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客观看待文化背景的不同
一家有一个家庭的家风,一墙之隔,两个天地。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山之遥,两种声音。
这,正如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江南为桔,江北为枳”。
因此,我们在认识、思考和判断事物时,一定要选好“文化背景”的坐标,以使其更接近事物的本真。如果不考虑文化背景,或者不能客观地看待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去议论、评价甚至处置一些事物,往往会闹出笑话,甚至南辕北辙。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国之瑰宝之一。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看电影《春苗》里有这样的歌词: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而在稍微大一点儿的城市,又往往会设有中医院。到后来,中草药竟然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云南白药牙膏、鸿茅药酒,乃至众人推崇的茶的药理作用等等。
在中医文化的熏陶下,我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针灸、艾灸、拔罐和刮痧等等打通经络、消炎解痛甚至治疗固疾的中医疗法。
但是,由于外国人对中国的中医文化不甚了解,虽然也有那一元硬币大小的“清凉油”,真正能够缓解蚊虫叮咬的巨痛与奇痒,颇受南非百姓的欢迎之说,也有外国人竟以为刮痧是虐人报警之不是笑谈的笑谈。
一对移居国外的夫妇,因为孩子久咳,在孩子服药不见效的情况下,在孩子胳膊内侧的“肺经”上给孩子刮痧,看到孩子胳膊上的道道“血迹”,隔壁的外国老大妈甚是惊恐,中国人怎么能用如此的戾行虐待小孩子,于是就报了警,于是就扯出了很多麻烦。
这就是文化背景差异的结果。
如果这位外国老大妈看到中国人拔血罐,那背上一片片石榴籽般的血泡,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制暴措施呢?
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某个领域方面的文化差异。
其实,即便在国内,在国内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等等,也同样存在着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方方面面的文化差异。如果不能客观地看待文化背景的不同,遵从文化习惯的不同,同样会“制造”出笑话与麻烦。
那次,参加工人日报社组织的摄影培训班,实地采风去了泸沽湖——东方女儿国。当地负责接待的新闻宣传者介绍,美丽的泸沽湖是摩梭人原始的居住地,现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的“走婚”习俗:女人主导着婚姻与家庭,甚至“有生者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之说。如果哪个女孩看上了你,她会主动地和你跳“锅庄舞”,如果你也喜欢这个女孩,跳舞时你抠一下女孩的手心,她就属于你了。她会带你去她的闺房行情爱之事,若另有他人去她的闺房找她,看到门外男人的鞋子,这个人就会遵从地离开。
其实,这只是对“母系氏族婚恋习俗”的表象传说,或着说是介绍者为了提高听者的兴趣。事实上,泸沽湖的女孩或女人们对婚姻的态度是:爱我者且我爱者留,否则拒之。而且,一旦确定了婚恋关系,往往是从一而终。
而与我们同行的一位受训者,只听了新闻宣传者的介绍,想偶遇到第二或者第三个杨二车娜姆,在集体跳“锅庄舞”时抠了人家女孩的手心,女孩说了声“好痒”后,开始用摩梭人的语言唱歌,接下来一群姑娘围着这位边唱边舞边笑,圈外面,男孩子们也加入进来,伴随着女孩子们的歌声,有节奏地发出狂野的呼喊声。
后来,摩梭人老婆婆告诉我说,和客人集体跳“锅庄舞”,不过是欢迎客人的一种仪式,而且这些参加仪式的女孩都有了“阿夏”,后面都有小伙子盯着,她们不会和客人相亲相爱的。
文化,是一种习惯。
文化,是一种渗透到骨髓,又从骨髓渗透到外的习惯。
在这种习惯形成的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过程中,融入了这些人、这个民族的血汗与智慧,融入了这些人、这个民族乃至这个国家的荣辱与兴衰。
因此,交流,需要尊重与之交流者的文化背景;评价,更需要了解和尊重被评价者的文化背景;处置事物,要客观看待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是以自己的习惯与文化背景作为坐标。
人与人,家与家,团队与团队,民族与民族,国与国,是者也。
因此我常想,在交流、评价甚至事物处置的过程中,一定也要知晓、弄懂和看清交流、评价甚至事物处置者的文化背景,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才可以听到弦外之音,看到山外之山。如今,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我们已经挺起了脊梁,我们已经有能力和权利应对他们——
对我们个人的无端评价与指责,可以听而不闻。
对我们团队的无端评价与指责,则请其收回丑恶的嘴脸到自己的被窝里去自我欣赏。
而对于我脚下这片泥土的无端评价与指责甚至封锁,那就让历史和今天告诉这些人与这些国家:八国联军故事的复活,你们连想,最好也不要去想。
上一篇:你们背后的目的值得怀疑
河边柳,用生命与你一起顽强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