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选择”的一系列思考
之所以要分享怎么做选择。是因为我们一生无时无刻在做选择,而选择又最终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多数人的现状,都是由几个大选择和无数个小选择组成的。
技巧篇
做选择,最基本的,是技巧。
最开始是在李笑来的书里看到贝索斯做选择的技巧分享,觉得好,就摘录到笔记里了。书中是这么说的:
“贝索斯在一次私下分享中提到为什么他们当年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书作为主营产品,他们当时的选择条件是这样的,市场一定要足够大,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的去掉90%的选项,那结果就是在10000个商品里只有一个能满足条件。”
就是说,你做决定的时候,只要设置好筛选条件,就能让选择变简单。因为说实话同时符合几个条件的选择就真的不多了。不对,应该说是凤毛麟角。
比如,关于和别人合作,我的筛选条件是什么呢。当我决定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情感在别人身上时我需要自己确认的三件事:
第一,如果要跟这个人一起合作10年甚至更久,自己是高兴还是烦躁。如果价值观都有差别,沟通也不顺畅,就别让自己遭罪了。
第二,要合作的这个人,是不是足够开放,能持续进步。如果这个人不能接受新的信息,故步自封的话,那这个人长期来看,又能教会我什么呢。
第三,这人对自己的对象是不是特别好。 这点很重要啊,如果ta对另一半,也就是非血缘关系但是跟自己最亲密的人都不好的话,能真心对你吗。
别看就3个条件,已经筛的剩不下什么人了。
当然,筛选条件不能滥用。条件太多,什么都想要。最后就没有选择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龄剩男剩女?男的想要胸大屁股大,又得有眼界,又得小鸟依人,在家得能干活,出门带的出去得有面子,还得脾气贼好贼爱你。女的想要不太矮175cm就行了,长得不太差中档偏上就行了,钱不用太多有房有车就行了,但是得不花心,性格必须要好,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婆婆也得性格好,噢对了必须是心灵伴侣。
你说我的条件不算高啊,就是几个基础的条件而已呀,但这不还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应用题嘛,如果还是每个条件中都严格的去掉70%的选项,按5个条件算,那结果就是500人里只有一个人符合条件。普通人的朋友圈大概就是300人左右,这300人还男女都有,1/500这人还得和你适龄,而且这人能不能也同样看上你还不知道。这样可不就变成剩男剩女了么。
原则篇
做选择,比技巧更厉害的,是原则。
看过一篇记者采访段永平的文章,他分享了自己的 stop doing list(网上能搜到),就是不做哪些事儿。现在看来,这不就是做事原则嘛。也就是从长期看,你要的是什么,你接受什么,不接受什么。这就是原则。
比如,关于做事,段永平的原则是“简单的事都不容易,始终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关于投资,段永平的原则是“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做长期有息贷款,不做短期的投机”。清清楚楚,简简单单。有原则,意味着从长期收益角度考虑问题。有原则,当面对短期利益诱惑的时候,做选择就变容易。
还是贝索斯,当他被问到,未来10年的机会在哪里的时候,他说,他更关注的是什么不会变。在瞬息万变的零售业中,什么是不变的?客户要更低价,更快的配送,更多选择。所以亚马逊提出运营中的用户体验原则:无限选择,最低价格,快速配送。
原则分成了不同方面。比如交友原则,做事原则,对待时间的原则,健康原则,等等等等。不列举了,有了原则,真的,好多眼下的选择就不存在了,也不纠结了。
比如,有不少人问我一些职场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应不应该提加薪,应不应该跳槽,几份工作之间怎么选诸如此类。我关于职场的原则就是只关注个人持续进步。如果有这个原则,加薪还是问题吗,我不关注加薪,我关注的是这家公司能不能让我持续进步。跳槽的问题也没有了,我应不应该跳槽,不就变成了,这家公司是不是能让我持续学到新东西,让我持续进步了吗。同样,选工作,选最能让自己学到东西,持续进步的就好了。
志向篇
做选择,最牛掰的,是志向。
小时候,我们就经常被问,你长大想干啥?(反正80后都被这么问过,不知道现在还流行这么问么)你知道的,小朋友嘛,说的就那几样,善良的想当医生,顽劣的想当警察,装逼的想当宇航员,老实的想当科学家。多好。可长大了以后呢,你现在问问你自己,你的志向是什么,还能答上来么?如果你感到茫然,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说明你目标、或者说志向出了问题。
最差的答案是,你的志向是赚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发不发财,其实是顺带的结果,根本就不是一个目标。你想赚钱,就会不断找机会,就会被机会带着走,花花世界那么多机会,你看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什么时候都在琢磨风口,在投机。也就没有真正的积累。变速跑总是最累的,如果匀速前进,反而更能长久。
之所以说,做选择最牛掰的方式是有志向。是因为只要你志有定向,就不会跑偏,不会焦虑,每一天都聚精会神,一以贯之的朝着目标前进,这就是今天说的匠人精神,只不过匠人精神在今天被提到的多,做的人太少而已,变成营销口号了。志有定向,不仅可以得到成果,而且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这也算是我自己的自勉吧。
志向,就是值得你奋斗终生的事情。用志向帮自己做选择,只要面对选择的时候,问自己选择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志向就行了。
就还得说亚马逊这家公司。什么叫志向,现在贝索斯在股东信强调的东西,和 1997 年第一封股东信里强调的东西,完全一样。而且每年的股东信后面,都附上 1997 年的第一封。然后告诉你说:你看,这么多年来,我们相信的事情没有变过。这就是志有定向。
你想想看,如果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上(志向),它慢慢积蓄起来的力量你就说得多可怕吧。愚公移山这个典故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绝大多多多数人都去挤快速致富的快速路了,你就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你的护城河就会越来越高。华为任正非说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也是同样的道理。
做个总结
通过挺长时间断断续续的思考,我觉得这些感悟,就连在一起了。
最顶层的是志向,这是大目标,像北极星一样指引你前进。面对那么多选择,问问自己,怎么做是符合自己的志向的,做选择就变容易了。
往下是原则,原则是处世规则,同样可以帮你排除大部分选项,好原则会帮助自己持续积累长期优势,好原则与帮你规避90%以上的烦恼和诱惑。
最下面是筛选,筛选是一个技巧,可以帮你在细节问题上做选择,前面说过了,制定几个筛选条件,能剩下来的选择其实就没有几个,这样做选择就变容易了。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很难做选择,就往长期收益上想,就往你的年龄加上10岁,想想10年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上想,这样眼下的选择就容易做了。
我自己呢,有一个文档,关于志向、原则和筛选条件,都有在持续记录。一来是看看自己过往的思考。二来自己志向、原则、筛选条件的形成都是一点一点磨出来的,你甭想着找个下午,花他一下午把自己的志向、原则一下子都想清楚,写不出来的,得长期琢磨这件事才行。好多时候是因为你踩了个大坑,痛不欲生,所以总结出一个筛选规则,总结出一个做事原则。
我还挺喜欢看牛人的自述的,特别是观察牛人是怎么做选择的,这个关乎志向,也关乎原则,同样也涉及技巧。不是为了抄人家的,而是牛人用了这么久的人生,这么多的行动得到的人生经验,一定会给我这样那样的启发。以前看过的曾国藩家书,其实不就是他的处事原则的个人整理嘛。
最后想说的
我想,最终让每个人难以忘记的,就是那些你做的选择。选择和选择之间,是每个人的一段的经历,选择就是节点。所有那些牛逼的,傻逼的选择,都是一件新的事情的开始或结束。
我想,牛人之所以牛,并不是他们无所畏惧豪情万丈,而是他们在遇到困难、疑惑和恐惧的时候,能够继续前进、努力地生活下去。所以,从来没有什么无所畏惧,有的只是我们在感到害怕的时候,最终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