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爱攀比,就有多自卑
(朗读者:自洽)
有句著名的话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深以为是。
控诉一下:小时候被邻居家的学霸“伤害”过,被长的漂亮的表妹“伤害”过,被乖巧懂事的同学“伤害”过;长大后被嫁的好的姐们“伤害”,被工资高赚钱多的学渣“伤害”,被有房有车有儿有女带父母飞的表弟“伤害”……总而言之,我受过的“伤害”很多,这些伤害多数都来自于身边,不是亲人就是朋友,不是左邻就是右舍。
作为“被害人”,我个人本也不那么敏感,不知道是身在其中没有知觉了,还是伤害很深麻木不仁了,反正我内心平静、心态平和。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敌人”都不是我招来的,而是出自亲人之口,父母占大多数。大概他们才是“受伤”最深的人。
就像很多人从小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一样,我妈也在这方面对我施加过不少压力,我在上面列举的从小到大感受到的那些“伤害”,主要是我妈告诉我的。如果不是她长期不间断的重复强调巩固,我也不知道那些亲戚朋友们面目那么“可憎”。
出于逆反心理,我妈拿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教育自己孩子的结果,就是既没让我看出他们那些闪光点有多耀眼,又影响了孩子之间原本纯真的情谊,感觉大家成了两个层次的人。
分析那些对比的对象,不难看出,大家都是一个生活水平,起点相同、条件相当的人。我妈没有拿县委书记的女儿来让我对标,也没有推上不起学的放羊娃让我学习,最多就是激将一下,如果不努力就会怎样,只有多努力才能怎样。
但身边那些带着光环的同类们,却永远都是我和弟弟要追赶的对象。感觉他们越优秀,我妈就越“痛心疾首”。
长大后,随着内心逐渐强大(脸皮越来越厚),每次我妈再拿别人跟我对比的时候,我都会不以为然,把他们闪光点后面的阴影也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向我妈分析一遍,直到她觉得也似乎有些道理。
因为我知道,耀眼的光芒后面,都有一个阴影;前面越是闪亮,后面的阴影就越深。
我也知道,我妈的那些对比其实是“很铁不成钢”,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能干,一方面也是虚荣心作祟。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出类拔萃,人家父母的脸上就有光,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要优秀,才能让自己有脸有面。
村里人眼中的优秀有哪些?不能免俗的还是物质为主,比如有房有车、吃的好穿的好、收入高排场大,此外学历高、职位高、见多识广等等,都能成为大家攀比的话题。很多人和事还被村里人神乎其神的夸大宣传,不熟悉的人听得又惊又叹,熟悉情况的人暗自嘲笑。
我的父母至今还经常跟我唠叨,“今天去了某村,见到了某人,人家的姑娘/小子一个月工资都上几位数了;在什么单位,是公务员、铁饭碗;人家孩子给家里又邮寄了啥,给哪个亲戚又介绍了啥活;他们都开上什么车了……”我一听就知道他们又郁闷了,故意问他们怎么说我们的,他们就会带着失望的口气说:“有啥好说的,听起来在大城市,这么多年了也没个正式工作(体制内),也不知道怎么混的!”
每次我父母说起这些村里人对于孩子的对比时,都会自卑。虽然没有为父母脸上添光,但我也不觉得难受,每次还认真的安慰他们一番,“下次他们再说起后辈们,你们千万不要提我们姐弟,听他们说就够了,也别忘了夸人家孩子争气。”
其实那些一见面就说自己孩子近况的父母,是比我父母更自卑的人,自卑到只能靠深挖孩子身上一点光才能找到一些优越感,以这种方式对冲自己深入骨髓的自卑。
对于这些人,同类家里的好事、孩子身上的优点以及每一个比他好的东西都如锋芒针刺一样扎心,哪怕是亲人之间,都充满了攀比,希望别人比自己坏一些,这样自己就显得没有那么惨了,而是站在幸福链条上方的人。
他们多年来一直低头做人,其实并不是谦卑,而是自卑。一旦有一天能在孩子身上找到一丝安慰,觉得终于可以昂首挺胸了,就赶紧分享出来恨不能天下人尽知,自己也得意的不得了。殊不知,所有的攀比,都来自于自卑。
说到自卑也要报以理解,受了千百年苦的农民身上总是有些自卑,一方面是受了太多的苦难觉得人生苦长,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其他阶层的歧视,加上长期受主流电视节目中光怪陆离的上层生活影响,使得农人常常自尊心过强,自卑深重。
到现在,社会变化很快,很多村里的孩子都去了远方,留下的父辈们希望孩子们在外出人头地,为了慰籍自己,一些家长也会不由地夸大一下儿女们在外的成就。反正谁也不知在外的狗蛋、小芳之类的人到底在做怎样的“大事”。
很庆幸的是,我不在村头转悠了,不然我妈可能会更自卑了。
上一篇:不要欺负老实人,他们自有庇佑之灵
我是村头小芳
只说我们村里的事
也可能是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