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孤独更迷人

人来人往时间在奔流
其实我们差不多
不算好也不算坏的生活
从那天以后,有些路再不怕一人走

有人说,爱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

来丽江的第一天,客栈老板说:你要下一个地图哟,否则进了古城会迷路的,有次我就在里面转悠了四个多小时没有出来。

我总觉得自己的方向感已经有了,不会再迷失了。

第一次出去的时候,顺着古城的一条街直直走下去,然后再走上来。回来就对客栈老板炫耀:我可是没有迷路哦~

可惜,得意忘形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身上。

第二次再出去的时候,就经过了四次,你没听错,是四次叫一米阳光的旅行社。走的很累了,感觉每条道路都是圆的,不管怎样走,都会回到那个点上。

终于,我又不太相信自己的方向感了。

······

昨天一天没有出门,下午六点的时候,就决定到处走走。

随便选了一条巷子,就顺着走下去。这里真是旅游的地方,繁华大街,所能望见的物品,都服务于每一个旅人。

我不太喜欢,但是我自己来到这个地方的,当然我可以随时选择离开。

一个人走路,在吵的世界都能够安静下来。

我想哼着歌,边走边微笑。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大概是记得微笑,看到太多的姑娘,笑起来都很美,在心里就不断的提醒自己,要微笑哦,一定要多笑哦。

脑袋里突然回放了这几年走过的一些路,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不管去哪儿,我都是一个人,几乎没有去结伴,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去认识人。

从最初的出发到现在,我在旅途中结识的人,感觉都不超过五位。而且认识他们,也不是刻意为之的,是在特定的场合和事件中熟悉起来的。

其他的朋友,大多都是朋友介绍,通过网络先熟悉起来,然后才再现实中认识的。所以遇到一些朋友,大家问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我就会说:我们是网友哦。

他们问:那怎么没有见光死呢?

大概是因为这样的结识,是建立在彼此欣赏或认可的基础之上,所以不说见光,就是见了闪电也不太会死的。

这样让我意识到,我真的不太会去结交人。

说的再准确点,我不太喜欢去结交人。

不能说,我不会客套,不懂寒暄等一系列交往的模式,假若为了工作或礼仪,我也能够做的很好。

但却真的不能太适应,处处与人相交的那种模式。大概是因为人是最善于动心思的,不管我们说的话,做的事都可能被列为评判的标准。

而且有时能够洒脱的不在乎外界的眼光,更有时候无法不通过他人来审视自己,这样一审视,内心的世界就全乱了。分不清好坏对错,开启了纠结的模式。

这样,当你以一种不强求的生活态度处世时,能在你的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也就变得容易和简单。

心就是舒适的,没有多余的东西。

······

去年的时候,我认识一个很博学的人,我对博学本身就怀有尊敬。

可能自己缺失的,总是想借助别人,让自身变得富足起来。

但有次,我们聊到音乐、舞蹈,事实上就是闲扯。她认为广场舞是一种非常低俗的舞蹈,包括那些跳舞的大婶大叔,也都是市井小民。

于她而言,真正的音乐和舞蹈,一定是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演奏,在众人注视或高档场所的游弋。

我对这个观点一点都不同意,但她以一种很高雅的语气说给我,让我心里并不舒服。这让我想到了一首诗歌,但是作者无法百度出来,就不能得知是谁了。

在一个音乐会上我遇见

一位高度文明的女士。

“你喜欢巴尔托的音乐吗?”

她问道,

我直视着她的眼睛,回答:

“这有什么,我对文明并不陌生!”

在一个乡村的广场上,

在非洲风格的演奏团的演出中,

我问她:

“你喜欢文明交谈的鼓声吗?”

她斜眼看着我,答道:

“这有什么,我对文明并不陌生!”

这首诗大意是不管是巴尔托还是非洲鼓,它都是一种文明。尽管一种是曲高和寡,一种是大众流行,可并没有高低贵贱,只是它们服务的人群不同。

可那位朋友呢,她把广场舞归类为一种庸俗。

一个不能理解包容各种文化和各种人群的人,并不值得别人对她的尊敬。世界的存在是多样的,人群的划分也有不同,能够不带偏见的去接受这个世界,接受每个人的存在方式,这才是值得人去尊敬的。

人们说,决定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久,取决于他们的缺点而不是优点。

那么,评判一个人的品格,不是依据他对富贵人群的方式,而是他对最普通最大众人群的态度。

······

我沿着小巷子一直走,就进了古城。

真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呀,当然小巷要宁静的多,人们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对于游人,他们大概早就习惯了。

在古城的旁边有一个公园,公园里有大婶大叔在跳一个叫《花蝴蝶》的舞。

我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了好久,周围多数都是当地人,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让人活的自如。

直到我饥肠辘辘,就又进一条巷子,走了不长时间,就进了一家米线店。

这是一对年轻夫妻开的,觉得他们有点神仙眷侣的味道,尽管柴火油烟是免不了世俗的。

米线店有一面墙,全部都是米线老板娘的照片,老板给我做好吃的后,他们就在那里用我听不懂的语言在拉家常。

很开心的样子,让我也很开心。

······

古城里,每天人都很多。

就是那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线攘攘,皆为利往的状态。

我都是一个人会到处走走,不与人说话,听他们在说。

在这里到处都能听到非洲鼓的声音,而且都是好看的姑娘,微笑着坐在那里。手指非常灵活,她们或一身白衣,或是民族风,特别好看。

边敲着鼓,边唱着歌,微笑着面对来往过客。

我经常站很久,就是为了看姑娘,听她们敲鼓唱歌。

还有那种银匠或刻骨的店。

这大多数都是男生,坐在那里戴着口罩,认真而投入的刻字,到让我察觉出一种匠人精神。

有一个小店的男生说,他是辞职去了很多地方,然后来到丽江开了小店。从此不问世事,只管躲在世界一角清净。

这是我在路过时,听到他给别人说起。

······

我对摩梭人的了解,仅限于知道杨二车娜姆这个人。

她出生在泸沽湖畔,小的时候为了改变命运,一个小姑娘走了好几天的山路,出来求学,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长的漂亮,不如活的漂亮”,就是她的经典语录。至于其他的,你们若想了解,自己百度好了。

在丽江就能看到很多卖披肩的地方,有摩梭女在织布。她们穿的很朴素,认真的将线织成面,将面织出图案。我不得熟知,她们只是一个织布女,还是那些店的老板。

关于摩梭人的走婚习俗,还是以母系制度为主的。

丽江十八怪,摩梭爸爸住家外,就是说这个事情。

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若是一位男子对某个女子倾心,就约好半夜到女子的花楼,传统是骑马前往,但不能走正门,就爬窗子。然后在门外面挂顶帽子,表示这个姑娘今晚是我的了,其他人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这个婚姻制度,我猜会被大多数男人,不,应该是全部男人喜欢的。

不承担丈夫之责,不用管孩子教育,想睡哪个妹纸约就好了,也没有什么婚外情啊出轨啊的压力,简直完美到爆炸啊!

当然各位男同胞不用太高兴,这一切和你没有一丁点关系的。

······

漫步在古城,一个游客的标志就是搭一条披肩。

我也不能免俗,被一条超级大超级厚的披肩裹着。

主要是原因是来时尽带了短裤短袖,一件都派不上用场,早晚真不是一般的冷。

相隔上一次独自旅行近三年,真真没有以前的无所畏惧了。

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活成熟练的样子,怎么都融不进去。

那种与陌生世界相遇的惊喜、好奇,全部都退化掉了。诗意与远方都变得遥远而不想触及,发自内心的渴望,竟然是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在熟悉的环境里,每天遇见熟悉的面孔。

所以长大总是不能设防的,一不小心就抽了你一耳光。

以为天涯海角,追逐不减,一个回头,全是怨叹。

过去的每个时光都在与我们告别,不经意的某天,爱上的全是现世安稳,你在身边。

总觉得孤独是迷人的

忽而回头,却发觉

你比孤独更迷人

(0)

相关推荐