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花盆引起的冤假错案,若非北宋名臣出现,一家父子数人皆被斩

北宋太宗年间,北宋名臣钱若水在同州当推官(推官说白了就是基层的司法官员,主要就是审理上级指派下来的案件,或者是百姓递交的案件等),曾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件:

一个富户带着自己的儿子们,一起杀了家中的一个小婢女,并将婢女的尸体扔在水中,尸体随水漂走。因此同州录事参军判这父子数人为死刑,并将案卷呈交给知州复审。知州看过案卷,觉得判决并无不当之处,因此只等行刑处决。

可当钱若水看了案卷后却产生了疑问:

首先,富户父子一起杀死小婢女的动机不明,并且一个婢女,即使要杀,也不必父子一同动手。纵使杀人是事实,难道不分主犯和从犯吗?把父子数人都判处死刑,这明显量刑过重。

其次,无尸首的原因也不能成立。就不说向水中抛尸体是否就隐秘得无人看见,纵使无人看见,尸首被抛入水中,流向下游也一定会有人发现。为何河流上下并没有和尸首有关的消息呢?难道一个人就这样无任何痕迹地被杀害了?

这两点疑问,钱若水无论怎样找理由,也不能说服自己,因此觉得案内肯定有文章。但这案子是同僚录事参军亲手所办,所以有怀疑也不好直说。唯一能解除疑问的就是这个小婢女可能没有死,如果能找到小婢女,无论死活;如若找不到,纵使是桩冤案也无能为力了。但找婢女这件事同样不能让知州和录事参军知晓,倘若知道了,不但影响找人,也会弄得知州与录事参军不快。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案子压着,暗中找人。

几天过去了,婢女仍然没有找到,录事参军听说钱若水对此案有怀疑,便来找钱若水,并很不友好地攻击他说:“你是不是收了这个富户的钱,想要开脱他的死罪?”钱若水并不发火,反而笑着说:“现在有好几个人因为这个案件要判成死刑,怎能不慎重从事、细细审核他们的供词呢?”但这录事参军的态度和催案的举动更让他怀疑。

于是钱若水便私下了解调查,这才知道小婢女是从富户家里逃走的,而不是被杀死的,但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于是小婢女的父母告到了州里,州里让录事参军主审。录事参军曾向富户借过钱,富户不肯借,因此这两人结了怨。钱若水认为,判决中必定掺进了个人恩怨。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钱若水找人的信心更足了。他一方面顶住录事参军和州官的催促,一边加紧找人。录事参军与州官多次催案,都被钱若水以各种理由推托,因此,州府上下大小官员都怪他在这件事上的反常态度。

终于,在十多天后找到了那个小姑娘。钱若水这才去找知州,避开众人对知州说:“我之所以扣压案卷,是觉得那富户不是杀人凶手。那小婢女也没有死。在扣压案卷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暗中寻找小婢女的下落。现在小婢女已经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小婢女现在在何处?”钱若水说:“在我府上,明日带来,大人就可知这案子真相了!”知州首肯。

第二天钱若水秘密地将婢女带到知州那里,先让她藏在竹帘后面,然后将小婢女的父母找来,问他们:“如果现在看到女儿,你们还能认识吗?”小婢女的父母回答说:“我们的女儿,怎么会不认识?”钱若水这才将小婢女从竹帘后推出来,小婢女的父母一见,立即上去抱住女儿说:“孩子,你跑到哪里去了?”小婢女这才道出实情。

原来这小婢女因为打碎了一个花盆,因为害怕被责罚,于是就把花盆的碎片藏起来。没想到花盆碎片被富户发现了,于是召集仆役们询问是谁打碎的,包括小婢女在内都说不知道,于是富户就说:“既然你们都不承认,此事一定会严查下去,一旦查到是谁打碎的,一定重罚!”这小婢女害怕了,当晚就从富户家里跑了出来。可是她不敢回家,怕富户去她家找她,于是她连夜投奔了远方一个表姑姑家里,直到被钱若水找到。

案件真相大白。知州这才将富户父子从狱中提出,全部释放了。那富户父子痛哭流涕地不肯离去,爬在地上不断地叩头,并对知州说:“假如没有大人的明断,我们一家早就全完了,我们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大人才好。”知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你应该去感谢推官钱若水大人才是。”

那富户父子便来到钱若水的住处,可钱若水却闭门不见,派人传话给富户父子说:“婢女是知州找回来的,不关我的事。”富户父子无奈,绕着钱若水家院墙,边走边哭。后来硬是将自己的全部家产捐赠给寺庙,替钱若水祈福。

由于钱若水的努力,避免了一起关系到几个人性命的冤假错案。知州觉得钱若水功不可没,便想以此为钱若水请功。钱若水却说:“我想的只是不出现冤假错案,没有屈死的罪犯。至于论功求赏却不是我的本意。并且朝廷把这个功劳归在我身上,那么将置录事参军于何地呢?”知州也很为他这种高尚的情操感叹,觉得一般人难以企及。录事参军也来到钱若水的处所惭愧地向他谢罪。钱若水并不居功自傲,挟嫌讽刺,相反却安慰了他几句。

钱若水明察秋毫,严肃负责的精神,很得当地人的赞扬。宋太宗赵光义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将他越级提拔,两年以后成了朝廷的枢密副使。真宗即位后,加工部侍郎。咸平六年(1003年),钱若水和朋友们在一座寺庙聚会的时候,忽然感到身上不舒服,于是就在庙里睡一会,谁知这一觉睡去就再也没有醒来,终年44岁。

钱若水虽英年早逝,但他的文才武略彪炳后世,成为北宋一代名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