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易经预测(8)——爻位分析
八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单卦。八个单卦两两相重,组成六十四卦。
一、“一卦何以有六爻?”
对于这个问题,《易传·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传·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上述两段话均旨在说明:天、地、人都是由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构成的。
二、爻位分析
关于爻位之说,自古颇多。如:“五柔应一刚,众从王;五刚应一柔,君从小人”。现列举几例,以备断卦时参考:
1.天位、人位、地位。即五爻六爻为天位,三爻四爻为人位,初爻二爻为地位;初、三、五爻为地、人、天之正位。
2.上位、中位、下位。一卦之上爻为上位,上卦之中爻和下卦之中爻为中位,初爻为下位。
3.阳位、阴位。一卦六爻,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六爻为阴位。
4.同位。一卦六爻,内外卦都有上、中、下三个爻位。初爻居内卦之下,四爻居外卦之下,同在下位;二爻居内卦之中,五爻居外卦之中,同在中位;三爻居内卦之上,上爻居外卦之上,同在上位。
5.中位。二爻为内卦之中位,五爻为外卦之中位。
6.得位不得位。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阴阳得位,否则为阴阳不得位,也叫位不正、位不当或失位。
7.贵贱之位。列贵贱者存乎位。二、三、四、五在上位者为贵,在下位者为贱,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同有佐理之功,却有尊卑之分,则四贵而二贱;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同有治理之功,却有君臣之别,则五贵而三贱。
8.无位之爻。初爻与上爻,是无位之爻。初爻为未出道者,好比未出社会无经验的人,如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上爻是宗庙之地,俗称事外之地,如乾卦上九贵而无位。初爻与上爻用中庸之理来解释,初爻为“不及”,上爻为“太过”。
三、爻与卦的关系
1.爻是组成卦画的基本符号。从上古伏羲创易时开始,爻的符号表述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也有不同的表述形式,目前的符号是一个演变结果。以时空角度来看,爻也是一种时空状态的基础表示形式,是伏羲易基础逻辑的立足点。
2.爻是断卦的依据之一。周易有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卦因爻动有主卦和变卦之分。由于六爻动静不同的原因而引起的变化很多,故六爻的演化是很复杂的,如用卦中爻的变化来占断吉凶,需根据不同情况来断:
①六个爻均不动,以本卦的卦辞断;
②一个爻动,以本卦动爻的爻辞断;
③两个爻同动,以本卦两个动爻的爻辞断,以上者为主;
④三个爻同动,以本卦与变卦的卦辞断,本卦为体,变卦为用;
⑤四个爻同动,以变卦的两个未变爻的爻辞断,以下者为主;
⑥五个爻同动,以变卦的不变爻的爻辞断;
⑦六个爻全动,以变卦的卦辞断,乾坤两卦则以用九用六的爻辞断。
四、“用九”和“用六”
《易经》六十四,每卦只有6个爻,只有《乾》卦多出“用九”,《坤》卦多出“用六”,何也?因为《乾》、《坤》两卦,全阳全阴,为天为地,为父为母,是《易》之门户,六十四卦之根本。前面已经讲过,一个卦,只要变动一爻,就成了另外一卦。如《乾》卦的“上九”变为阴爻,就成了《泽天夬》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就引用乾卦中“上九”爻辞来判断吉凶。如果《乾》卦六爻全变,就变成《坤》卦,断卦时可结合乾卦“用九”爻辞论吉凶。所以“用九”表示全阳爻尽变为阴爻,即《乾》卦变为《坤》卦。反之亦然,“用六”表示全阴爻尽变为阳爻,即《坤》卦变为《乾》卦,断卦时可结合《坤》卦“用六”爻辞论吉凶。故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坤两卦各多一爻,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易经》有386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