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丨孟国庆:我也说说东北女人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孟国庆,1942年出生,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79~1981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现任上海市黄浦区人大代表、政协之友理事。

原题
我也说说东北女人
作者:孟国庆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东北女人,我转发给大家,大家颇有兴趣,反响很大。文章写得不错,我也有很多感触。不过我并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似乎有点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我也斗胆说说东北女人。

长春姑娘李思思

一. 开始的话
尽管长在上海,但是我是嘀嘀呱呱的沈阳人,我孙子户口本上的籍贯还是辽宁沈阳。我1948年就到了上海,至今已经七十多年了,其中,我自1960年在外地学习和工作24年(包括在美国留学的2年)。我长期在外地上学、生活和工作,回上海后又在央企工作,同事中有不少东北人。不少人说我普通话的东北口音很重,我也自称“介于上海人和东北人之间”。
鉴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出差,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东北人。我在国内很多地方都长期待过,多次出国也碰到很多东北人,其中不少人还成了我的好朋友。
毛主席1937年在《实践论》中说:“实践证明:感觉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几十年来,我接触过不少东北人,退休后“玩群”,接触的东北人更多,其中不乏东北女人。说见多识广我谈不上,但是我很注意观察,我对东北人了解得比较清楚。因为“理解”了,我的看法可能也比较客观、中肯。

哈尔滨女孩李冰冰

二. 东北女人的说话
作者在文中说,东北女人“不张嘴,肤白、貌美、大长腿”,不错!但我不同意文中下半段说的:东北女人“一张嘴,满嘴大碴子味儿,彪得很!”很多东北女同胞对后面这句话很反感,埋怨说“也不带这么夸人的!”
如今,除了个别偏远的农村,“大碴子”口音的东北人不多了,她们绝大多数能操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即使本山老弟的辽宁老乡的口音也不重,把“东北人”说成“东北银”的也很少见了。东北三省中,以黑龙江哈尔滨和吉林长春人的普通话最标准。虽说普通话是以“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的,但央视里东北人不少,央视“海峡两岸”栏目的当家花旦李红和李思思是长春人,敬一丹是哈尔滨人;李梓萌、张宇、朱广权、路一鸣、杨帆等主持人都是东北人。

哈尔滨姑娘敬一丹

三. 哈尔滨女人
如果有人问我:“东北哪里的女生最好?”我首推哈尔滨,其次是大连(吉林人我接触不多)。
我在哈尔滨上了五年大学,对哈尔滨比较了解。为活跃聚餐的气氛,我有时开玩笑对同桌的哈尔滨人说,我对哈尔滨女生又爱又恨,原因是当初想找哈尔滨姑娘当朋友,但是哈尔滨姑娘眼界高,没有一个人看得上我。其实,这只是我杜撰的笑话。尽管是开玩笑,但是在东北女人中,哈尔滨女生给我的印象却是No: One (第一),没有“之一”。
一些黑龙江人都说自己是哈尔滨人,其实她们并不是哈尔滨人,只不过为了加深别人的印象,有意说自己是哈尔滨人。我这里说的哈尔滨女生,尤其是从小一直生活在哈尔滨中心城区(特别是南岗和道里)的女生,她们白皮肤、貌美、大长腿,气质优雅,举手投足都有“章法”。有人给我看一张三个东北女人的照片,我很快就分辨出哪个是哈尔滨人,倒不全因为她漂亮,而是气质不一样。众所周知,哈尔滨女生高傲、“难伺候”,小姐脾气也不少。尽管这方面我没有切身体会,但没吃过猪肉还看见过猪跑。这句话绝对没有贬义,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

大连女孩董洁

四. 东北女人的地位
文章说,全国女性地位最高的是“东北女人”。其实,女人地位高在全国很普遍,但东北女人绝对排不到第一。甭说别的,上海女人的地位绝对不比东北女人低。
如果说东北女人“会调教老公”,那也绝对不及上海女人。上海女人不需要“你骂一句,我回十句;你摔杯子,我掀桌;你敢抬手,我就敢挠你;你打我一下试试,老娘今天就跟你同归于尽!”上海女人绝对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她们一发嗲就把老公治得服服帖帖,不管老公是哪里人。
东北男人“老爷们”习气重,帮媳妇干家务事的不多,爱喝酒,情感粗犷,神经大条。东北男人爱交朋友,今天洗浴桑拿,明天喝酒撸串儿 东北男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声情并茂,喝多了就耍酒疯,牛哄哄的。
文章说,说东北男人家暴绝对是埋汰东北女人。其实东北男人家暴的不少,只不过很少为外人所知而已。和上海女人不同的是,东北女人不是“善茬”,她们挨家暴时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她们尽管打不过老公,但是又挠又咬,男人也占不了什么大便宜。

沈阳姑娘金巧巧

五. 东北女人的儿女们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上海的东北饭店几乎星罗棋布,人多的地方就有东北饭店,并且增长速度很快。
十年前,我就听说上海有300个“东北群”,估计现在上海至少有500个以东北人为主的群,约15~2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东北女人。尽管她们的老公也在上海,但是“主事”的和对外打交道的多为东北女人,都是一些天生要强、不服输的女人。她们用实力向世人证明,女人可以活成什么样。
文章说,东北女人“既不自恨,也不自大,没有被迫害妄想,也不担心被轻视,不用特意强调性别,也不用掩饰女性身份,不把男人当成赚钱工具,也不把自己当成生育机器,舒舒服服做女人”,这段话说得不错。
如果说东北女人的“强”来自基因,那“不服输”的劲头就来自后天培养。在我认识的东北群友中,他(她)们留在上海几乎百分之百是为了照看下一代和第三代,而下一代中女儿的比例几乎超过九成。和北京不同,在上海的东北人很少有干体力活或“”看场子”的,他们超过九成是公司高管,至少是公司白领。年薪几十万的不少,有的年薪超过300万。作为他们的妈妈,不少东北女人本身的文化程度其实并不高。由此可见,东北女人的特别能干和教子(女)特别有方。

大连女孩秦海璐

六. 东北女人在上海缺乏归属感
在上海,有当今中国大陆最公平的环境、最廉洁的政府、最高效的政府公务员,最规范的制度。在这块土地上,没有那么多黑暗,没有那么多丑闻。公共资源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是人才,无论出身和地域,都有足够的机会脱颖而出。在上海,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始终不会动摇。这些话不是我的“原创”,是一位外地朋友在媒体上说的。
在这块土地上,人情、裙带关系、哥们义气有,但绝对不是决定因素,只有实力才能确保你在竞争中胜出。调查归国留学人员,不论原籍哪里,都把上海作为落户的首选,在他们嘴里最频繁出现的词汇是:公平!
外地的上海人即使自己回不来也会想方设法把第二辈、第三辈弄回上海。东北等地方的人喜欢北京,但是在北京的上海人却是“养不家”(意思是,养宠物时间再长也没有,宠物总想逃往原地,这是一句上海话),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上海也是念念不忘。
但是,东北女人和上海人不一样。东北女人中不少人在上海过得非常滋润,有宽敞的住房,第三代都在好学校(有的还在国际学校)上学,孩子甚至自己都有了上海户口,但是她们依然不太习惯上海的生活。她们总是想方设法回东北,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新上海人和上海的主人。当然,这种想法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时很难解决。

吉林通化女孩郝蕾

七. 在上海“拼搏”的东北女人
我前面所说的东北女人,其实主要是说在上海的东北女人,其中不少是在上海拼搏的东北女人。我说的“拼搏”不是为生计和温饱而拼搏,而是为子女的前程拼搏,为第三代和整个家庭的幸福拼搏。
在上海的几十万东北青年才俊为他们的前程,也为我们上海的发展辛苦拼搏,他们背后就是这批默默无闻、含辛茹苦,如今还在拼搏的东北女人。
她们的子女能到上海工作,无一不是“过五关斩六将”拼杀过来的。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东北青年光鲜亮丽的今天和几十万甚至百万年薪的背后离不开他们的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鼎力相助,尤其是他们的妈妈。
孤身在外拼搏的甘苦是很难想象的。别说出上海火车站两眼一抹黑,连上海话都听不懂的东北人,就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调回上海都挨欺负,何况这些“孤儿寡母”?!我周围有一些单亲(父母离异、父母失去一方或父母分居两地)家庭的子女,往往只有母亲在上海照顾他们,这些东北女人就更困难了。

哈尔滨姑娘阚清子

尽管这些东北女人绝大多数都退休了,但是她们的辛劳程度丝毫不亚于她们上班。为了让三代人代能吃一顿称心的早餐,每天起早摸黑做早餐,再走路或骑车送孩子上学、买菜,做完晚饭收拾完,还要照顾小孩洗漱睡觉……为照顾三代人,留给她们的空闲时间充其量只是双休日。即使双休日,不少人还要送孩子到各种补习班学习。其中,不少第三代还是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不在一个学校;不仅上钢琴班,还有美术班、口语班、体操班……
她们说,看见孩子们工作忙,不忍心让他们累着。于是只能自己辛苦了。呜呼!
她们的退休金也不多,老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可能也不及上海。但是不少人告诉我,将来她们老了不愿留在上海。她们现在才五、六十岁,现在还能做事。五年、十年后,等她们干不动了,为了不给儿女添麻烦,也不敢久留上海。她们说,伴随着时光飞逝,小孩长大了她们心里也会平衡些。
东北大妈跳广场舞欢乐的后面,有多少人知道她们的无奈?!
相对而言,东北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话讲在桌面上,直来直去。她们为人处事豪爽大度。为人处事热情奔放,有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尽管有些上海人不习惯,但是也赞赏这种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性格,因为和她们相处“不累”。
尽管在“拼搏”,但是东北女人并不胆怯,依然迈着大长腿落落大方。犹如她们祖辈当年“闯关东”的气势一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沈阳姑娘秦岚

八. 结束的话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可能是以一斑窥全豹,上面对东北女人的评述只是一般概念上的,或统计学概念上的评论,并不能代表一切。凡事都有例外,哪儿都有好人,哪儿都有坏人,关键是数量或程度不一而已。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其实所有的中国女人和东北女人都差不多,都是一批为孩子、家庭拼搏的女人,为自己的快乐拼搏的女人,为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女人。
向她们致敬!

吉林敦化女孩张予曦

孟国庆专列

孟国庆:我也说说上海人

改开时代的第一批'洋三届'

偷听《英语900句》的那些日子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0)

相关推荐

  • “离婚带着孩子的女人,就不值钱了?”:如何在离婚后越过越好?

    ' 粉丝来信: 陆琪老师: 我半年前离婚了. 这段婚姻唯一的好处就是给了我一个孩子,剩下的就是数不尽的伤痛,所以我选择,带着孩子离开他. 但是,离了婚我却很迷茫.自从结婚后,我就在家里做全职太太,没有 ...

  • 那个拉板车的老人

    我遇见她的时候,是在湖滨十字路口的那段上坡路上,只见她拉着一板车破烂,佝偻着背,因为要使尽全力,我看她的头和膝盖差不多都要连在一起了. 上身穿的一件破棉袄已经旧到看不出颜色,身上.脚上遍布尘垢,整个人 ...

  • 孟国庆:我和上海欧美同学会

    原题 我和上海欧美同学会 作者:孟国庆 我介绍过不少人参加上海市欧美同学会,至于为什么要加入,我对这些年轻人说,同学会是一所"学校". 我很早就加入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我的会员号是 ...

  • 【山西】狄沙丨散文/ 国庆西安游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狄沙:山西省垣曲县人.初中语文高级教师,散文在线签约作家,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网络.育人贵在激发心志,文学作品是激发心志提升人品修为的最佳材 ...

  • 孟师爷奇门运筹丨孟师爷奇门运筹丨奇门遁甲拆补法

    拆补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节气为体,以干支为用.一切以节气为核心.(这里干支特指符头),只要到了某一个节气内,就使用某一个节气的局数,一切取决于节气.拆补法把上元.中元.下元放入一个节气之中,遵循六十甲子 ...

  • 视频丨 跟春秋老师学画《东北小院》

    跟春秋老师学画<东北小院>

  • 创作思维与平面语言研究丨孟繁聪

    我感受到的世界 生机无限 宁静的表面之下 暗流涌动 - 那是生命的节奏 仿佛不和谐的现代乐音 暴风骤雨般疾进 又夹杂扭曲和不安 将充满膨胀力量的各种元素压缩在一个平面空间 并且以协调的方式呈现&quo ...

  • 观点丨孟庆国: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据权与数据治理

    编者按 7月27日,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治理体系"在成都开幕,孟庆国教授在主题为"智能互联时代的公共治理"的分论坛上发言.现将发 ...

  • 老拙书画丨欢度国庆

    金秋十月好心境, 举国欢腾迎国庆 七十年开风雨经, 共祝未来更光明 祝大家健康幸福,节日快乐 图文 | 老拙书画

  • 向祖国致敬丨欢度国庆,祖国万岁!

    -喜迎国庆- 心怀家国,逐梦前行. 红旗漫卷,国顺家和. 峥嵘岁月,今朝辉煌. 愿山河永在,愿生生不息. 盛世传奇,我们继续书写. 创想智控全体员工祝福伟大的 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也提前祝您度过 ...

  • 学军丨祝贺国庆72周年【组诗】

    祝贺国庆72周年[组诗] 作者:学军 ☆1.十月流金☆ 十月香山起红云, 辽阔沃野黄浪滚. 千树万木披锦绣, 东风漫卷飘金色. 乾坤浩荡势破竹, 山河锦绣似画卷. 祈福国泰人心安, 华夏明天更昌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