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四两(12克),生姜切,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地黄一斤(48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阿胶二两(6克),麦门冬去心,半斤(24克),麻仁四两(12克),大枣擘,三十枚[服用方法]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治则方解]

病机:心阴阳两虚。

治则:滋阴养血,温阳益气。

方义:方中生地、阿胶、麦冬、麻仁,滋润多汁补血。此四味,借辛温之桂枝载而奉心化赤为血,炙甘草、大枣、人参、生姜,补脾土而为血之源。酒体阴而用阳,人胃之后,畅通百脉,取其见效之速。

方名为“炙甘草汤”,是取土为万物之母,虚则补其母之义;一名“复脉汤”者,阴阳气血皆不足,脉行不畅,中有凝阻,此能补气血,壮通脉道。

[辨证要点]

本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现代内、外、妇、、眼科等多有运用报道,主要抓住其气血不足,阴阳两虚之病机,有无外感及结代脉,均可应用。使用本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具有通经脉、利血气之功,但用量宜大,至少用18克,可逐渐加量。若其量较大时,可倍加茯苓,既可宁心,亦可避其肿满。②本方多用以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心阴阳两亏,气血不足之脉结代,心动悸之证。一般而言,非器质性病变者,治之较易,器质性病变者,治之较难,且常有反复,宜常服、久服。③本方煎煮时用清酒,为米酒、黄酒等,酒能够畅利血行,有利于复脉,而且可以作为溶媒,促使药物有效成分析出,用时须久煎,使其气不峻。但是某些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不耐酒力,用时宜慎,或可不用。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可治疗心悸证。本方所治之证其病机为阴阳气血俱不足,心失气之推动、血之滋养、阳之温煦、阴之濡润,而空虚无主,悸动不安;小建中汤仅治血虚所致心悸、心烦等症,悸仅为自觉症。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补可以去弱,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不足之气;桂枝、生姜之辛,以益正气。《圣济经》曰:津耗散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流,温剂所以润之。麻仁、阿胶、麦门冬、地黄之甘,润经益血,复脉通心也。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脉结代而心动悸者,虚多实少,譬如寇欲退散,主弱不能遣发而反自榜徨也。人参、甘草、麦冬益虚以复结代之脉;地黄、阿胶、麻仁,生血以宁动悸之心。桂枝和荣卫以救实,姜枣健脾胃以调中,清酒为长血气之助,复脉乃核实义之名。然则是汤也,必欲使虚者加进,而驯至于实,则实者自退散,而还复于元之意也。

3.柯韵伯《伤寒附翼》:厥阴伤寒,则相火内郁,肝气不舒,血室干涸,以致营气不调,脉道涩滞而见结代之象。凡厥阴病,则气上冲心,故心动悸,此悸动因于脉结代,而手足不厥,非水气为患矣。不得甘寒多液之品,以滋阴而和阳,则肝火不息,而心血不生。心不安其位,则悸动不止;脉不复其常,则代结何以调。故用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滋阴之一路也。反以甘草名方者,藉其载药入心,补离中之虚以安神明耳。然大寒之剂,无以奉发陈蕃秀之机,必须人参桂枝,佐麦冬以通脉;姜枣佐甘草以和营;胶、麻佐地黄以补血;甘草不使速下,清酒引之上行,且生地、麦冬,得酒力而更优也。

4.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炙甘草汤,仲景治心悸,王焘治肺痿,孙思邈治虚劳,三者皆是津涸燥淫之证。《至真要大论》云:燥淫于内,金气不足,治以甘辛也。第药味不从心肺,而主乎肝脾者,是阳从脾以致津,阴从肝以致液,各从心肺之母以补之也。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人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喻嘉言曰:此仲景伤寒门中之圣方也。仲景方每多通利,于此处特开门户,重用生地,再借用麦冬手经药者,麦冬与地黄、人参气味相合,而脾胃与心经亦受气相交。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

5.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方中人参、地黄、阿胶、麦冬、大枣、麻仁皆柔润之品以养阴,必得桂枝、生姜之辛以行阳气而结代之脉乃复。尤重在炙甘草一味,主持胃气以资脉之本原,佐以清酒,使其捷行于脉道也。其煮法用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以煎良久,方得炉底变化之功。

[名医验案]

1.《卫生宝鉴》医案

有病人伤寒八九日,医见热甚,以凉剂下之,又食梨,伤脾胃,四肢冷,时昏愤。余诊脉,动而有中止之时,心动悸,呃逆不绝,色变青黄,精神减少,目不欲开,路卧,恶与人言。以炙甘草汤治之,减生地黄,恐损阳气,坐30克令服无效,再令于市铺,选尝气味厚者,再煎服之,病遂减半,再服即愈。炙甘草9克、人参9克、阿胶9克(溶化冲服)生姜9克、桂枝3克、麦冬9克、火麻仁9克、生地黄30克、大枣6克、清酒30克,2.曹颖甫医案律师姚建现住小西门外大兴街,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此仲师所谓“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之证是也。因书经方与之,服十余剂而瘥。

3.张凤郊医案

施某某,男,50岁。1963年1月7日就诊。患者气喘年余,由渐而剧,夜不得卧,坐以待旦,干咳,咯痰清稀而不爽,口干纳呆,心悸胸闷,太息。脉沉迟结代,舌淡苔白,质偏红。此系痰饮内伏,射肺凌心,致心阳不足,阴血亏损,心脉失其充养。治拟温心阳,滋阴血以复脉,温化痰饮而肃肺。处方:灸甘草12克,桂枝9克,炒潞党参9克,生地12克,麦冬9克,炒丹参30克,焦白芍9克,炙细辛3克,炙五味子3克,淡干姜3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陈阿胶(烊化冲)9克,红枣5枚。服上方3剂,气喘略减,脉结代亦改善,唯见脉迟涩。续服3剂,气喘乃平。再经一月调治,诸恙皆愈,脉象亦恢复正常。

4.姚芳蔚医案

张某某,女,57岁。1953年9月9日初诊。早岁右眼病青官失明。近年左眼亦感昏蒙,视物如在云雾,眼前茧星满目,时而白光发如电闪,红光发如火焰,红白相衬,飞舞眩惑,因致头目晕眩,睛痛眉骨酸楚,心烦不安。病名神光自现,阳光越散,亦青盲之象也。脉象沉细,舌中光绛,责之阴精亏损,虚阳上潜,心神不宁,孤阳飞越,故而光发乱散,不得内敛。治宜补阴益血,宁神潜阳。处炙甘草汤加龙骨、牡蛎。数服上方,病情大见好转,红白二光几乎消失。但云雾尚见,当再予补益收功。处方:炙甘草汤。

[长沙方歌]

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

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0)

相关推荐

  • 叶天士运用炙甘草汤的临证心得

    摘要:叶天士的临证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加减复脉汤和三甲复脉汤.加减复脉汤正式提出是在<温病条辨>中,在和叶天士相关的著作中并没有出现加减复脉汤这一方名,但是复脉 ...

  • 血足,屎不留!分享补血治便秘的方子,老祖宗的智慧,请你继承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 ...

  • 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说到炙甘草,可能很多人对于这种中药材并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是甘草,那么对于甘草,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用来治疗咳嗽的甘草片,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而 ...

  • 大陷胸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大黄去皮,六两(18克),芒硝一升(24克),甘遂一钱匕(1.5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泽,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治则 ...

  • 甘草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甘草炙,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二枚(10克),白术二两(6克),桂枝去皮,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

  • 三物白散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桔梗三分(9克),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3克),贝母三分(9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与白饮和服.强人服半钱,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 ...

  • ​栀子干姜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6克)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泽,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治则方解]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治则:清上温下,调和脾 ...

  • 真武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生姜切,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5克)[服用方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 ...

  • 桂枝加附子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生姜切,三两(9克),大枣擘,十二枚,炮附子一枚炮,去皮,碎八片(6克)[服用方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 ...

  • 抵当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水蛭熬,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8克),桃仁去皮尖,二十个(4克),大黄酒洗,三两(9克)[服用方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治则方解] 病机:表 ...

  • 茵陈蒿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茵陈蒿六两(18克),栀子擘,十四枚(14克),大黄去皮,二两(6克)[服用方法]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 ...

  • 小经方,治大病,13个经典小方医案

    导读:李宁宁转述的她先生的一句话:"就算是要饭,也不能失了经方家的风骨!"感动了许多的中医人.本文,就是李大夫小经方治病的医案,共13例,读来是种享受. 临证处方时,经常会有患者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