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画完,周总理为何拒绝提议,不肯在上面题字?
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里,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山水画,这幅画就是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它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一轮红日从群山中冉冉升起,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希望,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思。
江山如此多娇
时间回到1959年。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已经到达尾声,即将对外开放。而迎宾厅作为迎接中外来宾的重要场所,外观恢弘大气,自不必说,但是内部如何'装修',一直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无论是毛主席、周总理,还是陈毅元帅,乃至一众文艺界人士,都非常关注这件事。最后,经过大家一致商讨,决定为迎宾厅正墙面量身定制一副巨幅中国山水画,既是'内部装修',也是作为向祖国建国十周年的艺术献礼。
众所周知,1936年,红军经历两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陕北,毛主席对此喜悦不已,感叹道'我们到达了新家',挥毫写下《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一句,引发大家强烈共鸣。
此外,红军战士经历了千辛万苦,终抵陕北,革命火种生生不息,为人民带来发展新希望。现如今人民大会堂落成在即,迎宾厅作为迎接往来宾客的重要场所,亦隐含有'归家'之意。
且此时国家已经建国10年,经历了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筚路蓝缕,久久为功,建国十年,终有小成,处在一个新的十年的交界点,人民大会堂的建成不仅意味着新家,更是新发展、新动力、新希望。
也因此,选用《沁园春·雪》的词意入画,无论从哪种角度,都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也是有着共通性的。
更何况,毛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诗闻名遐迩,人尽皆知,非常具有传播力,也因此,周总理从这首词中选取了'江山如此多娇'作为整个画作的名字。
艺术创作过程
面对这样一幅具有深远意义的画作,选用哪一位或者哪几位画家来完成,也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件事倒没费多大周折,考虑到人民大会堂将落成,中央邀请全国各地著名画家来京,以便随时应人民大会堂内部布景需要开始艺术创作。
这是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画家的机遇。当时,以毛主席的诗词意境创作山水画,成为一股潮流。傅抱石和关山月都是创作这一类山水画的佼佼者,傅抱石,新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下笔大胆奔放,创作的毛主席诗意画、革命圣地山水画,在业界非常有影响力。
关山月则是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共产党员,他对毛主席诗意进行画作创作非常熟悉,而且创作水准非常高。这两位画家早已应邀到京,可以随时开始创作。于是,由周总理指定,由这二位完成山水画创作。
为了让两位画家更好创作,中央安排他们在东方饭店对门而居,便于两人随时沟通。住下之后,两人便开始潜心思考和酝酿画作。
确定好主题之后,两位画家立刻马不停蹄开始了整体创作。第一步就是草稿创作,这期间,两位画家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稿、改稿,始终不得要旨。
就在两人踌躇之际,也非常关心此事进展的陈毅提醒道,可以在'娇'上面做文章,围绕'娇'字展开艺术布局。这一席话,令两位画家茅塞顿开,此前,他们一直揪心于'江山',并且两人都是擅长山水派的画家,对'江山'的刻画风格却颇有差异。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二者的绘画风格相融合,实现'江山如此多娇'的最佳意境,选取'娇'字,实在是神来之思。陈毅同志的建议立刻得到了两位画家的认同,很快,两人再次创作出一副新的草稿,这一次的草稿,大家一致认可。
但是这时大家还有一个讨论,就是画作中是否需要出现太阳。此时,郭沫若提出,按照毛主席《沁园春·雪》中这一句诗'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诗意,画作是需要出现一轮太阳的。
于是,两人按照这最终确定的草稿,进行了正式创作。历时三个月,大作终成。
作品出来了,按照流程,要举行鉴定会,要根据众人的意见对画作进行调整。周总理也来了,他看了看这幅画,提出画不够大,挂在迎宾厅的墙面上显不出气势,最好能将宽度、高度都提升一下,此外,'点睛之笔'的红日也应扩大面积。
两位画家保证完成任务。很快,新改好的画作出来了。又有人提出,太阳似乎应该再大一点。面对这个提议,周总理回应道'不能再大了,再大就成'太阳如此多娇'了'。于是,画作就此确定下来,不再修改。
尽管第二年,两位画家向总理提出,还想再画一幅《江山如此多娇》,毕竟,现在的这一副虽然大家也都赞不绝口,但总归在当时有些合理的修改提议尚未完全得到采纳,此前囿于时间问题,所以就采用了那幅画。考虑到现在时间还充裕,两位画家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是很顺理成章的。
但是,考虑到两位画家完成这一稿已很费心力,周总理不忍让他们再多辛苦,周总理婉拒了他们的提议。就这样,这幅画再也没有动过一丝一毫。
总理拒绝题字
待画作完成后,有人提出此画应由周总理题字,这个建议,于情于理,都很合宜。但是,周总理却拒绝了这个提议。'我题字不合适。这幅画是以毛主席的词创作的,画名又是毛主席的诗句,毛主席理应为此画亲自提笔。'
随后,周总理请毛主席题字。毛主席尽管身在外地,但仍然十分关心此画的进展,一听说要题字,立刻兴致勃勃的,一口气写了6副'江山如此多娇',由毛主席办公室的同志送来供大家选择。
本来,按照大家的思路,这六个字,字字千钧,应该从六副字帖中选择出最好的六个字描到画中。但最后经过讨论,考虑到毛主席写字讲究一气呵成,气韵、笔力、用势都是一体的,拆开来反倒失了韵味。
这样商讨、考虑下来,最终确定,由廖承志、齐燕铭和余心清等三人从中选择一款,作为'江山如此多娇'的最终款,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正宇放大后描到了画面中,这其中,仅仅一个'娇',就将近一米。
这一行字,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为他人的画作题字。最后,毛主席的其他'江山如此多娇'书法画作分别送给了这两位画家以及张正宇教授,其他则存放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被悉心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悬挂在迎宾厅里的那副画,并不是这两位画家的原作,两位画家倾心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原画早已被妥善的珍藏起来,现在的这幅是由后人针对原稿进行一比一的复制创作的。
拒绝题字之因
1959年《江山如此多娇》画完后,周总理为何拒绝提议,不肯在上面题字呢?在笔者看来,周总理拒绝题字之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一提到'江山如此多娇',大家就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毛主席是'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更是最适合《江山如此多娇》的代言人。
这首画的意境和题款都来自这句诗,何况,毛主席的书法也是一绝,由毛主席进行题字,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其二,毛主席一直很关注《江山如此多娇》的进展,不仅如此,他也非常喜爱这幅画的意境。
周总理和毛主席有着数十年的交情,是战友更是挚友,周总理非常了解毛主席对《江山如此多娇》的感情,将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让给毛主席去做,也侧面反映周总理对毛主席的敬重,以及对朋友心声的洞察。
其三,周总理身为国家总理,考虑得更多的是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幸福,他在意的不是题字,而是由谁来题字才能更代表国家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毛主席是全国人民非常敬仰和爱戴的主席,由毛主席题字,是全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心愿。
可以说,周总理不肯在《江山如此多娇》上题字,既是周总理对老百姓心声的理解,更是从大局出发做出的正确决断。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早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可是,伟人的风骨、伟人的气度、伟人的胸襟,却在多年以后,依然透过这画纸背后的故事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骄傲,更为我们生在'种花家'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