》《步虚词帖》,米芾的《西山书院帖》《蜀素帖》《临宋四家帖》《临淳化阁帖》及苏轼诸帖。
董其昌临《柳公权书兰亭诗》局部
今天临古人法帖一般使用印刷品或复制品,清晰度大大提高,在古代那是奢望,照相技术和印刷技术都不发达。董其昌时代是临学摹刻拓印,学的只是古人的形模,且摹、刻、或刻后的字体,容易失去书法的内在精神,待他有机会获观唐代摹本《官奴帖》及项家所藏诸多晋、唐墨迹,发出一声赞叹“乃知古人用笔之妙,殊非石本所能传”临摹真迹就成为他迫切追求的目标。他认为“字之妙处,全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在《书墨禅轩说》中也指出:
禅家云,参活句不参死句。书有笔法、墨法,惟晋、唐人真迹具足三昧。其镌石锓版流传于世者,所谓死句也学书者既从真迹得其用笔、用墨之法,然后临仿古帖,即死句亦活。
由此看董其昌临墨迹和法帖涉及的范围之广、用功之深是任何书家都比拟不了的,自谓曾对古人书法名迹“无不临仿”。认为临写古人书法重要在用笔,而非结构,曾云:
“今人作书,只信笔为波画耳,结构纵有古法,未尝真用笔也,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在与赵孟頫比较临古的成就时,他以学古人笔法作为标准,认为“临仿历代,赵得其十吾得其十七”,(董其昌《容台别集》)可见董其昌的临古理论强调古人的笔法,只有笔法才是临书者真正掌握学习的关键。
董其昌临仿书的手法,大致分为种:对临、背临和仅以古帖之文而全用此法书之的所谓意临。对临主要是指初学阶段,或相对于篇幅较长的诗帖,背临则是在熟知了解古帖的基础上,完全凭借自己的记忆,不对原帖,信乎以己意为之。
董其昌临《》宋四家诗卷
“唐、宋以来名家法书皆可背临,赵吴兴不能如余以肖似”。(八在这三种手法中,尤其意临有着独特的创新,他不完全“格辙”古人的作品,而是有所选择和取舍,并在参合采用各家各帖的“笔意中,融入较强的主观因素,不黏着于古帖的外在形式,而着意开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面貌,一如抚拨无弦之琴,遥听依稀可闻的希声幽韵。他曾云:
“余每临怀素《自叙帖》,皆以大令笔意求之。”
临写的虽为狂草,但从笔法到字型均以二王为法度。他还将杨凝式行草书《神仙起居法帖》写成仿《韭花帖》笔意的楷书,用钟繇法写米芾字,以《兰亭》运笔之意书《米芾天马赋》,参合《万岁通天帖》笔法来临《十七帖》 以王献之笔意写怀素《千字文》等等,这种参合其他书迹笔意之临仿方式,使董其昌对古人书法切实做到了融会贯通和集其大成。
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