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雅各布森的焦虑理论述评

雅各布森Edith Jacobson是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对精神分析的贡献主要有二一是研究儿童自我的发展二是研究忧郁症。在其对忧郁症的研究中雅氏阐述了其情绪理论、焦虑的实质和功能。

雅各布森将本我、 自我、超我这一三分心理结构视为一个能量系统。所有心理现象都可以用能量的变化来说明。情绪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这种释放会伴随特定的体验。而焦虑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现象。

雅各布森认为人生之初不仅自我和本我处于不分化状态里比多和攻击这两种本能力量也是混沌不分的。在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世界之前未分化的本能力量只能通过生理途径向内部发泄。 出生之后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本能力量逐渐分化成里比多驱力和攻击性驱力。与此同时 由于成熟的作用本能向外发泄的途径越来越多也逐渐出现了选择性释放途径preferred discharge pathways 。此外在心理结构分化的过程中 即在本我、 自我和超我形成的过程中 里比多驱力和攻击性驱力不断融合 并部分地被中性化neutralization  中性化了的能量被注入自我和超我这样就使自我和超我相对独立于本我。

有机体为了生存、发展必须保持平衡。雅各布森认为平衡状态实际上是紧张水平适中的状态而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是紧张水平最低的状态。在雅各布森看来快乐原则是有机体在保持平衡时所具有的使用选择性释放途径以释放多余能量的一般倾向。她所谓的选择性释放途径是指个体所喜爱的、借以发泄多余能量的行为方式。而弗洛伊德认为快乐原则就是指本我本能总是不顾一切尽量发泄 以使紧张水平降到最低限度。雅氏认为现实原则就是无论选择性释放途径可得与否 自我都必须使多余的能量得到释放使紧张水平回落到适中状态。 由此可见在雅各布森那里现实原则高于快乐原则。如果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选择性途径释放的则个体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如多余的能量是通过非选择性途径释放出去的则个体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焦虑便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焦虑是一种本能释放现象它成为里比多能量的辅助性出口并且与其他不愉快的情绪相混合。

由上可知情绪的性质取决于选择性释放途径可得与否而选择性途径可得与否又取决于自我的机能故自我是焦虑发生的根源。

雅各布森继承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信号焦虑说” 。她认为焦虑是自我发向其内部指示危险来临的信号。在以下3种情境中焦虑发挥其信号功能

第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同弗氏的焦虑信号说有相同之处。当某种新的本能欲求出现时 自我尚未发展出相应的选择性释放途径这时 自我就有被本能欲求压倒或淹没的危险于是 自我就以焦虑作为信号动员其内部的防御机制 以防止本能强行释放使自我免于解体此为焦虑的信号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焦虑还具有适应功能焦虑促使自我寻找新的本能释放途径和控制手段 以维持有机体的平衡。雅氏举例说明了焦虑的这种信号功能和适应功能。当个体发展到青春早期首次出现生殖欲gential prompting时如果自我仍固着于先前的本能释放途径个体就会感到焦虑 因旧的释放途径并不能使生殖欲得到释放。这时 自我就以焦虑为信号动员其内部的防御机制着力延迟生殖欲的释放。 同时焦虑促使自我发展出释放生殖欲的途径使有机体保持平衡。此后 当生殖欲再次出现时成熟的自我就不会被压倒 因而也不会感到焦虑。

第二种情况 当自我预见到 由于防御过多导致有机体兴奋水平过低时 自我就会面临内部死寂和与外界失去接触的危险。于是自我就以焦虑为信号来放松对本能的防御寻找新的释放途径。

1/2页

第三种情况 自我虽已发展出了可供使用的选择性释放途径但自我却不能采用它来释放紧张。这时个体对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快乐没有能力满足自己感到焦虑而且个体并不知道自己不能采用选择性释放途径的原因。雅各布森认为这是由于自我内部具有相互冲突、互不相容的兴趣。焦虑促使自我重新评价对它产生影响的价值标准。

显然第二、第三种焦虑的信号功能为雅各布森所独创。而在弗洛伊德的理论框架内不可一能提出这两点。就第二种情况而言兴奋水平过低在弗洛伊德看来是个体所一追求的 种状态个体不会对此感到焦虑。第三种情况是基于选择性释放途径这概念提出来的。

雅各布森还采用了结构的观点来说明情绪现象所谓结构的观点是指用心理装备各子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心理现象。她认为引起情绪的能量紧张energetictension在心理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情绪的性质。据此雅氏提出了其情绪结构模式 1.由某一子结构内部紧张所引起简单或复合情感 1直接由本我内部的紧张引起的情感如性兴奋、愤怒。 2直接由自我内部的紧张引起的情感如现实性恐惧、生理痛苦、爱、恨。 2.由心理子结构之间的紧张所引起的简单或复合情感 1 由自我与本我之间的紧张所引起的情感如对本能的恐惧、焦虑、厌恶、耻感。 2 由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紧张所引起的情感如罪感、抑郁。因此从结构的观点看焦虑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综上所述在雅各布森看来焦虑是种结构现象它是由自我和本我之间的张力所引起的 即当自我被迫通过非选择性的释放途径释放多余能量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焦虑又起信号的功能它促进自我发展更多的释放途径 以适应外界。焦虑还是一种能量释放现象焦虑能和其他负性情绪相结合。

雅各布森和所有自我心理学家一样不再把自我看作是本我的派生物、附属物确立了自我独立于本我 同本我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于自我的主要功能是适应外部现实 因此 自我同外部现实的关系就具有比自我与本我的关系更为重要的地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弗洛伊德理论忽视外部环境影响的自我中心倾向、 以及本能决定论的生物学倾向。

雅各布森认为 当自我不能使用自己所喜欢的行为方式来释放多余能量时就会产生焦虑。这一论断蕴含如下意义 1.外部环境也是导致焦虑产生的一个因素 因为外部环境有时使个体不能采用自己喜爱的行为方式。 2.而自我不能采用自己所喜爱的行为方式意味着个体的自主性受到伤害。 3.不再把焦虑看作是冲突的产物而看作是能量释放现象这意味着焦虑并不必然是病态的而是个体适应现实过程中所必然具有的现象。

雅各布森对焦虑的适应功能的认识比弗洛伊德更为全面。弗洛伊德只认识到出生焦虑对婴儿生存的意义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后续焦虑的适应意义。在他看来后续焦虑都是由本能及其派生物之间的冲突决定的对焦虑的不良防御会导致神经症和精神病 因此后续焦虑的破坏性是主要的建设性、适应性是次要的。而雅各布森则认识到焦虑可以促使自我发展新的释放途径亦即新的行为方式来顺应现实的要求从而重新达到身心平衡。但雅各布森仍然将焦虑同本能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没有彻底摆脱弗洛伊德焦虑论的生物学倾向。

<!--EndFragmen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