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职场有效沟通”专场分享会系列之二

有故事.有方法.有工具

这是2018年第92篇原创文章

全文约2300字,阅读时间5-8分钟

2018年8月18日下午,受中国供应链与运营管理人俱乐部(SCOM)北京分会的邀请,我与20几位小伙伴就“职场有效沟通”这一主题做了现场分享和交流。虽然这是我参加的规模最小的一次分享会,但是现场的精彩互动以及小伙伴们的幽默和睿智深深的感染了我,同时TA们的真知灼见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谢谢你们,SCOM北京分会的小伙伴们!

下面是分享会的全文系列之二,包括我分享的文字部分,伙伴们互动的部分文字及全套PPT(省去了我的个人介绍部分)。出于尽量保证原汁原味的考虑,部分文字相对口语化。

进入第二部分:2个沟通秘笈以及秘笈实战。

秘笈一:“三要”

1

心理上:有同理心

没经历的事情不妄加评论就是有同理心的表现。而看似简单的这点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于是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XXX不是很容易吗?

如果你没亲自做过,你怎么知道很容易?

2

行为上:SOFTEN原则

Smile微笑。当你微笑时,会增加别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而让你更具有亲和力。需要注意的是,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而不是所谓的职业微笑。信不信,你的职业微笑一定会被看出来?

Open开放。想梦想拥有全世界吗?请张开你的双臂。如果你留意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沟通高手说话的时候都是张开双臂的,比如马云,奥巴马。

Forward Lean身体前倾。有时一个肢体语言胜过千言万语。如果你后背靠在沙发上,再翘起二郎腿,谁会相信你是在谦逊的听别人说话呢?

Tone音调。单一的音调容易让人觉得乏味,尤其是时间持续3分钟以上时。

试着做一个朗读练习:

汤姆很穷,但是很诚实。Tom is very poor but honest

这句话中,“很穷”的音调是要向上挑,而“很诚实”则是音调向下,且重点强调。这样就可以突出这句话的精华所在,同时让朗读绘声绘色。

Eye Contact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跟一个人交流的时候,要避免直勾勾的盯着对方。而与一群人交流的时候,比如在演讲的时候,你可以不断扫描你的观众,并在个别观众那里稍作停留。总体能够达到让每个人都觉得,你只是在对Ta说话是最好的。

Nod点头:点头表示同意或者赞许是好的。但是要注意不同的文化对于“点头”的释义是不同的。比如印度文化里“点头”表示“不”。

3

内容上:大道至简

爱因斯坦说的上面这句话在我第一次看到后就成了我的座右铭,于是“大道至简”这句话便成为了我办公桌上的常客(如下图)。关于沟通中大道至简在秘笈实战部分有一个练习。

秘笈二:“三不要”

1

心理上:对事不对人

为什么要对事不对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对事”意味着聚焦事情(问题)本身,有助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从生理的角度,“不对人”可以避免激活人体大脑边缘系统的本能反应。关于大脑边缘系统,稍微展开一下:

为什么我们容易焦虑、不安、恐慌和被激怒?因为我们的生存本能控制了我们

人的大脑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思考的大脑”,即主导逻辑的大脑皮层;另一部分是“情绪的大脑”,即主导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

“思考的大脑”和“情绪的大脑”虽然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是前者可以完全受我们控制,后者则不然。因为人类的生存本能在远古时期就已形成,对外界的威胁因素反应非常敏感,并且根深蒂固的,所以总能在潜意识里支配我们的行为。例如,一块石头迎面飞来,你下意识的躲闪时,经过你的同意了吗?显然是没有,因为这是人的生存本能,此时生存本能支配了你的行动,而不是你自己下决定要去躲闪。

所以通常都是主导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控制了我们,而不是我们控制了它。

当有人“对人时”,你的本能,也就是“情绪的大脑”将开始主导你的反应和行为。而对方“情绪的大脑”也将因此被激活,从而让两个人本该用“思考的大脑”聚焦问题并解决问题本身,最后却不可避免的被“情绪的大脑”所控制,将焦点和矛头放在人的身上,这样将很难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

1)对事不对人,从而避免激活“情绪的大脑”。

2)大脑边缘系统的原始本能可以通过“重新训练”和“刻意练习”改变和升级,就像大脑皮层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改善。具体这里就不赘述了。

2

行为上:不要情绪化

当人处在较为强烈的情绪当中时,可能会暂时失去思考的能力。因而可能会说出令自己后悔的话。

应对的措施分即时、短期和长期:

即时:也就是在现场或者当下,要尽量常想一二。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所以只有常想一二才能让我们更快乐。我发现在这点上,法国人非常有勇敢的自嘲乐观精神。Ta们往往一句“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就可以把当下的情绪、烦恼推得一干二净,该干嘛干嘛去了。

短期:尝试用时间治愈一切。具体做法是当你感到有情绪时,尽量不要思考(其实你已经不能理性和有效地思考了),不要说话,不要做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或者去外面散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平复下来,cool down,calm down。

长期:请参见上述“情绪的大脑”部分。

3

内容上:不考虑不沟通

中国有句老话: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要多思考几遍再采取行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缓冲,让情绪稳定下来,以便综合、周全的考虑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在不同的角度反复检验和论证要说的话。比如:

一思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二思是站在对方的角度,

三思是站在中立第三方的角度。

说到这,让我想起来一个关于考虑和沟通之间关系的趣事:

培训教室里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同事,比如中国人、美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培训师不时地提出问题,大家猜猜谁最先举手发言?

大伙伴纷纷开动脑筋:

印度人-》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

后来我们总结出来一个规则:

  • 印度人:只说,不思考(Talking, talking, talking, No thinking)

  • 美国人:又说又思考(Thinking, talking, thinking, talking)

  • 中国人:先思考,可能会说(Thinking first, and then probably talking)

  • 日本人:思考、思考、还是思考(Thinking, thinking, thinking...No talking)

现实中,我们希望大家既不要向印度人一样,也不要向日本人一样。而是综合培养先思考,后发言,再思考,再发言的能力和技能。

这两部分我在现场展开说明了,需要延展阅读的伙伴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HOW TO系列之如何在职场有效的沟通”获取“三要”和“三不要”的详细内容。

-- 未完待续 --

延展阅读



信息来源:

版权声明:“KEEP精进”个人公众号的文章均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及复制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引用或者有其它意向,请事先通过本公众号后台等方式申请并获得授权。原创文章中的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