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照看自己的心,心会照看好你的所有 2024-06-20 03:47:04 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感觉没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修行为何物,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则是幸福的直接源泉。王阳明曾经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心学曾经是一门风靡天下的显学。在当代中国,假如你在大街上做一个调查,问一问王阳明是谁,以及心学在讲什么,也许在一百个人中,不见得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王阳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哲人。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抵御外界纷扰的绝佳智慧。读懂王阳明,让心灵去修行。读懂王阳明,就能拥有健康心灵。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他认为“天理”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识水平,去除自己的私欲与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运行,即所谓的“致良知”;教化人们,应将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王阳明的“心学”肯定了每一个人的感性认识,更贴近现实生活,远比朱熹的冰冷冷的教条更有人情味。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人生的最高价值。王阳明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自信而乐观地说:“心光明,亦复何言!”后人从中不难品味出他的满足感与成就。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往往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安。王阳明的欲修身先养心,对修身养性有重要指导意义。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王阳明主张欲静心先戒躁。“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豁然开朗,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王阳明所提倡的欲心旷先求简,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王阳明的心学有两个要点。一是“心即理也”,即一个人只要能够悟到心的本体,心本身是善的,人心的制高点是良知。那么他就可以日益精进,达到成贤成圣的高度。心学的第二个要点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说,在道德观念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就是行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的行,就是知的完成,知行是合在一起的。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在他看来欲简泊,先意诚。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件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富贵、贫穷、顺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详、自得其乐的心境,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君子”,亦即心灵健康的人。而要想获得这样的心灵状态和精神境界,就必须通过两个字——修行。今天很多人之所以感觉没有幸福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懂修行为何物,从而疏于照看自己的心灵。心灵是幸福的“感受器”,而健康和良好的心灵状态则是幸福的直接源泉。因此,如果我们对于心灵的运作机制一无所知,对于心灵与人生的关系全然懵懂,任由自己的心灵家园常年抛荒,那无异于亲手斩断了我们与幸福之间天然具有的联系。 赞 (0) 相关推荐 什么是“良知”? "良知"的含义 2020-10-29摘于浏览器 "良知"包括两个要素: 一是"良",也就是良心: 二是"知",等同于& ... 事多,就要照看好自己的心 好像有几天没写了,这段时间写文章,没有像原来那么勤了,原来是每天都有一个更新,或者是每天的状态都记录下来,现在为啥不这样了呢?时间不够用,有点累,这是理由.主要的问题是,心不够打开,写的时候有些些顾忌 ... 王阳明:修好自己的心可以扭转命运!(说得真好)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修好自己这颗心,可以百病不侵 在虔州时,陈九川病倒了.王阳明说:"关于病这个东西,格也很困难,你感觉 ... 王阳明: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 儒道佛 [儒道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大家 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作者:王守一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 ... 王阳明:反求自心,内外兼修,才能让心灵真正成长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踌躇满志,也有知识和才华,但生活就是过得不如意.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碰上一些不顺心的事,就抱怨世界不公 ... 【我心光明】王阳明:反求自心,才能让心灵真正成长 [我心光明] 王阳明:反求自心,才能让心灵真正成长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踌躇满志,也有知识和才华,但生活就是过得不如意.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生不逢时""怀才 ... 王阳明:扫除八颗“心”,四种光辉就会丰盈人生。 每个人都向往一种舒展.真实.庄严的生命状态,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拥有丰盛的人生?阳明先生在<示弟立志说>中告诉我们,有八种"心"千万要不得.为何要不得?如何扫除这八颗心? ... 王阳明,知行合一,此心不动,学习的两种最好方法?反馈和考试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此心妄动,随性而动.(唯心主义,不要受外物影响自己的内心)知行合一.(有理论去做)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说简单点是一种理性思维,以静制动,让自己的心灵安静下来,就能洞察对手心灵的&qu ... 王阳明:修好这颗心,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公元1529年1月29日,王阳明于回乡途中溘然长逝. 死前他的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生坎坷磨砺却坚守信念.索求真理:一生不被认可却执着大义.心怀天下.黄宗羲评王阳明:千古一人 ... 【关学文研】南大吉与王阳明——兼谈阳明心学对关学的影响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西渭南人.明代关学重要学者之一.因王阳明曾为其座主而称门生,加之他曾在浙江绍兴任知府,与王阳明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关系,深受阳明心学之影响,归乡后又在关中传播其学,故南大吉成为 ... 宋明理学两大宗师:王阳明和朱熹眼中的“心” #历史回眸#无论是王阳明还是朱熹各自所代表的心学和理学,对于理,也就是天理.道等这些形而上的内容都是肯定的,这也是宋明理学的根本.宋明理学基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关于天道的看法实际上也是宋元明清的封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