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读诗经(14)草虫

国风·召南·草虫

喓yāo喓草虫 趯tì趯阜fù螽zhōng

未见君子 忧心忡chōng忡

亦既见止 亦既觏gòu止

我心则降jiàng

陟zhì彼南山 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 忧心惙chuò惙

亦既见止 亦既觏止

我心则说yuè

陟彼南山 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 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 亦既觏止

我心则夷

蕨:即今蕨菜,多年生草本。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分布广泛,可入药,其叶含毒素,以避免动物、昆虫啃食,但煮至紫色后即可食。是传承至今的食用野菜,有“山珍之王”的盛誉。

诗歌共分三章: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诗歌一开头,整体置于一个萧瑟的秋季,草虫(蝈蝈)、阜螽(蚱蜢)都是夏未初秋的动物,草虫的叫声配合着阜螽频频蹦跳的动作,作者眼中,是他们的一唱一和的热闹狂欢,但热闹只是他们的,反衬出作者的心情的孤寂“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写法很妙的是,作者没有继续顺着这个忧心忡忡写下来,而是,在脑海中,想象着见到君子时,心情随之得到安慰。连续两个“亦既”则是更突出了他对君子的期盼。这里“亦既”虚写,而这个虚写衬托了前面虫子们的热闹和我实际冷清的心情。
第二、三章登山思人,好象古人都有这样的爱好,所谓登高怀人,还记得之前学过的《周南·卷耳》,那位在外的贵族“陟彼崔嵬。。。陟彼高冈”,他们都选择登山,登山只为着怀人。。。同样的虚实结合,实写“未见君子”,而一个“亦既”,点明,实际没有见到,作者脑海中想象着见到的情形第二、三章,作者没有写时间经历了多久,却借以采蕨、采薇,暗示经秋冬已是来年的春夏,却依然“未见名子”相思之情与日俱增,“惙惙”表明心情更凝重,急促,而到了第三章,“伤悲”已是悲痛无以复加。同样,幻想见到君子后的感情也是越来越递进,从降-说(悦)-夷
说完《草虫》不得不提起《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召彼仆夫、谓之载矣。

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

设此旐矣、建彼旄矣。

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

出车彭彭、旗旐央央。

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赫赫南仲、猃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赫赫南仲、猃狁于夷。

《出车》是反映周宣王时代一场讨伐猃狁战争胜利后的,我们基本可以从诗的内容想见这应该是一场庆功大会唱的,我简单讲下最下面几段: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

今我来思、雨雪载涂。

这段是很常见的,在《小雅·采薇》篇也有类似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位男子通过回忆自己离开时,黍稷才刚刚开花,而现在我回来了,却已经是冬季大雪铺满大地。

王事多难、不遑启居。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看到这明白,原来作者不是不想回家,他也归家心切,只是国家多事之秋,当然不能只顾自家的安乐
接下来的这段,有没有发现很熟悉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对了,这就是《草虫》篇的翻版,几近完全相同,只是改了几个字罢了,迄今为止,也没人说得清,究竟是《草虫》在先,还是《出车》在先,或者说,没人能说清是谁借用了谁的句子,但《出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大的场面,一个为了国家的,不得不舍弃小家安宁而出外征伐西戎的士兵以及他的妻子在看到自己的丈夫终于远道回来,一颗紧张的心,总算放下。
《出车》前面,这位士兵还在感慨当初我离开时还是春季,而现在,已经是冬天,这么漫长的时间,我无时无刻不想家,只因为王命在身,而他的妻子接下来开始唱“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
如果说《草虫》是一位女子盼望丈夫早日归家的自斟自酌,一个人的浅吟低唱,那么《出车》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女子和丈夫两个人的在家国大义下的情感。孔子一直推行礼乐教化,其意义不就在此吗,通过这样的传唱,以礼乐教化人们,在国家大难下,男人放下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安危而奔赴前线,而女人,她们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战斗,但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每个男人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妻子殷切的期盼。
品读完《草虫》以及《小雅·出车》,值得强调的一点,你有没有发现,《草虫》篇,以草虫、阜螽、蕨、薇。。。来反映时间的变化 ,而《出车》篇,黍稷方华来反映时间的变化?
对,远在周代的人们,不可能有咱们现在的钟表,大自然就是他们最好的钟表,他们亲近自然,所以,他们对自然的动物、植物感知就是时间,而现在的人们,依赖于钟表,我们早就对自然麻木了,对于自然时令的无知,古代的先民,没有钟表,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钟,为此,他们创造出<三侯>,在每个时令,他们都会等候,这些三侯是每个时令最显著的变化,今天的我们,其实也有必要了解:
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物侯历,以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气,共七十二侯。每侯以一个物侯现象相应,叫“侯应”,表示一年中物侯和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七十二侯的侯应有两类:一类是生物侯,其中有动物的,如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类是非生物侯,如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等,内容非常广泛。但是其中也有观察错误,不合于科学事实的情况,如鹰化为鸠、雀入水为蛤等。七十二侯的起源甚早,在先秦古籍《逸周书》中所记载的已告完全确立,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由于侯的时间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下面将《农桑通诀》所载七十二侯一一列出。
春季:
立春:第一侯,东风解冻。第二侯,蜇虫始震。第三侯,鱼陟负冰。
雨水:第一侯,獭祭鱼。第二侯,侯雁北。第三侯,草木萌动。
惊蛰:第一侯,桃始华。第二侯,仓庚鸣。第三侯,鹰化为鸠。
春分:第一侯,玄鸟至。第二侯,雷乃发声。第三侯,始电。
清明:第一侯,桐始华。第二侯,田鼠化鴽。第三侯,虹始现。
谷雨:第一侯,萍始生。第二侯,鸣鸠拂羽。第三侯,戴胜降于桑。
夏季:
立夏:第一侯,蝼蝈鸣。第二侯,蚯蚓出。第三侯,王瓜生。
小满:第一侯,苦菜秀。第二侯,蘼草死。第三侯,麦秋至。
芒种:第一侯,螳螂生。第二侯,鵙始鸣。第三侯,反舌无声。
夏至:第一侯,鹿角解。第二侯,蜩始鸣。第三侯,半夏生。
小暑:第一侯,温风至。第二侯,蟋蟀居壁。第三侯,鹰始挚。
大暑:第一侯,腐草为萤。第二侯,土润溽暑。第三侯,大雨时行。
秋季:
立秋:第一侯,凉风至。第二侯,白露降。第三侯,寒蝉鸣。
处暑:第一侯,鹰乃祭鸟。第二侯,天地始肃。第三侯,禾乃登。
白露:第一侯,鸿雁来。第二侯,玄鸟归。第三侯,群鸟养羞。
秋分:第一侯,雷始收声。第二侯,蜇虫坏户。第三侯,水始涸。
寒露:第一侯,鸿雁来宾。第二侯,雀入大水为蛤。第三侯,菊有黄华。
霜降:第一侯,豺乃祭兽。第二侯,草木黄落。第三侯,蜇虫咸俯。
冬季:
立冬:第一侯,水始冰。第二侯,地始冻。第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第一侯,虹藏不见。第二侯,天气上升。第三侯,闭塞成冬。
大雪:第一侯,鹖鴠不鸣。第二侯,虎始交。第三侯,荔挺出。
冬至:第一侯,蚯蚓结。第二侯,麋角解。第三侯,水泉动。
小寒:第一侯,雁北乡。第二侯,鹊始巢。第三侯,雉始雏。
大寒:第一侯,鸡始乳。第二侯,征鸟厉疾。第三侯,水泽腹坚。
总结:
1. 《国风·召南·草虫》一个人的相思;《小雅·出车》家国情怀,反映礼乐教化的男生舍小家,女生对男生的惦念
2. 成语:忧心忡忡
3. 《草虫》《出车》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草虫:从草丛中的蚱蜢“相互为伴”勾起了思念爱人的心绪。从秋天一直期盼到春来,感情炽热,思念不减。(单向),
出车:家国大义,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男女双向相思之情)
4. 古人对时间的感知依赖于动物、植物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我们从诗经,可以看到很多动物、植物,因为古人和大自然亲密的关系,农业耕种,以及时间的变化,全靠大自然的提示
5. 了解:古人的时间意识——“二十四节气”与“三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