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如何用典
典故也叫故实,用典也叫用事包括有来历的词语,它也应该和比兴一样,必须用得精切巧妙,否则便会失去其应有的艺术效用。
古诗用事大体可分如下几种:
1,直用
所谓直用,就是把某件史实直接引来,用以比况和影射现实,史实同现实在某一点上且又存在着极其相近或相似之处。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西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就是王导和谢安,他们都是东晋时的宰相,代表着两个豪门大族。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就是:昔日王,谢两家房舍里经常出没的燕子,如今却都飞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中来了。在这里,诗人用以暗示相隔数百年之后的唐王朝的高门士族,也将同样地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
2,反用
亦即“反其意而用之者”严有翼《艺苑雌黄》。如李商隐的诗《贾生》便是。诗中写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接见颇具才能的贾谊,席地而坐,向他求教鬼神一类的事情本是史实,然而李商隐并未直接搬来用之,却是从反面提出来的。句前冠以“不问苍生”相比照,便把汉文帝不能正确地任用人才那种昏愦的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再如:“莫射南山虎,直觅富平侯”。
3,曲用
与直用其实而反用其意的反用不同,曲用系指在其所引用的典故背后,还曲折地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不知道这一点,对它就很难做出透彻的理解。
这是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一词篇末的两句。其中的“莫射南山虎”的故实,也是反用。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居兰田南山中,射猎”,“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莫射”一词,含蓄隐曲而又画龙点睛般地描绘了南宋投降派偃旗息鼓、昏庸误国的丑态,从而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对恢复河山无望的无限愤慨。比如“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李商隐《泪》“永巷”即汉时宫中长巷,以关闭失宠的贵妇或得罪的宫女。湘江竹痕指舜的二妃在舜死后泪洒湘竹。“岘首”句,指晋朝羊祜死后,在岘首上建碑,哀悼的人们见碑流泪。在这里,作者不厌其烦地引用永巷宫女和湘竹舜妃等一系列有关女人的典故,用意何在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士子常常用妇女来自比,尤其是用她们的被幽禁或被遗弃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的被排挤和被贬斥,借以寄托其身世遭遇的痛切感触。
4,契用
如果说直用、反用,其史实同现实尚有某种程度的距离的话,那么契用时两者之间则是水乳交融般地揉合在一起了。
“作诗用故实,以不露痕迹为高,昔人所谓使事如不使也。”顾嗣立《寒厅诗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形。“甚矣吾哀兵,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室里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是辛词一首上阙《贺新郎》,其中一连串用了四个典故。
5,重新组合
即将典故典故拆开,重新组句。例如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此故事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常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纳兰性德把典拆开,加词重新结合。
当然,我们今天写诗用典务求吸古人之所长,避古人之所短,最好是借用那些为大多数人所熟知和了然的史实或传说,“诗家总说西昆好,独恨无人做郑笺”元好向语,应该引以为戒。所谓的所熟知和了然的史实或传说,也只是相对而言的。所以大家平时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所谓功夫在诗外,是也。“甚矣吾衰矣”语出《论语·述而》;“白发空垂三千丈”,是借用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能令公喜”用了《世说新语》里一个典故,讲的是王恂、郗超二人做桓温的幕僚,“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只不过“公”在此处是作者辛弃疾的自称。“我见青山多妩媚”,语出《新唐书·魏征传》引述唐太宗的话:“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即使我们对这些故实毫无所知,也并不妨碍我们透过字面对内容的理解,可见其用古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