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64

部杏天冬汤
【方源】:重庆市老中医经验交流会方
【组成】:百部(炙)、天冬各6克,杏仁5克,短茶风9克,吉祥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化痰,活血降气。
【主治】:百日咳痉咳期。症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舌苔干燥,脉滑数等。
【方解】:方用百部、天冬、杏仁滋阴清肺,化痰降气以止咳。若痰液粘多,加川贝母;便秘,加蜂蜜(冲);肺热,加桑白皮、马兜铃;咳血、衄血,加侧柏叶、藕节、茅根;面色青紫,加红花、益母草;阵嗽剧烈,加茯苓、白前、北细辛;呕吐,则以开水浸泡苏叶和黄连汁,加入上面的药汁内,分服。
润燥益阴汤
【方源】:陈朴庵经验方
【组成】:南沙参、北沙参各15克,天冬、知母、玄参、生地、枸杞各12克,百部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祛痰,润肺止咳,滋养肝肾。
【主治】:肺燥咳嗽。症见发热或午后潮热,咳嗽不畅或痰中带血,心烦口燥,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方解】:方中沙参、天冬、玄参、生地可滋阴润肺止咳;枸杞子,知母滋养肝肾以纳气止咳。临床上常用方治疗百日咳、肺结核、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根据不同病种及证候,可酌情加减应用。
温肺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药180克,五味子90克,炮干姜90克,肉桂90克,半夏90克,陈皮90克,甘草90克,细辛60克,杏仁9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0克,水煎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肺虚久客寒淫,发则喘咳,不能坐卧,呕吐痰沫,不思饮食。
【方解】:本方中干姜、细辛润肺化饮;半夏、陈皮化痰燥湿,蠲饮降浊;杏仁平喘止咳;肉桂纳气平喘,温肾祛寒;白芍敛阴和营,五味子敛肺止咳,与干姜、细辛、半夏合用,使散中有收,不致损伤肺之气阴;甘草调和诸药。九味合用,共奏止咳平喘,温肺化饮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气喘咳嗽、痰白清稀且有泡沫、舌苔白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如兼风寒表证,则去肉桂,加麻黄、桂枝;喘咳痰多,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同名方】:《重订严氏济生方》温肺汤,由人参、半夏、桂心、钟乳粉、橘红、炮姜、木香、生姜、炙甘草构成。功能消痰平喘,温肺利气。主治心腹冷心,肺劳虚寒,胸胁逆满,气从胸达背痛,食之即吐,虚弱不足;虚寒哮喘,便溏呕逆,脉细。
【附方】:1、家秘温肺汤(《症因脉治》),由款冬花生姜、陈皮、百部、苏子、桔梗构成。功能温肺消痰,平喘止咳。主治肺寒喘咳气逆,时吐痰涎,右胁痛引缺盆,甚则喘息倚肩,不能平卧,寸脉沉迟者。
2、参苏温肺汤(《医学发明》),由人参、紫苏叶、茯苓、甘草、半夏、肉桂、木香、陈皮、白术、五味子、桑白皮、生姜构成。功能温肺散寒,止咳消痰。主治形寒饮冷,伤肺喘嗽,心烦胸闷。如冬寒,则加麻黄。
3、温肺散(《圣济总录》),由细辛、炮姜、炙甘草、五味子、茯苓构成。功能温肺化饮。主治肺中寒,咳吐泡沫。
4、咳嗽散(《揣摩有得集》),由白术、茯苓、杏仁、当归、法半夏、炙甘草、炙枇杷叶、煨姜、橘红构成。功能温肺健脾,止嗽化痰。主治小儿脾肺寒虚,精神短少,口舌干燥,动则嗽重,静则嗽轻。若冬季则去枇杷叶,加冬虫草。
5、温肺桂枝汤(《医醇剩义》),由桂枝、沉香、茯苓、桑皮、当归、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姜汁构成。功能温肺降气。主治肺胀虚满,咳嗽气喘。
麻黄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300克,款冬花150克,诃子皮150克,甘草150克,肉桂180克,杏仁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6克,加茶叶3克,水煎服。亦可改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盛,坐卧不安,心胁胀满;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方解】:本方中麻黄止咳平喘,宣肺散寒,为君药;佐以杏仁苦温降气,止嗽定喘;款冬花温润消痰,利气止咳;诃子敛肺降逆,与麻黄配伍,散中有收,不致耗损肺气;肉桂温肾祛寒,纳气定喘;甘草化痰止咳,调和诸药。诸药配伍成方,共奏止咳平喘,温肺散寒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多咳喘急、痰稀色白、痰涎壅塞、舌苔白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炎等病症。
【同名方】:1、《鸡峰普济方》麻黄散,由麻黄、前胡、火麻仁、桑白皮、紫苏子、杏仁、甘草、麦门冬构成。功能清热宣肺,枳壳定喘。主治热病咳嗽不愈,心胸烦闷,上气喘急短促。
2、《太平圣惠方》麻黄散,由麻黄、杏仁、诃子、细辛、麦门冬、桂心、生姜、炙甘草、紫苏子、大枣构成。功能温肺散寒,降气定喘。主治肺虚,气极,上气喘急。
3、《证治准绳》麻黄散,由麻黄、陈皮、半夏、人参、前胡、白术、枳壳、葱白、贝母、甘草、生姜、大枣构成。功能解表益气,消痰止嗽。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饮食不振。
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者;内有虫滞
大黄丸
【处方】 大黄3两,芍药3两,厚朴3两,枳实6斤,麻子仁6合。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坚强难者;内有虫滞。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日3次。稍增,以通利为度,可恒将之。
【摘录】 方出《医心方》卷十二引《葛氏单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转气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木香1两,干姜1两(炮裂,锉),桂心1两,槟榔1两,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神曲1两(炒微黄)。
【制法】 上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转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3丸至5丸,空心或夜卧时以温茶送下。以溏利为度。如要快泻,良久以热茶投之。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久积滞气,不能饮食,食即不消,风热气上冲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4两(锉碎,微炒),诃黎勒皮4两,人参2两(去芦头),大麻子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积滞气,不能饮食,食即不消,风热气上冲。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以酒送下。老少以意增减服之,以溏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九十八
皂荚丸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皂荚24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以枣膏和汤服3克,日服2次。
【功效】:祛痰止咳。
【主治】:咳逆上气,时时吐浊痰,但坐不得卧,舌苔白,脉滑。
【方解】:本方中皂荚辛温,有利于宣壅导滞,祛痰利窍,痰消则咳喘自止。因其药力峻猛,故炼蜜为丸,枣膏调服,以缓和皂荚之峻烈药性,并兼顾脾胃,化痰而伤正。
【同名方】:1、《医宗全鉴》皂荚丸、白术、蛇蜕、蝉蜕、龙胆草、玄精石、白菊花、川芎、当归、人参、茯苓、连翘、木贼、赤芍药、猪蹄、刺猬皮、穿山甲、谷精草构成。功能清肝利目。主治沉翳,疼痛昼轻夜重,及内外障膜,翳嫩不宜针拔者。
2、《太平圣惠方》皂荚丸,共有十方,在此仅录二方。方(1)由皂荚、枳壳、防风、旋覆花、半夏构成。功能理气祛痰。主治风痰,头目不利,心胸满闷。方(2)由皂荚、百合、贝母、杏仁、炙甘草构成。功能消痰止咳。主治伤寒气壅咳嗽,咽喉胸隔不利,气急。
【附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备急千金要方》),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皂荚构成。功能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主治肺痿吐涎沫。
太平丸
【方源】:《十药神书》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知母、贝母、款冬花各60克,杏仁、当归、熟地、生地、黄莲、阿胶珠各45克,蒲黄、京墨、桔梗、薄荷各30克,白蜜125克,麝香少许。
【用法】: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日服3次。薄荷汤缓缓化下。
【功效】:滋阴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肺痿,肺痈之久咳。
【方解】:本方实际上是治疗阴虚内热、痰瘀互结导致的咳嗽。临床上根据情况亦可酌情加减,改用汤剂服用。
百紫膏
【方源】:《新中医》
【组成】:紫河车(粉)30克,鸡蛋壳90克,百部、党参、白及各120克,冰糖1000克。
【用法】:前5味各研细末,混合,加水适量,同时放入冰糖,以砂锅煎熬成糊状膏,再加入适量防腐剂。每服1茶匙,日服2~3次,开水送服。
【功效】:益气养血,润肺止咳。
【主治】:纤维空洞型及其他型肺结核。症见低热干咳、咳血、咯血等症。
【方解】:方中紫河车、党参可益气养血;百部、白及、冰糖可润肺止咳。古代早有利用膏方治疗虚劳性疾病的先例,若用之得法,则效果颇佳。本方重在扶助正气,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达到邪去正复的目的。
山龙止咳片
【方源】:广东省佛山制药厂
【组成】:山岗荚、五指毛桃根各780克,九龙根270克,(制)胆木1300克,补骨脂520克。
【用法】:取九龙根200克,研末,余药煎水2次,浓缩至浸膏,制片,外包糖衣,共制成1000片。每服4片,日服3次。
【功效】:止咳祛痰,平喘消炎。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本方采用草药以化痰止咳,为传统用药领域开拓了视野。目前,我国仍有大量的有效药方,在民间流传,而未见载于相关书籍,故本书收集部分以草药为主的药方,以供临床治疗时参考。
气淋,小便不快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2两,赤芍药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杏仁(去皮尖,别研如膏)1两半,芒消1两半。
【制法】 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气淋,小便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温热水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干霍乱,不吐利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干姜(炮)半两,桂(去粗皮)3分,巴豆14枚(去皮心膜,炒,研)。
【制法】 上4味,先捣前3味为细末,与巴豆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干霍乱,不吐利。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7丸,温水送下。服久未动,更服3丸,以温粥饮1盏投之。取利为效。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黄疸,面黄肌瘦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1斤,芎半斤。
【制法】 上为末,用蜜和成剂,甑上炊7遍,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黄疸,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熟水送下,空心、食前、临卧日3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
复方咳宁醇片
【方源】:长沙中药一厂
【组成】:咳宁醇800克,橙皮甙1200克,扑尔敏20克,饴糖600克,滑石粉适量。
【用法】:共制成10000片。每服1片,日服3次。
【功效】:止咳,化痰,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本方中咳宁醇即松醇(Pinitol),系由草药夜关门中提出的治疗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
复方消咳喘片
【方源】:哈尔滨中药一厂
【组成】:满山红油500毫升,茶条干粉2400克,鸡树条干粉10600克,碳酸钙1000克,淀粉适量,硬脂酸镁适量。
【用法】:依法制成60000片。每服7片,日服3次。
【功效】:止咳祛痰,平喘消炎。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方解】:本方中满山红为杜鹃花科兴安杜鹃,用其叶为药。茶条干粉为槭树科植物毛条槭,用其茎,叶为药。
息喘方
【方源】:《中草药通讯》
【组成】:无患子根、穿破石、胡颓子叶、枇杷叶、党参、佛手柑、甘草各1125克,五指毛桃根、白花鬼灯笼各1687克,苦杏仁、旱莲草各843克,陈皮281克,白前421克,桑白皮562克,盐酸麻黄碱32.7克。
【用法】:取无患子根等12味,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至浸膏。另取杏仁(去油)与胡颓子叶共研细末,加入浸膏中,混匀、干燥,研细粉,过筛,取盐酸麻黄碱溶解于水,泛制为丸,金礞石适量为衣,打光即得。每服15丸(约3克),日服3次,吞服。
【功效】:镇咳,平喘,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早期肺气肿等。
【方解】:本方是中西药合用方剂,对于镇咳有一定效果。
痃气搐痛,吐酸水,大便不通
大黄丸
【处方】 大黄2两(捣罗为末,以酒2升,慢火熬如饧),槟榔(煨,锉)3分,丁香3分,诃黎勒(煨,去核)1两,桂(去粗皮)1两,木香1两。
【制法】 上药除大黄煎外,捣罗为末,入大黄煎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痃气搐痛,吐酸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酒送下。渐加至30丸。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十水
大黄丸
【处方】 大黄(锉,炒)1分,消石1分,大戟(去皮,炒)1分,甘遂(炒)1分,芫花(醋炒焦)1分,椒目(炒出汗)1分,葶苈(炒)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十水。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桑根白皮汤送下,1日2次。渐增,以知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小儿癖气不消,四肢黄瘦,时有腹痛
大黄丸
【处方】 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赤芍药3分,大麻仁3分(研入),白术1分,防葵1分,神曲1分(微炒),木香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癖气不消,四肢黄瘦,时有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温水化下,1日2次。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清金化痰汤
【方源】:《统旨方》
【组成】:黄芩、栀子各12克,桔梗、麦冬、贝母、橘红、茯苓各9克,桑白皮、知母、栝楼仁各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化痰。
【主治】:痰浊阻肺,蕴而化热症。症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方解】:方用黄芩、栀子清肺热;贝母、橘红、桑白皮可宣肺化痰止咳。现代多用本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喉肿痛等。
定喘汤
【方源】:《摄生众妙方》
【组成】:白果9克,麻黄9克,苏子6克,甘草3克,款冬花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黄芩4.5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降气,祛痰平喘。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痰多气急,痰稠色黄,哮喘咳嗽,或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本方中麻黄宣肺散邪以定喘,白果敛肺定喘而化痰,合为主药。一散一收,既能加强平喘之效,又能防止麻黄耗损肺气。苏子、半夏、杏仁、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化痰,合为辅药。桑白皮、黄芩清肺泄热,止咳定喘,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乃为使药。诸药配伍,宣肺清痰热,风寒得解,则气喘痰多诸症自愈。
【按语】: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咳喘之症。方用麻黄宣肺平喘,合以白果敛肺定喘同用,并配以桑白皮、苏子等清泻肺热、将其平喘,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喘咳嗽、痰多气急、痰稠色黄、苔黄腻、脉话术,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痰稠难咯,加葶苈子等;胸闷、胸痛,加瓜蒌仁、白芥子等;胃纳不香,加鸡内金等。
【同名方】:1、《沈氏尊生书》定喘汤,由紫菀、橘红、五味子、炙甘草、苏子、桑皮、杏仁、半夏、苏叶、枳壳、生姜构成。甚者加厚朴、葶苈子、陈皮、前胡。功能消痰定喘。主治痰多气喘。
2、《校注妇人良方》定喘汤,由半夏曲、甘草、阿胶、罂粟壳、五味子、麻黄、人参、桑白皮、生姜、乌梅构成。功能化痰平喘,益气滋阴。主治胸满痰喘,坐卧不宁,声重鼻塞头昏。
【附方】:1、麻黄定喘汤(《症因脉治》),由麻黄、杏仁、桔梗、枳壳、苏子、橘红、甘草构成。功能散寒宣肺,降气定喘。主治风寒喘逆,肺受寒邪而未化热者。
2、麻黄定喘汤(《张氏医通》),本方加厚朴构成。功能宣肺定喘,清热消痰。主治寒包热邪,哮喘咳嗽痰多,遇冷即发。
桔梗汤
【方源】:《伤寒论》
【组成】:桔梗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宣肺祛痰,清热利咽。
【主治】:咳嗽有痰,咽喉肿痛;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方解】:本方中桔梗宣肺化痰利咽,且能排脓;甘草清热解毒。二药配伍,共奏清热利咽,宣肺化痰,排脓解毒之功效。
【按语】:本方以咽喉肿痛、咳嗽痰多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肺炎、扁桃体炎、肺脓疡、食道炎等。若恶寒发热,加连翘、银花;咳痰黄稠,加桑白皮、贝母、黄芩;咽痛音哑,加薄荷、蝉蜕、牛蒡子;咽痛较剧,加山豆根、马勃、射干;肺痈,加芦根、冬瓜子、薏苡仁、鱼腥草。
【同名方】: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桔梗汤,由桔梗、姜半夏、枳实、陈皮、生姜构成。功能祛痰下气,消痞散满。主治寒热呕吐,胸胁胀满,心下痞坚,痰逆恶心,短气烦闷,饮食不振。
2、《杂病源流犀烛》桔梗汤,由桔梗、香附、黄芩、栀子、前胡、贝母、知母构成。功能宣肺祛痰止咳。主治火盛于肺,咳嗽有声无痰者。

【附方】:1、加味柑桔汤(《医学心语》),本方加川贝母、白前、百部、橘红、茯苓、旋覆花构成。功能降气定喘,宣肺化痰。主治表寒束其内然,致发哮症,呀呷不已,喘息有声。
2、加味柑桔汤(《景岳全书》),本方加牛蒡子、防风、射干、玄参构成。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宣肺。主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3、桔梗杏仁煎(《景岳全书》),本方加杏仁、阿胶、麦冬、银花、百合、夏枯草、贝母、枳实、连翘、红藤构成。功能清热祛痰,解毒化脓,养肺滋阴。主治痰中带血,咳嗽吐脓,或胸隔隐痛,将成肺痈。
4、加味桔梗汤(《医学心语》),本方加白及、橘红、贝母、甜葶苈、苡仁、金银花构成。功能宣肺祛痰,化脓去壅。主治肺痈,咳多且吐脓血,咳致胸中痛。
5、加味柑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加苏梗、白前、紫菀、橘红、旋覆花构成。功能润燥消痰,宣肺利咽。主治燥痰粘结喉头,咳逆无痰,喉间如食炙脔,咯不出且咽不下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