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教你如何练好太极拳!

怎样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练”,太极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规蹈矩认真练拳得到的。很多身怀绝技的人都是每天练拳不辍,从不间断。
      练太极拳,也称打太极拳,确切的说:叫“盘架子”。因为太极拳的套路自始至终走弧线,有人说,太极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环组成,故称“乱环拳”,弧线是盘出来的。练拳开始,切记走孤线,忌直来直去走直线,久之,得不到太极拳特有的圆活趣味和层的功夫。
      怎样走弧线呢?传统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规定,盘拳一定注意方位,所谓方位为南、北、东、西,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正位、四隅位。拳者面南而立,严格按四正四隅行拳。从起势到收势均如此,经常练拳走弧线,身子周围形成一个圆形意念圈或一个球形,在与人试手时,对方很难攻破这个“球”。初学者和练拳多年的人都应该遵循太极拳这一特殊的训练方法进行修炼。
在盘架子之初先要排除杂念,做好预备式,心神慢慢安静下来,手脚四肢空松要求净,也就是说心安静,手要净,胸部虚灵,做到无思无意,无我无他,安舒中正身上不带拙力,这叫“澄源清流”,方可往下盘架子。所以要求盘拳时做好预备式。盘拳时做到“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不可有僵滞之处。伸手提足注意虚实,也就是阴阳。有人说,阴阳是拳母,松柔是拳魂,不知阴阳,没有松柔,拳是练不好的。阴阳就是虚实,阴为虚、为静、为吸,视线收回。阳是实、是动、是呼,视线外放,这是始终不变的拳理,有了功夫修炼到高深境界也是如此。
      盘拳时要求“轻灵”,是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贯串轻灵,不可有缺陷、凸凹、断续处,“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在行拳时,不管你练的是哪一派的太极拳,也不拘于有多少式,一定将每式分出若干动。在每个动作结束练下个动作时,腰要松一下,“命意源头在腰隙”,这样做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在动作的衔接处,“拳论”讲是“变换虚实须留意”,虚变换实再虚一虚,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清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向太极功夫上乘最高境界发展也就不难了。
太极拳,练的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和心灵的功夫。初学者先不要注意呼吸、虚实、视线,而首先要过“僵滞关”。初学拳的人,往往上下手脚不相配合,伸手提足四肢僵滞,甚至呼吸困难,胸口胀闷,这也是必然要经过的阶段。这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先要静下心来,身心安静了再盘拳,每个势每个动作力争准确,不可贪多求快,扎扎实实,做好做准每个姿势,轻松、自然地练拳,僵滞的四肢会慢慢松柔下来。太极拳是头脑和心灵的拳术,最后只是头脑的运动,用心则滞。再以后,主宰于神,神为主宰,就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太极拳积柔成刚的方法:
上面所说的一种轻灵而又沉着的柔劲,是先从轻灵入手的,所以在初学时切不可用拙力,也不可使气,用力和使气,都可使手犯僵硬的毛病,转动就不能轻灵了。要等到四肢动作,连同身体各部,确实达到轻灵了,再加以锻炼,到真正极为轻灵的程度,也就是极柔软,然后练沉着,即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练沉着是在每着停势时用意微微贯劲,是要自然的贯劲,亦不能用力,也不用使气,要纯出乎自然,用功日久,自能在轻灵中含有沉着,这就渐渐进入积柔成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是轻灵与沉着交互地锻炼,使全身各部份充满着掤劲,也就是觉得有弹性与韧性,手臂极为柔软而又极为沉重,周身动作极为轻灵而又极为稳重。

到了积柔成刚的阶段,再加用功,要使刚复归柔,以至刚柔相济,达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的地步。陈鑫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迫不捷。”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形的圆圈,内含有阴阳,以成太极,就是在一个圆圈中,有开合,有刚柔,也就是画一个圈,就有刚有柔。不论刚与柔都包含着一种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在平时锻炼用功,是在运转时要做到轻灵,在定式时要做到沉着;把这个含有弹性和韧性的力量,加强而集中于肢体的某部份的一点,而以心意使之显发于外的一剎那,这就是太极拳的积柔成刚的刚劲,也就是所称的发劲,当之者不可抵御,真所谓无坚不摧。
       刚与柔的概念可能对一些练习太极拳的朋友们来说仍然有些抽象,刚与柔既矛盾又相互包含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信以上的内容能够令大家对刚柔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