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永远的丰碑
永远的丰碑
从小至今,无论是在父辈的潺潺教诲,还是在学校那三寸课堂,亦或是我的成长道路中,国家的一路发展状况和广大英雄人民的抗战史都时刻印记在我的心里,这些革命先烈的奋斗艰辛与丰功伟绩,都早已经融入到我的心里,他们的精神也随之感染并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眼看清明之际,在大家祭奠亲人之时,我也想到自己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里,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祭奠,每次去陵园扫墓,我就想起历史课本和党史读物中的那些场景,先烈流血流泪,挨饿受冻的换来了中国大地的安宁,他们甚至以生命的方式,只为换来下一代的安宁与平和,这样的品质着实让人敬畏。
在这些让后生可敬的英烈中,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英雄儿时痛失双亲,又因为年代 原因从小食不果腹,担惊受怕,尝尽了人间疾苦,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并有志在二十三岁的青春里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战士。小时候在书本中,还不能十分深刻的感悟到他火烧全身为何不自救的心,但在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一个怀揣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的做梦人和实践人后,越来越能感受到英雄当时火烧全身时的所想所盼。他想的是中国的队伍能够在那样情势紧要的关头平安渡过,盼的是能用自己的牺牲为中国的和平换来更多的可能。他的生命就定格在了26岁,我很可惜这位英雄的生命永远的定格在了二十六岁,敬佩他为了革命事业而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但更欣慰发展中的中国有千千万万的一心向祖国,共同图建设的兄弟姐妹们,成长中的我们将英雄邱少云的事迹与精神代代传承了下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可贵的一部分,也是砥砺现在的我们要立志为国,为未来奋斗,向更强大的中国发展。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他扎根在十四亿中国人的血肉里灵魂里,深藏复兴强国梦,也是我辈90后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更应该是上升为一种情怀。
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杨靖宇,他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这位先烈的初识是我在上大学时听教授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在教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他的一生,知道了他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也对他在人民心里的地位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在1932年,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周旋战斗,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中,他仍然坚守自我,矢志不渝,最终英勇光荣地牺牲了。革命英雄杨靖宇现在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这一份荣誉他受之无愧!用我的话来说,真是天妒英才。但如果国家需要我,要我用血肉之躯才能聊表报国之志,我将以鄙薄之躯义无反顾,我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但从小教育我没有国哪里有家,没有家哪里有你,小的时候不以为然,但是在我逐渐长大后我意识到了这句话是金子般的话,遥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那些感人的场景还在我脑海中,这是我少时的记忆,抗击非典时全国上下一心,攻克时艰也是我少时的记忆。
我是幸运的,在城东区委统战部陈杰副部长的关怀和推荐下,在省委组织部“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马占山书记和二级巡视员、综合处处长熊兰的信任和关心下,我成为了第六期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高级管理人才能力创新培训班的一位学员。先后在青海省省委党校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我们在海北原子城领悟了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纪念馆里看视频时我动容了,除了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敬佩之情;在学习中我们在浙江嘉兴烟雨楼被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集于一身的“红船精神”所洗礼等等等等,让我庆幸我是中华儿女, 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革命先烈李大钊曾书“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之际,我要去烈士陵园,给那些正气存于天地之间,正骨埋于大地之中的英烈告一份慰藉,让他们安心现在中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他们的功绩我们做后辈的会铭记于心,并践行于事。未来我也相信在上一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辈人的拼搏中,未来的中国会更好,我庄严承诺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中华。
插图/作者
作者简介
王里,男,回族,哲学硕士研究生,1993年5月17日,青海西宁人,西宁市文联委员,西宁市工商联委员,城东区政协委员,城东区工商联执委,青海萱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获市、区先进和多项奖项。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