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人参汤,干姜附子汤

今天学习同样是温里剂的桂枝人参汤和干姜附子汤。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及《胡希恕医学全集》。

桂枝人参汤

桂枝四两,去皮(12g)          

甘草四两,炙(12g)          

白术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干姜三两(9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本方是理中汤加桂枝。

治疗脾胃虚寒的拉肚子,同时外有表证感冒的病症。

按照条文的描述是,在感冒是表证的时候,一直用下法,导致消化道虚寒,但是表证还在,用温里和除表同时进行的方法。

如果是本来就有消化道虚寒的患者感冒,也是用这种疗法。

热痞VS寒痞:

像大黄黄连泻心汤这种热痞同时合并表证,是要先解表后清里的;本方证的寒痞就可以温里、解表同时进行。

葛根黄芩黄连汤VS桂枝人参汤

两者都是协热利,但是葛根黄连黄芩汤是表里都热,桂枝人参汤是表里都寒。

煎煮法:

本方桂枝后下,有点特殊,用意是桂枝的宣发作用不必受理中汤滋补的影响。

拓展:

本方有理中汤和桂枝甘草汤合用的意思,所以可以治疗虚寒心悸,或者习惯性头痛等。

干姜附子汤

干姜一两(3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15g)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伤寒用了下法,又用发汗,导致阳虚了。

白天烦躁,晚上安静。是因为白天有自然界的阳气帮忙和邪气抗争,到晚上就没有这些阳气了,不能和病邪抗争反而安静了。

和有热邪的烦躁鉴别:有热邪的烦躁不会在晚上好转,排除了栀子豉汤证的烦。

不呕,说明不是少阳病,排除了柴胡汤证心烦喜呕的烦;

不渴,说明不是阳明病,排除了承气汤证的有实热的烦;

无表证,说明不是太阳病,排除了大青龙汤证的表不解的烦;

脉沉微、无大热,种种迹象表明是少阴病,而且没有阴盛格阳。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