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车洪才,用了36年编了1本2...
当代“愚公”车洪才,用了36年编了1本200多万字的“普什图语”词典。被国家遗忘的任务,他没忘。普什图语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只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使用。
在国内也是名副其实的“小语种”,目前全国也不过100人会,当时会的人也不多。
1975年,为了增加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力,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辞书工作会议决定,准备花10年时间出版160种中外语文词典,其中就包括《普什图语汉语词典》,而这部词典由商务印书馆负责。
1978年,几经转折,最终编制的任务落在了43岁的车洪才身上,他毫不犹豫地接受,'这是国家给我的任务,我出国所学的就是为了这一天。'
原本他设想应该是2-3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没想到因为工作调动等各种原因一拖就是36年。
开始阶段,他和学生宋强民脱产编制词典,老同学张敏则利用在国际台普什图语组工作的便利时常帮忙。
他们在没有经费支持的基础上,自己创造条件,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再3年的时间里自制了10万张翻译卡片。但后期因为阿富汗局势动荡,中阿关系陷入恶化,连带着这本词典也似乎无人问津了,大家都是不知道车洪才是干什么的。
后期,根据工作安排,他先去进行全国调研、开设广播电视的函授班、借调去巴基斯坦大使馆、去阿富汗工作。后来因为阿富汗内乱而回国,这时已经是1992年,他52岁,因为时间久远,这项工作也彻底没人记得了。
这件事他一直惦记在心上,但此时他依然有教学任务,直到2008年他72岁时,才退出教学岗位,于是他叫上曾经的同学张敏继续编制这部词典。
这一忙又是4年,到2012年,词典初稿完成,而他曾经的伙伴宋强民已于2000年去世。
当他带着初稿去商务印刷馆的时候,现场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这部词典是干什么的。
“这是国家交给我的任务,我现在来交稿。”
他与商务印书馆部门负责人聊了半个多小时,才大体解释清楚,而后期商务印书馆翻查了多年前的档案,才确定时间是1978年。
现在词典已经于2015年正式出版。
总有一些人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任务、职责.......
他们很多人都默默无闻,我们听得多的却是各路演艺明星......
#我要上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