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懂的商业模式(四)
现在制造业已经开始为减少人工成本而使用机器人,先换机器的企业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未来还是有一个趋势,就是大家都开始用机器代替人工,最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会活下来,也就是说同行业可能只有20%能活下来。
用机器人取代人工需要大量的投资,投资变成资产。机器人同样也是设备,当同行业都开始用机器人,你的领先优势也只能保持几年,如果没有在商业模式有所突破,你仍然只是成功地增加了资产,而资产最后只能用残值来处理。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明天的衣服,用昨天的经验和方法,没办法让你回避竞争,用机器人一样是用增加投资的方法面对竞争,走入的仍然是蓝海。
如何找到全新的赚钱方法,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就要用新商业模式。人的身体要想健康,就要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然后再进行调理。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是血管堵塞,你要找的是清理血管沉积物的方法。
为什么要清观念?因为你用过去的方法成功过,即使你学习了新的方法,你也会因为不懂怎么运用,而回到原有的的路径。
过去你从事的行业很赚钱,原因是做得的人少。你找到了矿山,只有你一个人挖,所以赚钱。后来更多人找到了这个金矿,挖的人不多,也赚钱。但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挖矿,竞争产生了,挖矿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能挖到的矿也越来越少。投入产出比失衡,矿山还在,但不赚钱了。
怎样更高效率实现挖矿赚钱,就需要学习新商业模式,调整盈利的结构,过去用锄头,现在用全自动的挖掘机来挖。调结构,代表原有的技能已经失效,过往的认知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如同今天你学习打算盘,那只能是一种兴趣,这个技能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面前已经没有用了。梳理盈利模式,调整盈利结构,找到明确的新方法解决怎样赚钱的问题,就是未来的选择。
04 昨天的盈利模式
一是产品盈利模式。靠产品赚钱的,只要做到成本领先就可以在竞争中领先。沃尔玛的口号就是天天低价,宜家家居就是卖全世界最便宜的家具,于是成为瑞典首富,在日本最便宜最便宜的衣服叫优衣库,被称为不要钱的衣服。如果你的公司靠产品赚钱,出路就是把品质做到最好,价格卖得最便宜。
名创优品做各种各样的价格便宜的日用百货、日用化妆品,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义乌有全球种类最多,品质最好,价格最便宜的小百货,所以义乌成为全球的小商品中心。
本地有家餐厅叫四维餐厅,十多年前吃一桌菜300元已经够好,十多年过去了,点菜300元照样你也可以吃得很好,叫又好又便宜,这么多年仍然还活着,反而是高端餐饮基本不在了。如果一家餐厅能做到菜品标准化,价格很便宜,能增加翻台率,就可以赚到钱。
产品盈利模式下的企业,只要你能做到别人家卖100块,你卖90块,别人卖90块,你卖80块钱,别人卖80,你卖70块,售价在你的成本之上,你就可以活下去,这就是产品盈利的赚钱逻辑。
二是品牌盈利模式。也可以叫附加值盈利法。你买了一个3万块的LV包包,但LV给代工厂只有500元,也就是实际成本更低。包包挺好,实际上你买的是LV这个品牌,别人顺便送了你一个500元的包包。做品牌的企业,思考的是如何让他的品牌越来越值钱,这样就会有很高的附加值。做品牌不是做品质,品质好是做品牌的标配,所以做品牌的企业不是宣传自己产品的质好,而是在品牌上加上某种情怀和感觉,就是所谓的附加值。
老板要明白做品牌和做产品是两码事。很多企业一直为世界大品牌代工,于是想不通,凭什么自己生产出来的东西,别人赚了大头?于是开始自己创品牌,做来做去把自己原来的利润给做没了。就像很多中国人买日本的马桶盖一样,其实都是国内代工的,但为什么要买?因为他是为了买那个附加值,日本制造或德国制造背后已经形成了所谓的工匠精神。
做生产是研究的货和物,而做品牌研究的是人。品牌就是品牌,产品就是产品。品牌是长时间的累积在顾客心中打下的锚,牢不可破。耐克、阿迪都是让人代工,他不可能去做生产的事情,他做的是品牌,是无数广告和文化理念堆积起来的同类产品中的喜马拉雅山,很难越过。而苹果公司也是做设计,生产全是外包,他们都叫做品牌。所以品牌本身就是独立的产品。
做产品的人认为能让他赚钱的是产品,而做品牌的认为让他赚钱的是品牌。在做品牌的人眼里,产品只是原材料。如果你要做品牌,颠过来倒过去就是追求产品的附加价值。耐克卖了一千块的鞋子,它卖的是“JUST DO IT”的感觉。飞天茅台卖2000块钱酒,估计成本就是50块,星巴克的咖啡28块钱一杯,成本就两块钱,中华香烟一百块一包,成本就五块钱。因为他们都有品牌的附加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