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大咖连线丨宝剑再出鞘——OlympiA研究获重磅突破,乳腺癌辅助治疗再添新证

2021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已于云端顺利召开,乳腺癌领域依旧精彩纷呈,诸多学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备受瞩目的OlympiA研究公布了最新数据,为乳腺癌辅助治疗增添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报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云端会谈,深入解读OlympiA研究结果,展望乳腺癌精准治疗广阔前景。

大咖连线精彩回顾
OlympiA研究结果概览
研究设计

OlympiA 是一项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胚系BRCA(gBRCA)突变HER2-早期乳腺癌患者,在标准治疗之后应用奥拉帕利单药(若为HR 患者则接受奥拉帕利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比安慰剂单药,进行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入组患者均接受过局部治疗和新辅助/辅助化疗。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分别接受口服奥拉帕利或安慰剂1年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期(iDFS)。

研究结果

OlympiA研究结果显示,平均随访2.5年,奥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3年iDFS率分别为85.9%和77.1%(差异8.8个百分点;95% CI,4.5-13.0;浸润性疾病或死亡的HR为0.58;99.5% CI,0.41-0.82;P<0.001)。奥拉帕利组和安慰剂组的3年无远处疾病生存率(DDFS)分别为87.5%和80.4%(差异7.1个百分点;95% CI 3.0-11.1;无远处复发疾病或死亡的HR为0.57;99.5% CI,0.39-0.83;P<0.001)。与安慰剂组相比,奥拉帕利组的死亡率较低(分别为59%和86%;HR为0.68;99% CI,0.44-1.05;P=0.02)。安全性数据与奥拉帕利已知的副作用一致,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或特别关注的不良事件。

王永胜教授介绍访谈主题

王永胜教授:在今年3月举办的圣加仑国际乳腺癌会议中,约半数专家投票支持了“OlympiA研究若能获得3年iDFS提升5%的结果,该治疗方案可被推荐用于临床辅助治疗”这一观点,可以说OlympiA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OlympiA研究针对的是具有BRCA基因突变的这一部分相对特殊的乳腺癌患者,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正是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药物,其疗效既往已经在其他瘤种中得到了证实,并且在晚期乳腺癌中也取得了显著获益。基于此,奥拉帕利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是否可以延续优异的结果,是业界内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OlympiA研究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即在gBRCA突变高危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奥拉帕利辅助治疗,相较安慰剂组可以显著提高iDFS,这样的结果或许会给目前的临床诊疗模式带来一些改变。今天很荣幸邀请到王晓稼教授和袁芃教授一起来共同探讨OlympiA研究数据的临床意义。

大咖解读OlympiA研究
讨论一

OlympiA研究中应用奥拉帕利组较安慰剂组显著提高iDFS ,这个结果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大咖解读

王晓稼教授:OlympiA研究同步发表于新英格兰(NEJM)杂志,可以观察到生存曲线图“非常漂亮”,两条曲线分开得“很早”,结果可谓振奋人心。

OlympiA研究针对的是一个临床诊疗中的痛点——既往在乳腺癌的强化治疗方面,研究者们已经做了很多探索,在HER2阴性乳腺癌等类型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具有gBR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方案既往多归类于HER2-类型中(以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主的强化治疗),没有单独针对gBRCA突变这一人群进行过研究。针对这部分高复发风险的患者,OlympiA研究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为既往“不符合”强化治疗标准的gBRCA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既往已有CREATE-X研究在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该研究纳入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仅约30%,而OlympiA研究覆盖的TNBC患者接近80%,对于这部分TNBC患者,OlympiA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辅助治疗领域的空白,可谓意义深远。

//////////

袁芃教授:gBRCA突变患者非常特殊,不仅本身预后差,还具有易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风险,甚至其他部位肿瘤(如卵巢癌)的发生率也更高。OlympiA研究纳入的患者为HR /HER2-,意味着具有gBRCA突变的luminal型乳腺癌和TNBC均纳入研究,为这部分患者从辅助治疗中获益提供可能。

此外,精准定位肿瘤驱动基因,从而进行精准靶向治疗,是目前有效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更清晰地分辨出带有基因指向性的分子分型。OlympiA和OlympiAD研究都为PARP抑制剂在乳腺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证据,提示我们gBRCA基因很可能是这部分高危患者的主要驱动基因。

OlympiA研究显示,3年iDFS可以达到8.8个百分点以上的差异,这一结果在目前已有的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可以说,OlympiA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我国的gBRCA突变整体比例和国际水平较为一致,但BRCA2基因突变比例要高于全球,因此未来也期待OlympiA这样的优秀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中国数据,让好的药物能够真正应用于中国患者。

讨论二
OlympiA研究的入组患者的要求标准比较复杂,如果在临床中此后要应用这样的辅助治疗方案,会如何选择患者?
大咖解读

王晓稼教授:OlympiA研究对临床实践非常有帮助,尤其是gBRCA突变的这部分人群而言,既往没有进行过针对性研究。gBRCA突变患者既往多归类于其他类型(如HER2-、luminal型等)乳腺癌治疗模式,但其实OlympiA研究和目前已有的CREATE-X研究或卡培他滨后续强化治疗研究,在患者入组标准方面是不一样的。对于具有gBRCA突变、没有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这部分高危患者,强化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而OlympiA研究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证实了奥拉帕利辅助治疗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强化治疗策略。

//////////

袁芃教授: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侵及淋巴结个数超过4个以上、TNBC、未获得pCR的高危患者在等待治疗。gBRCA突变本身就是一种高危因素,因此对于这部分本身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无论是luminal型、TNBC还是其他类型,首先都应进行BRCA基因突变检测,包括同源重组缺陷(HRD)检测。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复发风险,如果明确伴有gBRCA基因突变,基于OlympiA研究的优异数据,后续可以考虑选择奥拉帕利辅助治疗。早期辅助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患者,因此强化治疗应尽早、尽可能完成足疗程。

讨论三
OlympiA研究显示的不良反应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请结合临床谈一谈在不良反应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大咖解读

王晓稼教授:药物安全性和患者治疗依从性息息相关,此次公布的OlympiA研究安全性数据和既往奥拉帕利相关研究一致,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1/2级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前3个月。因此,我们在临床用药时可以综合考量患者状态,及时对症治疗,来完成1年辅助治疗的疗程。

//////////

袁芃教授: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完成度密切相关,因此和治疗疗效同样相关。虽然OlympiA研究显示,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但是仍可观察到1/2级消化道不良反应。因此,未来或许可以考虑尝试“剂量爬坡”治疗,来给予患者一定的适应时间,让更多患者能够完成1年辅助治疗。

王永胜教授总结

王永胜教授:非常感谢王晓稼教授和袁芃教授对OlympiA研究的总体回顾和客观分析。通过OlympiA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生存曲线在很早就分开,且分开趋势逐渐加大,意味着对于伴有gBRCA突变的HR /HER2-乳腺癌患者而言,使用奥拉帕利强化辅助治疗,可以尽早从中获益。

OlympiA研究的患者纳入情况看似复杂,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三阴型或Luminal型是否接受过新辅助治疗。其中,对于接受过新辅助治疗的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采用了CPS-EG乳腺癌新辅助后预后评分(其升级版为Neo-Bioscore评分系统)进行分层,这种CPS-EG评分结合了新辅助治疗前的临床分期、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激素受体状况和组织学分级,可以更精准地评估预后、筛选出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高危患者。

在安全性方面,OlympiA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为1/2级不良反应,意味着不良反应相对易于管理。未来可以尝试探索奥拉帕利“剂量爬坡”研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更适宜的用药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完善随访管理流程,造福更多患者!

访谈大咖简介
访谈大咖
王永胜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癌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乳腺癌诊疗规范专家组成员

GBCC国际指导专家委员会成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分会主委

访谈大咖
王晓稼 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

院长助理、乳腺内科主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首席专家

浙江省肿瘤智能诊断和分子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医学伦理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乳腺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疼痛分会副主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会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

访谈大咖
袁芃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理事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晚期乳腺癌指南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丨蔺磐 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