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件120年前的辛丑史料首次公开亮相

近日,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艺载中国》节目录制现场,数件120年前的辛丑史料首次公开亮相,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空白。这些史料中,包括醇亲王使德日记、大清国送德国国书留存件、克林德碑原型、德皇讲演稿、珍贵电文稿(也称电旨,皇帝的指示为圣旨,清宫廷逃往西安后,改为电报旨意),醇亲王亲笔家书等。

其中,《使德日记》高23.8cm,宽12.7cm,正面钤有两方大印,醇亲王载沣及和硕醇亲王章。右上方为朱文“辛丑”二字。左题笺为使德日记,起辛丑五月至十月。下方又盖和硕醇亲王、放眼乾坤、得一步想等小印。日记内首页,又钤和硕醇亲王章、醇亲王章。

日记结尾醇亲王特别注明,由五月出使以后,凡有电奏、章奏及所奉谕旨、电旨均另行恭录,与寻常备载日记中者不同。此识。

1901年醇亲王与港督亨利布莱克的合影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介绍说,中国古代皇帝的一言一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史官在记录,这就是从汉代到清末一直延续的给皇帝记录起居言行的起居注制度,所以皇帝没有日记,而醇亲王做为皇家重要成员,他的日记,很是难得,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1900年8月14日早晨,八国联军开始进攻北京。清守军虽奋勇抵抗,但最终未能阻止敌军入城。广渠门、东便门、朝阳门先后被攻破,当天夜里北京全城沦陷。8月15日凌晨慈禧太后及光绪帝一行匆忙逃离紫禁城,一路西行直奔西安。

《使德日记》

载沣从德国寄到北京的家信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李鸿章被迫与列强在北京签下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向11个西方列强赔款金额高达4.5亿两白银。条约第一款第一条规定: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一事,奉谕旨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醇亲王己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自北京起程。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九日,使团终于来到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那不勒斯。此时大清国驻德国大使吕海寰发来急电: 德皇在白厅坐见,王爷行三鞠躬礼,递书,致颂。其参赞随同入见者,均照中国臣下觐君礼叩首。醇亲王大怒,此为中外所无,当即图应付之策,以全国体。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艺载中国》节目录制现场,艺术评论人杨武(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李国荣(中)主持人刘畅(右)

由于事发突然,醇亲王只能拖延时间。驻德大德吕海寰虽多次交涉,却亳无结果。无奈只好由北京方面求助各国使团。最后产生了一个折中方案,醇亲王只带荫昌一人前去,而且不做叩拜,才避开了这次的屈辱事件。

七月二十三日,完成使命的醇亲王如释重负,他在给额娘叶赫那拉婉贞和生母刘佳氏的信中写道:朝廷洪福、大局保全、国体无伤。在此后的几天里,醇亲王亲自体验了西方军事的强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领悟到了大清帝国的落后。七月二十九日,醇亲王一行,特别前往德国皇家专用照像馆,合影留念。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艺载中国》节目录制现场

1901年11月16日,醇亲王终于回到北京王府。然而一切并没有结束。1903年1月18日,慈禧太后又命醇亲王为落成的克林德碑致祭。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视为国耻的克林德碑也遇拆除并移至今中山公园,改名为公理战胜坊。1953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在北京举行,为表达保卫世界和平的愿望,又将此碑改为保卫和平坊。

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艺载中国》节目录制现场

从辛丑到辛丑,120年的轮回,正是中国人民面对苦难没有屈服,奋起抗争的真实写照。

(图文及视频由北京电视台《艺载中国》栏目提供)

责编:贾亭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