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人体分区

​腕踝针疗法是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腧穴)进行皮下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微针方法。本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神经科在应用电刺激治疗疾病的基础上,与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和现代神理论相结合,通过不断探索总结而产生的。1975年定名的“腕踝针疗法”始见于张心曙撰写的《踝针》一书。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其特点是选穴较少、操作简单、安全、适应证广,目前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腕踝针人体分区

腕踝针疗法是在将人体先行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针刺点的。其分区以前后正中线为标线,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划分为6个纵区。

1.头面、颈项、躯干部分区

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咽喉、舌、气管、食管、心脏、腹部、会阴部

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即1区的两侧,包括颞部、颊部、磨牙、颌下部、颈部、胸肋、侧腹部

3区:身体前面外缘,即2区的外侧,范围较窄,包括沿耳郭前缘的头面部、胸腹部沿腋窝前缘向下的垂直线

4区:身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顶至耳垂直下及腋窝直下的区域。

5区:身体后面的两旁,与身体前面的2区相对,包括头、颈的后外侧、肩胛部、躯干两旁、下肢外侧等。

6区:身体后正中线两侧,与身体前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枕项部、脊柱与椎旁、骶尾部、肛门等

2.四肢部分区以臂干线和股干线作为四肢和躯干的分界线。

臂干线:环绕肩部三角肌附着缘至腋窝做一条环形连线,作为上肢与躯干的分界。

股干线:沿腹股沟至髂嵴做一条连线,作为下肢与躯干的分界线。

当两侧的上下肢处于内侧面向前的外旋位并向躯干靠拢时,以靠拢处出现的缝为界,前面相当于前正中线,后面相当于后正中线,然后按躯干的分区类推,将四肢分别分为6个区。

3.人体上下部分区以横膈线作为人体上下部的分界线。

横膈线:以胸骨末端和肋弓交界处为中心划一条环绕身体的水平线,又称横线。此线将身体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部分,横膈线以上加“上”字,即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横膈线以下加“下”字,即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