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随笔:虚构与“说谎”
虚构等于在“说谎”。说谎的目的,是作家为了与生活拉开距离,以体现出虚构之美。为什么要虚构呢?因为文学要高于生活。为什么要高于生活呢?因为文学更倾向于是精神上的叙事,不过是借助于现实生活来言说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反映人立体的,灵魂的存在。那么一个个体的人,与一个个体的小说中的人之间又有什么异同呢?这就意味着,小说中个体的人要有典型性,要从现实中人的模型中,影子中抽象出来,再从无到有的创造一个新的人,或者是一面境子——使不同的读者,看到不同的自己。
过于老实的作家不容易,也不擅长于说谎,这种作家是不容易写出好作品的,原因就在于,他没能拉开现实与虚构的距离,处理好小说中的个人与现实中的众人的关系。尽管他的小说也可以令人相信,但总缺少了些什么。缺什么呢?缺少一定的思想性,社会性,文学性。作家的虚构能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读写锻炼来加以提高,不然就很难有前途。还有一种作家,写实的能力,概括力强,因此看上去不必非得通过虚构这一途径来达到小说的艺术高度。但不管怎么说,那样的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仍是小说,仍然是具有虚构的性质。如果他强调虚构的意义,可能会更上一层楼。
虚构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是小说的道德。如果一篇小说无法呈现出虚构之美,那基本上是篇失败的小说。对于作家来说,即便是虚构也一定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有些他所不熟悉的内容,便很难写好。因此这要求作家要对生活,对人有一定的认知和思考,不然他的写作难以为继,也难出佳作。为了让虚构进行得更加顺利,需要作家拥有好的语言,好的结构小说的技巧。没有好的语言,编再好的故事也会让人觉得不生动,不形象,没味道。没有好的结构,再好的语言和故事的材料,也搭建不起漂亮的楼房。而作品,是要让读者欣喜地住进去,舒服地躲在那小说之楼宇中自由惬意地活动的。
虚构来自于作家的想象力。想象是由此及彼的,是无中生有的,这是一种先天的,但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拥有的一种奇妙的,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作家在最初写作的时候,想象力是自发式的,往往随着一个确立的主题就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写下去。但写到后来,如果前期对想象力的演练不够,或者缺少这方面的意识,他的写作往往就难以为继了。而想象力与作家的精神、内心、生活阅历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意味着作家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生活,广泛阅读,另一方面要保持着原初的纯粹。纯粹是种什么存在呢?即人的真,善,美,爱的本质存在,即人对真、善、美、爱的拖与受的能力的存在。纯粹与人的智慧没有直接关系,却有间接的联系。一个人如果要想葆有纯粹,除了他天性的部分滋养着他的灵魂,也需要智慧的东西来守护和提升他的灵魂。
说到底,虚构是作家对人的灵魂存在的一次次的试探与不断的挖掘,是作家意在向读者呈现他的他千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的灵魂,以便使读者产生哄鸣,实现心理上,精神上的对自我,对自我之外的世界的不断建构。如此说来,小说家和读者一起在建构人类的灵魂殿堂。是的,那样的殿堂类似于我们想象中的天堂搬到了现实世界之中。
200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