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14年老照片:106个贫困家庭移民北婆罗洲,场面悲壮

2020-04-21 08:00

1914年,106户来自山东、直隶的家庭共430人从天津出发,搭乘英国“惠州号”轮船集体移民北婆罗洲(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亚庇。小编搜集整理的10张照片,记录了这些移民家庭在天津启程奔赴陌生异国的情景。

即将移民到北婆罗洲的青壮男子。

随丈夫移民北婆罗洲的妇女。

1913年,英国北婆罗洲殖民地总督李之纬与中华民国外交部商议,希望民国政府组织山东等北方省份的百姓移民北婆罗洲,以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问题。经过谈判,民国政府予以同意,双方于当年9月20日签订了“北婆罗洲移民协定”。首批106户移民家庭由英商天津福布斯公司承担运送任务。

负责组织移民登船的中英人员。

署理直隶民政长刘若曾(右四)前来送行。海军部医务科科长谢天保可能也在这张照片中,他精通英语、马来语,对北婆罗洲非常熟悉,因此被任命为垦殖监督员。后来,他长期担任中国驻北婆罗洲总领事一职。

4个移民北婆罗洲的家庭。

这4个家庭非常典型,即正值壮年的父母带着多个未成年孩子,都不带老人。移民家庭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家境贫寒,没有值钱的家业。他们响应号召前往异国,无异于外出讨生活。面对窘迫的现实和不确定的未来,这个移民的场面非常悲壮。

随父母移民北婆罗洲的孩子。

这些孩子到达北婆罗洲,10年之后将成长为新生代劳动力。

移民中的青壮男子。

根据民国政府的要求,英国北婆罗洲殖民当局将承担这些移民家庭的路费,发放初期的生活费,为孩子提供教育,对单身的移民发给30元安家费。

刘若曾向移民发表讲话。

移民到达北婆罗洲,每户可获得10英亩以上的土地,以及农具、种子等生产物资。每家的土地上,至少一半面积种植水稻或椰子、咖啡、胡椒。移民要向殖民当局缴纳田租(每亩每年缴纳5角,最初两年免收),遇水灾、旱灾时可欠租或减租。

启程之前,数百位移民在这个院子里栖身。

“北婆罗洲移民协定”载明,如果移民不服水土,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宜居留者,殖民当局可资送返回故里;有人亡故,如果返回本籍安葬,由殖民当局提供路费。

移民家庭乘坐驳船登上“惠州号”轮船。

虽然北婆罗洲殖民当局为移民提供了一些优惠条件,但这些北方人在热带异国生活、种植,其所遭遇的困难不难想象。他们如何适应湿热的环境?他们向来种植小麦玉米,如何种植从来没见过的椰子、咖啡?

“惠州号”轮船启程前往北婆罗洲。

430个满怀梦想远行的人,他们在当地过上了怎样的生活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寻的历史问题。根据中英双方协定,英国北婆罗洲殖民当局总共在中国招募了250个移民家庭800余人。如今,这些移民者在当地应该留下了众多的子孙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