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第十九天
(如果在一首歌中读一篇文字,是一种享受)
这样一场疾病仍然未曾消散过去,有时候点开确诊数字多了,有时候会少了,每一天例行点开的心情随着数字的多少,心情像是股票的跌涨图。
校友群里的师父筹备为武汉捐了十三吨蔬菜,寻找可以在武汉的对接人。
各地的四十一架飞机共6000人组成的多支医疗队支援武汉,该是怎样壮观的一个场面。
学生们的开学时间又纷纷推迟。
……
每天的关于这场瘟疫的消息一样,又不一样,作为一年出不了几次寺门的我来说,这场疾病,对我没有任何影响,只是单纯的记录下来,灾难给我们的警示。
不用去学校的读书的孩子们,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一种正大光明可以放松不用去学习的机会,而且毫无浪费光阴的犯罪感。但广告却纷纷变成了网课。
没有话题的人,是不是在这样一场灾难面前,更加有共同话题可聊。
京东的快递又一次刷新我们的科技。
国家的防护系统,面对灾难的应急能力,是否会更加完善。
各地的公务人员,是否真正体会到一种作公务员的责任。
……
被网民们称呼为最美逆行者的护士们为了方便和不被感染,纷纷剃了寸头,甚至光头,这样熟悉的发型画面。心里打着妄想,如果我懂医学,也做个逆行者,估计更省事。
如果我到了那里,一定先给方舱医院窝在被窝的病人们受八关斋戒,让佛陀戒法的功德对治这瘟疫的恐慌和灾难,正好因缘条件具足,让每一位病人获得仅仅一日一夜受持佛陀戒法的不可思议功德。
看着被张贴在楼栋显眼位置一大张白纸黑字的《宗教事务条例》,我也就打个妄想罢了,接受了几十年的社会科学主义现在仍旧接受的教育,真怕被划归为网络风靡的佛系一类。
……
还是说那款被网友称为最美发型的光头。
在一生见过的人群中,见过最庄严印象深刻的人,都是拥有这款发型,但他们是僧人。
美好的东西有相似的美好。
……
晴朗的冬天的早上,第一次再以僧人的身份走进一所大学的校园,而且是集体。校园一栋楼的图书馆,图书馆前三角梅开的艳丽而恣意,水泥和瓷砖铺就的地面让整个校园显得干净整洁,一栋又一栋的教学大楼,遮挡住蓝天阳光,在地面留下裁剪般的影子,此刻的校园寂静而空旷。
就是在这样一个早晨,他从那辆黑色的小轿车里走了下来。
都说和尚怎么能坐小车呢,引来很多人的讨论,有师父直接怼了回去,难道是要骑马,交警也不让上路啊,难道步行,这都啥年代了。
总之,他就是从那辆黑色的小车里走了下来,开车的并不是他。
小说中描写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一辆拉风的车子停住,周围列队欢迎的人,现场气氛透出点紧张感,镜头拉近,一双黑色的一尘不染的皮鞋落地,接着一双修长的限量版西服长裤包裹着的大长腿缓缓露出,后面的情节出现的毫无意外都是戴着墨镜鼻梁高挺颜值爆表的一位人物下车,这样的镜头也毫无悬念的是影视剧里的言情小说的霸道总裁的人设。总以为,有这样的人设,大概就是一种所谓的高贵的气场吧。
但是当他从那辆车子里出来,所有院子里的人愣愣的看过去,愣是看出了一种高贵的姿势,而他却是一位和尚。
没有皮鞋和定制服装的装扮,一袭灰色偏深蓝的长衫,一双布僧鞋,就那么款款的立在那辆黑色的车子旁边,唯一相同的是高挺的鼻梁,挺拔修长却又透漏出沉稳安静的身影和那一身淡漠却又不容忽视的气质。
他很少抬眼去看周围,一双眸子总是仿佛半闭着,浓黑的剑锋一般却不粗犷的眉毛衬托着整个面容棱角分明,嘴唇紧闭,嘴角却自然微微上翘,面白唇红,整个人硬朗中带着点清爽温和,一袭长衫的大褂愣是穿出了一种遗世独立的味道。
这大概就是庄严相好吧,站在远处看着,默默感叹。
……
这不就是四年前那位讲座中的师父吗?
四年前的一个讲座,他坐在前排,所有人都为讲座透漏出一种现场的互动躁动,只有他微微垂下脑袋,手里捏着手机,兀自点着手机的他眉眼淡淡的,却又不像沉溺其中,直到讲座结束,他未曾朝周围看一眼,而是随着队伍安静的离开,就是这样一个淡漠的人,那份周遭隔离开的疏离感,莫名很吸引别人的目光。
又一次见他,是在一本杂志上了。
杂志上的他被抓拍的照片,为了配图下面的文字,将这张照片放在文字的上方。照片中一群出家的僧人穿着深黄的长衫,从一所寺院的大门走出,影影倬倬的人影,他在其中,而且这张满是人影的照片,更像是他的特写,照片中的人影,或东张西望,或镜头不正,或虚化效果,纷纷成了陪衬。
照片中,他背着双肩包,仍然是那双浓密的眉毛,半闭着眼,微扬着头,头上的戒疤清晰可见,一条长长的白色耳机线通过衣领插入一边的耳朵,线耷拉在脖子里的喉结。戴着耳机的他仍然兀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是享受耳机中传出的美妙的只有自己知道不知道是否是歌曲的旋律。
大概抓拍的摄影师也被这样的兀自忘我的画面所吸引,所以抓拍了这张照片。
这样一位特殊气场的和尚,或现实,或照片,似乎透漏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每次这样的存在感,却是因为他对周围的忽视,特殊的气场和美好的画面,就像自带聚光灯,周围的一切不复存在。
套用那句有名的诗句,你在自己的世界里看风景,别人看你世界的风景。
……
他是一位朝山的师父,当被请回来供养一顿饭的时候,满桌子的人透漏着好奇和兴奋,似乎想对三步一拜的朝山,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形,通过这位一窥究竟。或者是看到一位落魄的艰难的僧人,找到一点修行不易的谈资。
面对桌子上接连的问话,看过去。
只见他整了整衣服,缓缓落座,是一位面容清隽,甚至皮肤白皙,年龄正当年轻的师父,这样一位年轻的师父,让人意外,他在三步一拜朝山。除了额头因席地拜佛的明显的印记,下巴冒出的一圈并不浓眉的的胡须,师父浑身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疲惫和落魄,或者破烂,师父一袭长衫,像是为了应付这样一场邀请斋饭。
面对被包围的人群还有接连而至看似恭敬却充满探究的问话,师父坐姿端正,却微微低垂着头,眼睛未曾向周围看一眼。简短平缓的回答周围人的问话。师父虽然年轻,浑身洗净轻浮的沉稳气息让人莫名恭敬。
直到吃完饭,都未曾看到那位师父向周围瞅过什么,眉眼透漏出来的气质,更像是周围的一切都淡漠的污染不了自带的疏离。
……
虚云老和尚所有的照片都是端正,无论坐姿或站姿,每张照片几乎看不到老和尚的眼睛,眸子都是半闭着,高挺的鼻梁占据了面部的三分之二。看到这样的照片也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直到有一次终于看到老和尚的一张照片,老和尚终于睁开了眸子,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透漏出婴儿般的清澈,即便黑白照,年代久远,还是扫描,一眼,却让人影响深刻,单单是眼睛,绝对不相信这是一双百岁老人的眼睛,透漏出的纯真清澈比起婴儿的眼睛过尤而无不及。
……
面对年轻的师父,面对师父的相好庄严,多看两眼是凡夫的改不了的习惯。
有时候是惊叹,有时候是恭敬,有时候是道念,有时候是疑问。
在那些影响深刻的影像中,更是欣赏,这样的美好,总是相似的,带着修行佛法之后,熏习出的气质。
……
脑海纷纷窜过遇到的人,没想到,最觉得庄严美好的却是佛门中遇到的僧人。
有时候一位师父庄严的你分不清是女男是女,男子,掩藏了身上所有的粗糙而棱角分明的戾气和粗犷,更多的是柔和却又不容亵渎的丈夫气息,女子,看不出佛说女人八十四态的气息,一张饱经风霜的没有脂粉气息早已不再白皙的面容,甚至声音都洪亮的分不清男女,有时候僧众,相同的服装和外表下,甚至面对他们真的分不清性别。
……
今年流行最美发型,和僧人的发型同款。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