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聘人员(小说)
科室新进来个24岁的小女孩儿。
科室四个人,一个科长,两个副科长,一个科员——老杨。
近些年业务倒没怎么太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像麦秸秆一样乱糟糟地挤进来,弄得大家焦头烂额。用家属们的话说,“人整天像卖给了单位一样。家变成了旅店,单位变成了家。”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大家实在撑不住了,纷纷提意见。那一天,科长就组织召开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弄个临聘个人员,打打下手,分解一下压力。
就这样,小何这个小女孩儿经过考试考查等几层筛选,进来了。
小何,听说毕业两年了,一直在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第一次考了第四名,人家只录取三人;第二次笔试第二,面试被刷下来了。现在,在继续备考。
“这么大了,还吃父母喝父母的,心里过意不去。村里人也蛮说闲话呢。”她说,“所以就想先找个活干着,边上班边考试。”
小何这娃很漂亮很文雅很朴实,她说的话也是这些年很多刚刚大学毕业的娃们很普遍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待在家里专心复习,不想工作。能像她这样想到这么周全的,还真不太多。
小何进来后,安排她的工作职责是分管文件的收发,以及办公室杂务。小何脆生生地满口答应,赶快就像小鸟一样轻快地忙活开了。
小何真的像只快乐的小鸟。单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可她每天早上8:00准时到,把办公室卫生打扫一遍,把大家的桌椅细致擦拭一遍,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下午下班时分,总是等大家都走后,她再看一会儿书,最后一个离开。
她年轻,头脑灵活,手快反应快,又善于摸索。文案,电脑操作,样样精通。说实话,单位的这些事情,在她这个大学生跟前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儿。尤其电脑操作问题,他们几个老家伙捣鼓半天,小何三两下就解决了。
“行啊,小何!”大家是真的佩服。
久而久之,大家对她就很另目相看了。
现在,科长轻松多了:每天早上来单位,先去局长那里把今天的工作任务领回来。把事情进行简单分配,张副科长和胡副科长各自负责自己分管的业务,小何和老杨协助。
老杨今年年近五十了,属于有内才无抱负的那种。——其实也不是老杨没抱负,实在是单薄的社会关系拖累了他的抱负。现在,到了“提拔有些老,退休有些早”这个尴尬的年龄,他干脆摆出一副淡然闲散的样子。他每天按时上下班,忙完自己手头的活儿,就安安静静的坐在窗前看看书,写写毛笔字。不误事儿,不揽事儿。这是小何对老杨的初步印象。
暗地里,机灵的小何观察过,老杨看的书其实很有深度,没有一定修为的人是不可能看得进去的。而且,老杨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虽然他不会主动跟人搭话套近乎,但有问到他的问题,他都会热心帮忙。
自打前年扶贫、创卫、拆迁和老旧社区改造等工作接连不断以来,办公室又陷入了陀螺一样的境况:科长几项工作都得牵头,还要跟着局长外出,整天都不见人。拆迁办抽人,张副科长被抽调了;老旧社区改造,需要党员干部下沉,胡副科长又被下沉了。单位的事情,科长领回来分配给在外的两个副科长,两个副科长不推脱,但借口在外边忙,顺手就把事情推到了小何身上。——老杨么,他们轻易不敢搭话。
这样以来,科室所有的事情,几乎全部压到了小何身上。老杨就那副只管耙好自己的那三分地的样子。
其实,科室还有一个制度,下乡费80元,几个人轮流下去。就是为了平衡彼此的关系。可是,从来没有轮流到小何身上。对此,小何自己没有什么意见,她清楚自己的身份,从来不争辩。倒是老杨有点看不过眼,隔三差五地会推脱自己有点事儿,让他们带小何下乡。
“叫娃也去熟悉熟悉情况,利于工作开展。”老杨说,“顺便叫娃散个心卖个眼儿嘛!”
小何心里便很感激老杨。
半个月前,扶贫检查到了国考的关键时刻。科长要作汇报材料,把任务交给了小何,“这可是大事,不敢马虎,你赶明天早上8:00把草样放我桌面上。”
小何赶快忙活起来。
半晌午时分,张科长急急地打电话,要小何帮忙做拆迁工作汇报材料,“拜托了,小何,市上领导要参会!我下班前来取。”
说完,匆匆挂断电话。
半下午,小何正忙得手脚错乱,胡科长打来手机,“何子,”——胡科长爱拿小何开玩笑,经常喊她“何子”。“我说何子,你可得给哥帮忙了啊。哥这一个退伍军人,要在老旧小区改造总结会上给人家做报告——区委书记点名定的,你看我这脑子里,能装几个词儿嘛?拜托拜托,明天下午的事儿,我上午10:00来取咋样?”
小何急得刚要说什么,胡科长就被旁边的人叫走了,听那尾音是居民过来闹意见,一片乱哄哄的样子。
小何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在桌子跟前了。
这三个材料,都是烫手山芋,还都不能推脱,不敢耽搁。她晚上不睡觉,也未必能做好。
老杨从外边回来,看到沮丧发呆的小何,有点奇怪。就过来问她为什么事儿犯愁;小何把情况一说,老杨理解而又同情地看看小何,“这帮家伙,干活一直都是一个指一个,又奸又滑。”
那天,还是老杨帮小何把几个材料列了提纲,让小何查阅相关资料,最终完成了挤成一堆的任务。
在他们分头忙活的时候,老杨跟小何讲了几句实心话:
“现在的单位啊,都是科长指挥副科长,副科长指挥办事员,正式工指挥借调人员。你看每个人都喊忙,其实真正忙的还是借调来的,或者临聘人员。其他人,一个一个都跟爷似的。”
老杨顿一顿,看着小何说:“有时间就好好复习课,赶快考上编制。宁叫咱选择工作,不要叫单位选择咱。”
然后,老杨给小何叮咛了面试的技巧——面试其实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咋样呢,只要放松些,不慌乱,考官主要看你的应变能力呢。
老杨说,小何跟他女子大小差不多。听得出来,老杨这话跟给自家女子说一样,是真的贴心话。
第二天中午,小何非要请老杨去吃钟楼西北角王家酸汤水饺,老杨说:“饺子今天就不吃了,等你考上公务员了,我要美美吃一顿!”
……上个礼拜,听说老杨吃到了王家酸汤水饺。还听说,一向不喝酒的老杨,抿了几口龙窝,脸红得像关帝庙里的关公,还兴致高昂地哼了几句不伦不类的秦腔:
“老杨我今日心欢畅,喝几口龙窝吼秦腔……”
旁边的人都跟小何说,“看把你爸高兴的,喝高了!”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乒乓球初级爱好者,写作初级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语文专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